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海蒂和爷爷》是由瑞士导演阿兰·葛斯彭纳执导,于15年底在德国上映,由于其中流露的真情和人性真实,这部影片上映之后有很好的反响。在影片中以小主人公海蒂为主线,最为烘托的是伟大的人性爱。其情节表现和人物塑造很舒服,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自由争取的艺术意识也表现地淋漓尽致。
【关键词】 叙事语言人物塑造情感表现人生哲理
一 剧情片——一种真实性与虚拟性的转换
《海蒂和爷爷》这部影片的剧情来源是瑞士作家约翰娜·施皮里创作的《海蒂》系列和由此改编的日本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从中观者主动接受电影这一真实性与虚拟性并存的文化传播载体[1],体会一种理性与情感构成的开放语境。在这部影片中,你很容易深入剧情,投入自身感官,从而上升到更深层次影响到观者的三观形成与情感表达。
(一)剧情表现与形式主义的叙事语言
形式主义的叙事语言相比较于现实主义叙事语言来说,会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或者中心思想打散重组[2],更突出情节来表现某一个重要主题或者人生哲理。《海蒂和爷爷》这部影片整个情节结构从一开始出现的阿姨要送海蒂到一开始坚决拒绝接纳孙女的爷爷这,这个开头就奠定了这部影片在情节设定上会以海蒂的行踪作为主线发展,观者就会十分在乎海蒂的去与留。这也就衬托了其中的主要人物,比如说爷爷,皮特,克拉拉小姐等,而让海蒂和他们有联系的正是电影一开始就出现的阿姨。作为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表現出来的场景如此纯粹,在阿尔卑斯山下来了一个活泼爱笑的女孩,从此给爱议论的小镇居民增添了一些纯真感,也是歌颂了大自然和自由,这也正是电影中所用情节贯穿形成的相对虚拟的情感表现,十分有趣地塑造了海蒂,这一看似完美乐观的女孩。
(二)题材的选择与借鉴
关于海蒂这个人物故事有很多电影版本和电视剧素材,都是由小说改编,每个版本之间也有些许差别,但是海蒂的善良乐观是永不变的。在这一版本的《海蒂和爷爷》中还是很忠实原著的,对阿尔卑斯山的美丽景色描写的十分干净,再加上冬天的雪景,爷爷带着海蒂滑雪下来的场景也是十分温情,在这一次下山海蒂第一次见到皮特奶奶。对海蒂和爷爷之间关系的发展进程的描绘也是十分生动,从一开始不想接手,家里只有一个椅子一张床的情况下,铁了心要送走海蒂,到之后给海蒂做了一个椅子,画面很温情。当时画面切到空无一人的房间里,原本只有一张椅子的桌子旁边,多了一张椅子,那一天也正是海蒂对皮特说,“我明天就要去牧师家了”皮特一下子就不开心了,我认为他不是因为不能得到免费的一半食物,而是没有了海蒂的陪伴放羊就只是放羊了吧……
这一版本的影片也是对皮特有了一些改变,从之前的憨厚,加了一些有心眼的小心思描写。在第一天见到海蒂时的眼神就是第一个描写,他死死地盯着爷爷给海蒂带着奶酪,不说话,到最后提出的“不打羊,就可以分到一半”的秘密协议。而且最明显的一次,是在海蒂终于回来的时候,但是海蒂一天都在和克拉拉小姐玩耍的时候,皮特忍不住嫉妒竟然把克拉拉小姐离不开的轮椅推下了山,虽然他也意识不到事情会这么严重。
(三)人物塑造
电影语言改变了人类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方式,这就是电影语言在艺术中和观者结合很密切的一点。[[3]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在这部影片中最突出的电影语言就是人物塑造这一点,在一个个形象鲜活的主人公,通过一件件事情串联起来,烘托了亲情,友情等这些最真挚的人间真情,让人对影片人物以及情节的描绘留下深刻印象。
一开始海蒂的出现就是一个非常乐观的孩子,面对爷爷的不接纳也是没有放弃,她一个人睡在羊圈里。到了早上,十分内敛的爷爷也准备了羊奶给海蒂,之间没有过多交流。当天,爷爷带她到牧师那,说要送走她。但海蒂总是觉得爷爷不会这么狠心,直到有一天爷爷为她特地做了一个椅子,就证明了第一点。海蒂十分开心,哪怕只是睡在干草堆里,她喜欢干草堆。这里的细琐事情的描写也是为了烘托真正的亲情不在于一些华丽的语言,只要一些行动就能证明一切。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放羊的皮特告诉海蒂,小镇上的人都觉得爷爷杀过人,这时候海蒂也慌张了,在晚餐这一场景中,爷爷察觉到了,并且跟她说要相信自己所见,为此海蒂也相信了爷爷,并且亲吻了爷爷的额头。
