吕全彬 郭毅忠 邓富友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汕头 515021
QB/T 5266-201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热陶瓷烹饪器具》行业标准是基于陶瓷容器在厨房烹饪电器上的应用而进行编制的。主要针对陶瓷容器与电器结合后的新问题,包括: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制品的卫生、热效率、保温温度、保温能耗、防粘涂层、吸水率、防渗水性、表面致密性、抗热震性、耐久性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烹饪的过程中,陶瓷烹饪器具不会破坏食材的营养成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食物的营养。所以陶瓷烹饪器具烹饪的食物从口感上明显优于其他金属器具。
陶瓷烹饪器具在原材料技术、烹饪性能、安全卫生、能效等方面与其他器具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加热温度过高时陶瓷容器会崩裂,造成人身伤害;在成品运输或家庭使用过程中,往往因为碰撞而导致陶瓷容器破损;而在烹饪过程中的电能耗也与普通烹饪器具有所不同。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热陶瓷烹饪器具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端厨电产品,国内目前尚未有针对性的标准,长此以往,市场上会出现许多影响消费者安全使用的类似器具,增加监管的难度。制定该标准,可以有效改变陶瓷烹饪器具产品无标准可依的现状,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在该类产品的第三方检验、评审和市场管理上提供依据。
从技术要求上来讲,本次QB/T 5266-201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热陶瓷烹饪器具》标准的制定,主要解决了容积偏差、热效率、保温温度、保温能耗、防粘涂层、吸水率、防渗水性、表面致密性、抗热震性以及耐久性的考核指标和试验方法。
陶瓷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以陶瓷为主要容器的家电产品种类在市面上逐渐增加。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热陶瓷烹饪器具是一种采用以陶瓷内胆及其他部件组成的电热厨房电器,如陶瓷电炖锅、陶瓷隔水炖、陶瓷电饭锅、陶瓷电热水壶等,有可以进行蒸、煮、炖、煲、焖、熬、烹的器具,还有可以进行炸、炒、煎、烤、烙等的器具。其陶瓷容器采用了天然的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经过1300℃至1400℃的烧制而成,具有安全卫生、表面致密、外观良好、防渗水、吸水率低、耐热等特性。应用在电热陶瓷烹饪器具上有保持烹饪食物鲜美、保温温度持久、不易粘锅等优点,极大的解决了传统陶瓷烹饪器具在粘锅、表面致密性不强、保温温度不长等痛点。
由于目前陶瓷烹饪器具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导致市场上的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宣传夸大不实,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影响了行业的发展。此外,陶瓷烹饪器具正处在快速进入百姓家庭的时期,规范制造和销售企业,对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大大加快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陶瓷烹饪器具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推动电热陶瓷烹饪器具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形成具有技术含量高、质量水平高,促进质量规范化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以及制造企业的合法权益。
QB/T 5266-201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热陶瓷烹饪器具》标准主要涉及到的技术指标,其分别是容积偏差、热效率、保温温度、保温能耗、防粘涂层、吸水率、防渗水性、表面致密性、抗热震性以及耐久性等十个关键性技术指标要求。
器具及所有盛装食材的容器的实际容积应不小于额定容积的:
——95%,对于额定容积大于1L的器具或容器;
——90%,对于额定容积不大于1L的器具或容器。
容积偏差是有一定的可测量性,模拟消费者在炖煮食物时的随意性。在烹饪过程中容器中的食物存在往外喷溅或溢出等现象,因此在标准中明确规定,对于额定容积大于1L的器具容器的偏差为95%。对于额定容积不大于1L的器具容器的偏差为90%。而针对隔水类器具中的小盅不作容积偏差考量。
表1 器具的热效率限定值
表2 保温能耗限定值
表3 吸水率限定值(单位为:%)
图1 热效率实测曲线
向容器内加水达到容器额定容积的80%,用称重法得到试验前水的质量m1和容器质量m2,将热电偶穿过锅盖,应不影响器具的正常工作状态,设法将热电偶测温点置于容器的中心Φ50mm的圆柱体内,距锅底10mm 5mm的测试点,测量初始水温T1,接通额定电压并用电度表测量器具的耗电能(量)。当容器水温升至90℃时,立即切断电源,读取耗电能(量)。
通过表1对陶瓷烹饪器具热效率值进行限定。
陶瓷烹饪器具在正常使用中所达到的最佳的热效率。
