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颂 胡小婵 古小玲 张海东
摘 要 媒介渠道选择多元化环境下,对科研人员进行媒介素养调查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研方式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的媒介接触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结果表明:热科院科研人员媒介素养较好,对媒介接触较为积极,接触能力较强且较为理性,对手机网络等新媒介形态接触较多,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介则接触较少。
关键词 媒介 ;素养 ;接触
中图分类号 G206
Research on Media Literacy of CATASResearchers
DENG Song HU Xiaochan GU Xiaoling ZHANG Haido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CATAS, Haikou, Hainan 571101)
Abstract Facing the increasing diverse media channels, it is significant to research the media literac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The study through a random sample questionnaire survey, directing the situation of researchers of CATAS media contact offered a particular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ers of CATAS have good media literacy, they are not only active in the media contact but also have strong and rational contact ability. The survey also revealed that the researchers contact with the mobile phone and the network more than the newspaper and books.
Key words media ; attainment ; contact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个矛盾在农业生产消费领域的表现之一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以及经媒介传播报道引起群众的极大恐慌、焦虑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的破坏性后果不仅包括有质量安全缺陷的农产品本身带来的危害,还包括信息传播的社会放大效应带来的危害。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矛盾集中凸显和社会冲突高发阶段,在这种大背景下,调查热带农业科研人员的媒介素养,探索掌握科学、权威的专业人士如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传播危机中发挥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调查意义
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工作者掌握科学、权威信息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农产品却频发质量安全危机和舆情危机。如2015年4月爆发“万宁毒西瓜”事件,9月爆发的 “糖精枣”危机,对相关农产品的产、供、销和生产秩序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立足海南,拥有6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人员达2 00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500人,博士300多人;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直接联系高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等各类高级专家100多人,同时面向国内外聘请了17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凝聚了高端智力。取得科技成果1 000多项,授权专利近500次,获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近400项,科技产品200余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为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确保热带农产品供给、带动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2 传播科学、权威信息是科研专业人士的社会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传播危机中,发挥权威专家、研究机构的作用,不仅是知识、机构公信力的体现,更是专家和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级研究机构的担当和对民生负责任的体现。开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媒介危机事件的研究,有利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1.2.1 有助于展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担当,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形象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只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社会而存在的[2]。危机事件中大众的关注度高度集中,作为科学工作者,向民众揭示危机背后的科学道理,实现科研与应用的对接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一种社会担当。而在此过程的权威专家和科研人员在各级媒体的频繁露面,有助于扩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影响,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形象。
1.2.2 有助于树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品牌、提升软实力