在此之外,还有一些近景的细节描写,比如爷爷带着海蒂下山,小镇居民却在背后纷纷议论,但是海蒂却紧紧抓住了爷爷的手……就这样爷爷也是十分贴心的爱着海蒂,在堆满雪的冬天第一次带海蒂来到皮特家,这也是海蒂第一次见到皮特的奶奶,之后她就一直记得奶奶不能吃硬面包,只能吃软面包,可惜没有……这也是为影片后段海蒂到一个贵族家庭里一直收藏软面包埋下伏笔。就是这个贵族家庭,也是送来海蒂的阿姨来带走她的,当然用了一些谎言。
这就是影片的第二段的叙述了,从一个近景切换就到了贵族家庭,在画面中,光着脚的海蒂就和这个城市里的衣装鞋履形成明显对比,这里与阿尔卑斯山一点也不一样。不过还好,当海蒂第一次见到克拉拉小姐,她们十分投缘,甚至为她说好话。但,这里十分讲究规矩,克拉拉小姐不仅教她一些基本方法,还告诉她自己妈妈去世和脚病的事。在这里的剧情描写,周围的人对海蒂很好,虽然会有规矩的束缚。但是她一直想要见到山,想在远处看看爷爷,这也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也是海蒂会推着克拉拉小姐出门的原因。这十分惹怒了海腾梅尔。
这个矛盾点一直推动着剧情发展,也就是电影剧本推动的关键点。随着克拉拉小姐的爸爸和奶奶的到来,加快了影片情节发展,海蒂的存在赢得了他们的喜爱,可是海蒂听到“会永远留在这”的话不怎么开心,因为她真正向往的是大山,是爷爷。这也为后续的“超自然事件”埋下一笔,这个事件也让爸爸同意海蒂回到爷爷身边。最后克拉拉也来到这,终于走出了封闭的家,爱上了这自由的风景氛围,还奇迹般地重新学会了走路,这是影片最终的历史性转折。
二 人生哲理和艺术意识的共同表现
这部影片讲究镜头的真实性,注重对环境的整体表现,十分注重环境对人物性格、欲望、命运和事件的影响力,深化对人物的情感表现和流露,能让观者更深入地进入主人公角色。人们以以前未有的目光、角度和方式去观察生活和世界,从而改变了这些客观存在本身。[3]影片是以海蒂为主人公展开,条条人物线贯穿着,先是和爷爷的相遇到相知,期间因为阿姨的出现突然离开爷爷,到最后见面的一刹那,能诉说的只是眼泪。在影片中用了很多镜头来描写这一微妙变化,比如当克拉拉家人来接走克拉拉小姐的时候,发现克拉拉会走路的时候,爸爸和奶奶很激动地拥抱,在后面也有故事发生。那就是爷爷温柔地在海蒂额头亲吻了一下,表示赞许。对于克拉拉来说,从她个人经历来说,一次正式的離别是多么重要,而且海蒂对她最大的承诺就在于——我要带你看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而且和烘托海蒂和皮特的情感线在于相处过程的轻松,而最后克拉拉小姐的出现,镜头里的皮特往往是一个有小心机的朋友,影片也是突出了朋友之间是会吃醋的人生观念。还有对于两个奶奶的描绘,一个是海蒂对皮特奶奶的爱,还有一个是克拉拉奶奶对海蒂的爱。海蒂到贵族家庭第一次见到软面包第一想法就是带面包给那个不能吃硬面包的奶奶。而克拉拉的奶奶的开导式交谈是对海蒂的影响是最大的,是海蒂永远的伯乐。这些通过镜头和不同视角表现出来的情感线索,也是很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体现了一种情融于画的艺术意识。
三 结语
《海蒂和爷爷》这部影片虽然是剧情片,没有一些特别吸睛的镜头,但都是情融于画的真实体现,很容易使观者带入自身情感,关注像小天使一般的海蒂的去与留,更体现了导演把握叙事节奏的高深。整个影片都是很有情感意味可寻的,表明善良的海蒂一定会有好的归宿。真善美的人生哲理也是烘托的十分明显,使观者深入理解人生。
【参考文献】
[1] 黄会林,彭吉象.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计划版社.2003.
[2] 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 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4] 朱小丰.电影美学[M].北京: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5] 牛培.《海蒂和爷爷》的空间叙事[J].电影评介.2017(15)
[6] 史晓峰.海蒂·霍尼曼的纪录视界[J].声屏世界.2015(03)
[7] 贪欢.她是第一个全裸出镜的女明星,也是WIFI之母[J].电影.2016(09)
[8] 李纲.《海蒂》中儿童的伦理选择与成长[J].外国文学研究.2013(01)
作者简介:杨丹鸿(1993年-04月-04日)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浙江理工大学,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应用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