通过对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起草工作组认为该指标是关键性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烹饪问题,因此对该条款进行各功率分段进行验证,最终分析出表1的指标作为标准评判依据。
根据对该标准的可性行,在行业抽取了25个产品进行的验证,得出的结论与标准的规定指标属于吻合。
对于带有保温功能的器具,其保温温度应在60℃以上。
由于本标准所规定为陶瓷烹饪器具,在器具烹饪之后,通常会有一定的保温时间,而本标准针对类似器具的保温进行了要求,需要在器具烹饪到90℃时,静放4h、4.5h、5h期间对每个时间段进行测量,保障其保温满足标准需求。
对于带有保温功能的器具,其保温能耗应不超过表2规定。
保温能效是目前消费者比较关注的一个点,而针对标准文本内对保温能耗的限定值相对比较合理和适用,其关注点是器具在烹饪完成5h后测量器具的能耗限定值需满足表2中规定的相关指标。
对于带有防粘涂层的容器,其防粘涂层:
(a)应具有适当的附着力,被粘去涂层的网格数量应不超过全部网格的10%;
(b)应具有适当的耐磨性,应无变色、基材外露现象;
(c)应具有适当的防粘性,容器防粘涂层表面不应有粘附残渣现象。
以上三个要求其重点是针对陶瓷烹饪容器内/外涂层的相关指标规定。由于各种陶瓷烹饪容器所使用的涂层不一致,导致在涂层喷涂后,在使用期间脱落,进入人体会对人体造成轻微伤害。因此本标准对陶瓷烹饪容器内/外涂层进行相关的约束。
针对陶瓷烹饪容器在结合器具产品用使用的吸水率控制,相关规定如表3。
在每件容器的底部取2块无裂纹的试样,各试样总面积基本相等,对于不能取出2块试样的容器可以只取1块试样。磨去坯釉结合和尖利的边角,磨后的试验质量应为10g 1g。将试样上的磨料和磨耗物冲洗干净。
将试样放入温度为110℃±5℃的干燥箱中5h~6h干燥至恒重,称量为m0。
将试样置于盛蒸馏水的容器中(试样之间要求相互隔开),煮沸3h,煮沸期间应保持水面高于试样10mm。
图2 制样形状
图3 煮沸器具摆放
图4 渗水试验摆放
用已吸水饱和的棉质布揩去试样表面附着水,在30s以内在天平上称量为m1,称重准确到0.001g。
解读:针对吸水率中的陶瓷制样,可选择一块厚度在4~6mm厚,直径15~20mm的陶瓷,进行以手工的形式进行磨损,在磨损期间需有一个天平或电子称的称重设备,其精度在0.001g内。
其制样后续进行沸水煮3h,在这3h内不要对煮的器具进行任何的变动(如:断电、摆弄制样件或中途增加制样等),其沸煮容器不限制,只要能连续沸煮3h的器具均可。
注明:陶瓷制样的形状可以多样化(如: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其所有的釉层需全部打磨。
容器不应出现渗水现象。
随机抽取10个容器,在不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加入额定容量的80%的水,煮至沸腾后取出,用棉质布擦干外部。
然后放置在一张A4复印白纸上,静置24h,观察底部所垫复印白纸上是否有水迹或水珠。
解读:对陶瓷烹饪容器在批量生产前进行,需要随机抽取10个容器或更多,根据企业的量产数量来界定。
其中:(1)A4复印白纸,就是生产企业或公司使用的普通打印纸;(2)可以直接摆放在平整、干净的地板上中或实验室台面上;(3)每个陶瓷容器加入额定容积的80%水后,需在陶瓷底部用棉布擦拭干净,然后轻微的放置在地板或实验室台面上;(4)空气环境需要干燥、不宜在带有迎风环境内;(5)渗水试验摆放方式,需一字排开。见图4。
容器应有足够的致密性,在正常使用中不应有染色现象。
往容器内放入1/5额定容积的黑豆和50mL的植物油,加水至额定容积的80%,并在试验过程中容器内保持不低于60%额定容积的水,以最大功率烹饪4h,其容器中液体温度不能低于90℃,烹饪后放置8h,倒出食材,再加入额定容积的常温水浸泡20min后,加入适量的清洗剂进行清洗,然后清空容器,再用棉布擦拭容器内表面后,观察容器表面。
解读:(1)标准中提到的黑豆,即市场上随即可采购的,对该黑豆未有明确的规定;
(2)在标准制定时所验证的植物油来自于“卜蜂莲花”采购的“金龙鱼植物油”,该油质为普通油质,在有效期内。
容器应有足够的抗热震性,在正常使用中不应出现开裂(釉裂、胚裂)现象。
将容器置于加热设备内(可控温度±5℃),待温度回升到规定温度后(隔水类器具:180℃;煲煮类器具:210℃;无水类器具:350℃),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取出容器,将容器口沿与水面约成45°,以最快的速度投入20℃±2℃的水中(从取出样品到投入水中时间不得超过15s,水面应高出试样至少20mm,水温增加不应超过4℃ ) ,浸泡10min,取出试样用布揩干。
连续进行3次上述试验。
解读:本标准与GB/T 3298-2008规定的试验方法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标准规定的方法严谨,有可操作性,同时也是电热陶瓷烹饪器具行业较认可的方法。
本标准中的连续三次,所指的是每次做完后,需对陶瓷容器进行擦干,立即进行第二次。做完第二次,再对陶瓷容器进行擦干,立即进行第三次。
针对行业已经有350℃以上的隔水类器具和煲煮类器具,在检验方法上可按照QB/T 5266-201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热陶瓷烹饪器具》执行,其判定要求一致。
陶瓷容器应能经受500个周期的耐久性试验,不应出现开裂、渗水、表面剥落等异常现象。
本标准对电热陶瓷烹饪器具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其原因是该器具的容器采用陶瓷,因此在耐久性上做了诸多的要求:
(1)器具在进行到100次时,需要进行安全、性能、各部件的检查;(2)在可靠性环境上,使用最严酷的环境条件,即在环境温度38℃~45℃之间进行验证;(3)未加强陶瓷容器的牢固性,特制一台专制的提手牢固强度试验。其试验见图5。
图5 提手强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