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以仁心仁术诠释大医精诚

2018-09-27 10:34陈志萍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8期
关键词:钟南山南山医科大学

陈志萍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面对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主动请缨:“将最危重的病人集中收治到我们这里!”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钟南山及其呼吸科团队为保卫生命、为人类的健康而战斗,表现出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钟南山成为抗击非典这一特殊时期的一面高扬的旗帜,他在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遭受严重威胁的严峻时刻,以其求实的态度、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医护人员,成功击退非典,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荣获“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等荣誉称号。

钟南山不仅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医者,还是一名创新医学教育的师者。80余高龄的他至今仍然坚持活跃在教学第一线, 为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本科生教授《内科学》呼吸疾病总论课程,除了教学工作,钟南山还承担把握南山学院发展方向和协调工作等事务。他以其崇高的个人品德、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荣获“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由他带领的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学科教师团队成员耳濡目染,均在各自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先后获得“中国医师奖”“中国优秀呼吸医师”“全国医德标兵”“广州市优秀教师” “广州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

坚持医学精英教育,授人以渔

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的医学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动手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医生。广州医科大学“南山班”是以钟南山命名的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实施医学精英教育模式。该班于2010年正式开班,由钟南山担任班主任。“南山班”经过3年多的强化精英教育模式的成功试验,后发展升级为南山学院,每年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新生中优中选优,约有32名学生能进入学院学习,突出“全程导师制、重英语、强人文、强科研、早临床”等特色,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教学形式。据钟南山介绍,南山学院采用小班规模,在国内率先开展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器官系统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典型的病例,从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到治疗整个过程,把某个疾病或器官系统的多学科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并启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如何开展科研创新,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

钟南山在采访中提到,以前从基础课程开始,然后临床课程,讲求循序渐进,但出现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现在尝试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模式,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一个现象入手,观察疾病的机制、本质和发病机理。学生不一定能记得要考核的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心里。 学生不一定什么知识都懂,但是他会去思考,懂得怎么去学。我们不仅教医学领域的知识点,更教授学习方法。” 钟南山表示,“实行PBL教学模式两年多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了,慢慢接受了主动思考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了。”

目前南山班已有三届学生毕业,总体毕业率、考研率及就业率均高于普通临床大班,在科研立项、论文发表、技能竞赛、挑战杯竞赛、专利申请等创新项目中成绩优异。2017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广州医科大学的本科生梁恒瑞斩获了优秀发展中国家论文奖;同年的另一场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亚太呼吸年会上,广州医科大学的优秀学生团队获得了年会优秀壁报奖。这些骄人成绩的获得都突显了南山班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

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为人民”

钟南山认为,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他这样解释,“顶天”就是要抓住国际前沿的课题、理念或技术; “立地”是要能发现和解决老百姓面对的各种问题。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注重科研对医学临床的指导作用,要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医学成果转化,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效优、简单、安全、价廉的药物,以及技术和器械,让广大百姓受益,为社会大众服务。“我一直跟学生们说,医学一途,关键是要顶天立地。”在钟南山看来,如果医学生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以后必将成为“顶天立地”的医学大家。

钟南山和团队一直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能解决患者问题的临床应用,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社会的承諾。如由他首次提出的“隐匿性哮喘”的概念及简易哮喘治疗方法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运用和推广;在禽流感防治上,创新检测、治疗及保护性肺通气战略,获得了全球最高存活率,多篇论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团队中的郑劲平创建了具有特色的创新协同研究网络,牵头制定肺功能检查质控标准7项和发布肺功能检查仪器国家行业标准,成为国内肺功能检查发展的里程碑;开展了“肺功能检查规范化技术推广万里行”项目。

继续教育惠及更多医疗从业者

医生职业面对的是成千上万、各种病因的患者,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提高医术水平是每个医生都不容忽视的环节。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学科教师团队在钟南山带领下每年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全国呼吸疾病论坛及义诊活动(COPD日,哮喘日)。1983年始举办“呼吸内科1年进修班” ,至今已有35届,共1000多人次接受了继续教育,培训后的大部分医生回当地医院成为呼吸科骨干、学科主任、院长等“双肩挑”优秀人才。

为了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2011年始由钟南山牵头创办的“名院名家面对面—万人网络公开课—院士大查房”的远程教学模式,每月一次,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开展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全世界(英、加、美)范围的病例分享,传授最顶尖的临床经验,大家连线共同学习病理知识和讨论疑难病症。钟南山认为,这是在国内比较受欢迎的继续教育模式,是呼吸科团队培养人才和提高年轻医生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这种远程在线教学模式也惠及了更多的医学生和临床医师。

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

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钟南山作为呼吸界第一个工程院院士,主导申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并立项,建立了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及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他的带领下,通过老中青传帮带方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冉丕鑫被评为广州市“121人才梯度工程”两院院士后备人才;陈荣昌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何建行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郑劲平为第七届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杨子峰为“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重点培养对象,秦茵茵为“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关伟杰为“青年珠江学者”。

钟南山带领下的冉丕鑫团队发表在201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针对早期慢阻肺治疗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上首次重塑慢阻肺早诊早治的新战略。何建行发明全球首个裸眼3D腔镜显示系统,完成亚洲首例临床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华南地区首例成功的临床同种异体单肺移植。郑劲平的PEACE研究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并评为该杂志年度最佳研究论文。赖克方牵头制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近年,团队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团队经过长期凝炼,逐步形成了稳定、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突发性重大呼吸系统传染病(非典、禽流感等)、支气管哮喘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部肿瘤四个领域。其科研定位是瞄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针对一些重要肺部疾病防治的重大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具备“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优势,致力于开展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前沿性研究工作,以活跃的学术思想、显著的科研成果、较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广泛的学术交流,使团队成为国内呼吸疾病的临床诊疗、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领军队伍。

结 语

钟南山曾说:“做来做去、说来说去,自己的本行还是在的。谁把我看成什么,我都不在乎,因为我始终没有脱离医生为病人服务这个根本。”这也正是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学科教师团队的真实写照,他们以大医精诚的情怀,在临床一线,秉持悬壶济世的仁心,救死扶伤,乐于奉献;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传授救死扶伤的仁术;在科研的道路上艰苦探索,攻克难关,追求卓越和创新。这支极具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团队,以服务病人为根本,坚守对生命尊重的“初心”,不断前行,在医学及教育领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钟南山南山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礼赞钟南山
礼赞钟南山
钟南山:胡吃胡喝要遭殃
钟南山,谁人不从少年来
南山
医科大学总医院
悠然方能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