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2018-09-27 09:31赵楠
大经贸 2018年8期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

赵楠

【摘 要】 基于我国23家上市金融机构2008年-2017年的周股票价格数据,对我国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均值依次递减,商业银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高于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溢出效应 条件风险价值

一、引言

在金融市场运行中,一个市场的波动不仅会受到别的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而且还要遭受其自身过去波动的制约,这种市场之间或市场内部机构之间的波动传导机制被称为风险溢出效应。风险溢出效应是外部性的一个典型表现,它很容易引起市场或机构之间的危机相互传染,即某一个市场遭遇困境或某一家金融机构的重大损失会快速扩散至整个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随之产生。

然而,传统的度量风险的主流方法VAR只能衡量机构自身的风险,却无法捕捉到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因此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VAR方法受到了人们的责备和质疑,学者们以及监管组织纷纷寻求新的衡量系统性风险的方法,以弥补现有监管体系的缺陷和不足。Adian和Brunnermeier于2009年提出的CoVaR方法,为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试图借鉴这一方法,尝试性地对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分析,以期为改善我国金融业的风险监管做出有益的启发。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金融行业间的风险溢出强度及单个银行陷入困境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考虑到代表性和数据可获得性,本文选择中国上市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涵盖商业银行、证券及保险三个行业,利用上市公司周股票收益率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金融机构规模及上市时间进行筛选,最终选取14家商业银行、6家证券公司及3家保险公司,共23家上市金融机构作为研究样本,样本区间为2008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数据均来自锐思数据库。

(二)模型设计

研究单个金融机构陷入困境时对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强度,定义如下:

表示当机构i的收益率处于水平时,整个金融系统(s表示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也可以用以下条件概率分布的q分位数表示:

(1)

表示当机构i处于“正常”状态时,即机构i的收益率处于中位数水平时,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价值:

(2)

机构i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可以由机构i处于危机时和机构i处于正常水平下,整个金融系统的条件风险价值的差额表示为:

(3)

衡量了机构i对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大小,定义如下:

=(4)

衡量银行i陷入困境时对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贡献率。

为了测度我国上市金融机构风险溢出效应及单个银行陷入困境时对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贡献度,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的计算方法计算。首先,对式(5)进行分位数回归,得到相应的估计系数:

(5)

其中,分别表示机构i和整个金融系统的收益率。然后将单个机构的风险价值和资产收益率的中位数代入估计式中,即可得到机构i处于危机时和机构i处于正常水平下,整个金融系统的条件风险价值分别为:

(6)

(7)

其中,和是对(5)式进行q分位数回归的估计系数值,将其代入式(8)求得机构i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

(8)

最后,根据和计算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单个机构陷入困境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贡献度

由表2可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均值依次递减,因此,从单个金融机构对总的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来看,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高,保险公司次之,证券公司贡献相对最低。从单个金融机构看,首先,在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较高,而浦发、兴业、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较低。其次,在保险公司中,中国太保值最高,中国平安值最低。最后,证券公司中,长江证券、太平洋等相对较高,但由于我国证券公司规模较小,因此平均值较小,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较低。

五、結论

本文运用条件风险价值()方法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均值依次递减。因此,商业银行最应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从单个金融机构对总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来看,商业银行中规模较大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效应较高,而小型股份制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相对较低,因此宏观审慎监管更应重视大型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其次,由于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高并不一定代表对整个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率就大,监管当局应重视机构之间的风险溢出和协同作用,需要将整个金融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风险变动状况,并有必要加强对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高的金融机构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黄聪,贾彦东.金融网络视角下的宏观审慎管理——基于银行间支付结算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0(4):1-14.

[2] 李政,梁琪,涂晓枫.我国上市金融机构关联性研究——基于网络分析法[J]. 金融研究,2016(8):95-110.

[3] Adrian, Tobias and Markus Brunnermeier[R] CoVaR, Working Pape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2009.

[4] 范小云,王道平,方意.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与监管——基于边际风险贡献与杠杆率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4):3-20.

猜你喜欢
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
系统性风险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宏观审慎监管
产品伤害危机溢出效应研究综述
影子银行及其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