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盐古道下“哈号”与“过山号”的关联度调查

2018-09-27 09:10夏君璐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

夏君璐

摘要:“哈号”与“过山号”是传统音乐中具有地域典型特征的两种乐器,分别来自宜宾南溪与自贡。本文依据此背景,对川盐古道下的“哈号”与“过山号”关联度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

关键词:川盐古道;哈号;过山号;关联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50-01

一、引言

川盐古道发源于川渝地区,辐射范围到云南、山西、湖南、贵州等地,其历史地位不亚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作为联系各个不同民族地域的桥梁为中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川盐古道上,留存着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号”与“过山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川盐古道的发展

自古以来,盐一直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所在,盐场也一直由国家控制,随着产盐业逐渐扩大发展,盐业的交通运输需求越来越大,川盐古道由此被开辟出来。最初川盐产地主要集中在四川,从魏晋南北朝到光绪年间,产盐中心逐渐转移到自贡,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产盐区。起初,川盐古道只是宜宾与自贡之间的一条道路,这条路线上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盐业运输逐渐活跃,为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背景,久而久之,川盐古道逐渐形成了交流活跃、形式丰富多元的文化地点,在这条古道上生长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形成各自风格。

三、“哈号”与“过山号”的相关概况

川盐古道绵延千里,辐射范围广阔,与古道相关的地域之内存在着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古道的历史作用逐渐弱化,但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灿烂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哈号”与“过山号”是在川盐古道历史影响下逐渐发展的,其历史起源也相对悠久。

(一)“哈号”的发展

随着课题研究成员的深入研究,哈号这一传统乐器起源与古代存在过的一个古老民族有關,此族名为焚族,在宜宾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生存历史,哈号就是其用作劳作之余欢庆丰收的一种乐器,也有相传这原本是打仗用的冲锋号,后逐渐演变为娱乐性质的乐器。川盐古道形成之后,逐渐被流传发展。

(二)“过山号”的发展

“过山号”又名“喔山号”“过年号”“花号”,是一种竹制的简易民间乐器。其起源是一个小伙向爱慕女子用不同大小的竹筒乐曲吹奏表达爱意的民间故事。随着历史的发展,过山号逐渐成为古汉民族一项春节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大年三十吹奏有祈祷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之意,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这种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其存在形式通过川盐古道被流传下来。

四、川盐古道下“哈号”与“过山号”的关联度分析

哈号与过山号作为作为川盐古道文化群中的重要部分,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

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前往探索那些逐渐势微甚至将要消失的传统文化,但如果不赋予这些古老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他们仍然很难有长足发展。因此,在对这些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深度了解的基础上,当代传承人还需要创新思路研究其深层文化历史意义。

对于“哈号”与“过山号”而言,其发展流传的载体川盐古道和盐业文化,正是帮助其在新时代社会继续发展的文化背景,在此共同文化背景下,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定会存在一些关联度的。根据社会实践专业实地文化考查与研究,哈号与过山号之间的关联度需从各个方面着手定义。首先是两者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点。

第一,根据前文所述,两者都是在川盐古道的形成发展下逐渐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都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二种乐器的外形结构相似,都是以慈竹作为生产原材料,外形呈喇叭状。

第三,从两者的制作过程方面而言,哈号与过山号都是由不同竹节从粗到细呈塔状组装的。

第四,两者的贮存方法相似,为保证制作乐器的竹筒能够有较好地密封性,在其制作前一天左右都需要用水浸泡至竹发胀,制作完成后都需要保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

第五,两种乐器在演奏时都需要吹奏者肺活量充足,舌头运动技巧相对重要。而两者的不同之处一是起源,哈号起源自南溪历史,过山号起源于民间传说,更能表现其音色及功能;二是音色,哈号只能发出单音,音高受哈号长短影响,而过山号旋律就像对于较为多变。

五、结语

哈号与过山号作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存在价值,在川盐古道重要的历史背景下,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部分传统文化逐渐被人淡忘,希望借助哈号与过山号的研究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