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田
【摘 要】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揭示了“影子银行”对于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稳定的破坏性。文章研究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二者之间影响效应存在“阈值效应”。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由影子银行的过度扩张导致的银行风险暴露。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银行稳定性 阈值效应 风险暴露
一、影子银行理论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学者将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归于过度金融创新而引起市场信用扩张过度,致使“过度金融化”和信用链过长加剧金融风险的爆发,而在此过程中“影子银行”起到中介和桥梁作用。最早从理论层面给出“影子银行”的定义的是保罗麦考利,在2007年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影子银行”是指从事与传统银行类似的业务、不在银行体系之内的非银行机构,并且“影子银行”没有受到完全的监管。2011年,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给出定义: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題的信用中介体系。
然而,国内“影子银行”业务相较于国外“影子银行”,具有部分独特的特征。一,表现形式不同:二,运行机制不同:三,融资方式不同。因此,2012年中国银监会影子银行业务范围作出了界定:广义的“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狭义的“影子银行”是指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非银行信用中介
机构。
二、银行稳定性理论
马克思最早开始关于银行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他基于货币存在脆弱性和1877发生的大量银行倒闭事件而提出“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指银行体系由自身经营不善而带来的银行不稳定,甚至导致银行体系的崩溃或者破产。他认为银行家的趋利性心理下对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的资本分配能力的剥夺,导致银行不能稳定性经营的最直接原因,并且银行作为调节资金供求双方资金配给失衡的典型中介机构,以货币等虚拟资本作为经营对象,是导致银行信用崩溃的最直接原因,而银行脆弱性的对立面正是银行稳定性。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于1904年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是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的发展,认为证券交易的周期性崩滞在于市场对企业的估价依赖于并逐渐脱离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最终导致社会资本所有者的缺位,其本身内在地存在周期性动荡力量,这些力量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中。与“银行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相对的是“银行体系外在不稳定性”,指的是银行体系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的核心,与当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周期以及资本市场的稳定状况密切相关,银行体系的不稳定一部分是由实体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导致的。
三、影子银行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1.影子银行发展有助于银行体系稳定性提升
影子银行的产生作为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补充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银行稳定性。尽管商业银行已经针对市场需求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空白地带,而影子银行恰好可以填补这些空白区域。影子银行的存在可以弥补传统商业银行由于监管要求和风险控制而不能信贷发放的困境,确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扩大社会的生产规模,增加社会就业水平。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可以促使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来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提供更多满足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加银行利润来源,增强盈利能力。以业务种类,风险分散和促进多元化投资方面已经成为传统商业银行的补充,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2.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消极作用
影子银行作为在“金融抑制”和“监管套利”背景下产生的商业银行业务补充品,其本身具有高杠杆,期限错配等典型特征易导致流动性风险发生,从而加剧了银行体系的波动。影子银行于传统商业银行具有相似的功能,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但是影子银行的资金募集利率更高,并且存款稳定性较差,贷款发放审批程序不及传统商业银行的严格发放机制,这就造成弱化的监管机制下存在潜在的风险暴露,加剧银行体系的波动,降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存在利弊双重影响,结合影子银行的产生背景和特征进一步解释双重影响的机制,说明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银行体系存在利弊双重影响的背景下,既要推动影子银行发展,使其弥补传统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配给不足,从而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效率,同时又要认识到影子银行的过度扩张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削弱,要防止由影子银行发展带来的信用扩张过度而导致银行体系的动荡,甚至会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针对合理推动影子银行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影子银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资金供求失衡,导致一部分融资主体不能满足融资需求。为此,要解决市场资金供给失衡的瓶颈,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完善对影子银行规模的统计。一直以来,影子银行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缺乏严格而规范监管体系,为此应该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内,在央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设立相应风险监管机构,动态监测影子银行的杠杆率水平和资产质量,并建立相应风险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 陆璧琴. 我国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 ,2016.
[2]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罗玉冰.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对银行业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 学术研究,2015,(01):83-92+160.
[3] 张亦春,彭江.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动态分析[J]. 投资研究,2014,33(05):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