大众的需求就是科普的切入点,就是让大众了解科研机构的焦点时刻,就是培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牌的“事件营销”期。科研机构的職责不仅仅是引导学术研究的方向、促进科技进步;更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传播科学的重要力量。不仅要科学结果,也讲述科学过程,把科学知识用能听得懂的语言、习惯的媒介途径传递给危机中的民众,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品牌,提升软实力,为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和社会大环境。
1.2.3 有助于缓解危机带来的伤害,实现科研服务民生
危机中传播的往往只是片面的信息,权威专家、科研机构及时、公开地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是让公众了解有关危机事件权威信息的关键举措[3]。科学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可以缓解谣言带来的危害,实现科研服务民生的宗旨,把论文真正写在民生的大地上。危机中的科研机构等专业权威力量的现身说法,可以使民众、科研机构和社会实现科学传播的三方共赢,在提高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帮助科研工作者获得公众的支持。
2 调查方法
2016年7月,对中国熱带农业科学院(热科院)下属各单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科研人员接触媒介相关情况的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了443位科研人员。调查目的旨在了解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综合情况及其接触媒介相关情况,从而评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媒介接触能力与水平。
3 调查结果
3.1 个人基本情况
由图1可知,调查人员中男性占55.56 %,女性占44.44 %;年龄以30-39岁之间居多,占比62.96 %,其次30岁以下,占比28.40 %;在本单位工作时间5以内的人数最多,占比54.32 %,其次为6-10年,占比33.33 %;学历主要以硕士博士为主,硕士研究生人数最多,占比43.21 %,其次为博士研究生,占40.74 %;职称以中级居多,占比53.09 %,其次为副高职称,占比25.93 %;岗位以专业技术岗位居多,占比75.31 %,其次分别为科研办(处),占比4.94 %,开发办(处),占比1.23 %等;调查人员中科研人员占比91.36 %,处室主任(副主任)占比3.70 %,其它职务4.94 %。
3.2 科研人员接触媒介相关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平时接触媒介的种类主要为手机、网络、电视、期刊、书籍、报纸、广播等,占比分别为93.83 %、92.59 %、69.14 %、45.68 %、37.04 %、8.64 %、7.41 %;最喜欢接触的媒介主要为网络、手机、电视、报纸、书籍,占比分别为60.49 %、40.74 %、14.81 %、9.88 %、1.23 %;接触媒介的动机主要为获取资讯、学习、检索资料、娱乐、打发时间,占比分别为79.01 %、65.43 %、55.56 %、49.38 %、22.22 %;被调查人员中33.33 %表示曾参与媒介互动,48.15 %表示不曾参与媒介互动,18.52 %进行了媒介分享,11.11 %进行了媒介转发;参与媒介互动的被调查人员使用的媒介平台主要为微信、QQ、论坛、贴吧、微博、报纸、电视,占比分别为77.78 %、71.60 %、64.20 %、37.04 %、28.40 %、19.75 %、14.81 %;71.60 %被调查人员经常使用手机上网,18.52 %偶尔手机上网,22.22 %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超过电脑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主要为获得实时资讯、工作需要、学习、对遇见的感兴趣信息主题进行超链接阅读(信息偶遇)、娱乐、打发时间、转载或记录心情及其他,占比分别为83.95 %、70.37 %、65.43 %、65.43 %、53.09 %、23.46 %、13.58 %、3.7 %;上网看新闻主要利用的网站为大陆门户网站、微信、大陆传统媒体网站、微博、海外传统媒体网站、bbs、博客、海外门户网站及其他,占比依次为70.37 %、46.91 %、34.57 %、24.69 %、8.64 %、7.41 %、6.17 %、4.94 %、3.70 %;被调查人员中76.54 %经常使用微信、微博,19.75 %只看别人的,3.70 %知道但从不使用微信、微博。
被调查人员中个人媒介选择能力一般的占比66.67 %,较好的占比30.86 %,不佳的占比2.47 %;选用媒介评价标准主要为使用方便、时效性强、可信度高、被动使用,占比分别为67.90 %、29.63 %、22.22 %、6.17 %。媒体新闻报道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为辅助判断依据、主要判断依据、完全独立判断、影响程度较小,占比依次为38.27 %、33.33 %、18.52 %、13.58 %;媒体观点立场对个人影响主要为完全独立判断、正面评价、奉为引导、直接援引,占比依次为56.79 %、24.69 %、13.58 %、2.47 %;个人对中国媒体印象主要为舆论导向工具、文化商品、娱乐工具、精神导师、其他,占比依次为86.42 %、8.64 %、6.17 %、2.47 %、3.70 %;信任度较高的媒介主要为电视、网络、期刊、报纸、手机,占比依次为39.51 %、23.46 %、17.28 %、13.58 %、8.64 %;对中国农业经济类报纸、电视、网站专业水平评价主要为有所欠缺、一般、相对专业、专业,占比依次为40.74 %、32.10 %、20.99 %、9.88 %;中国农业经济类报纸、电视、网站写作风格的可理解程度主要为大众语言、很少接触、平实易懂、理论艰深、深入浅出、无法理解,占比依次为16.05 %、16.05 %、13.58 %、9.88 %、4.94 %、2.47 %;对媒介上美容、医疗、购物、旅游等广告所持态度主要为跳过、简单浏览、视而不见、一律细看、按需购买,占比依次为46.91 %、28.40 %、16.05 %、4.94 %、3.70 %;对媒体上软性暴力、情色类报道所持态度主要为不做评论、坚决抵制、无可奈何、深受困扰、客观真实,占比依次为51.85 %、22.22 %、13.58 %、11.11 %、1.23 %;对新闻媒体报道真实程度评价主要为基本客观、带偏向性、部分歪曲、比较属实,占比依次为50.62 %、22.22 %、17.28 %、11.11 %;个人知道“2006年海南西瓜注射了红药水”、“2011年乙烯利催熟的香蕉不利于身体健康”、“2015年“山东西瓜中毒”事件(万宁毒西瓜)”、“2010年的海南毒豇豆事件”、“2013年的海南槟榔“致癌门”事件”、“2007年的“蕉癌事件”、“2015海南糖精枣”、“2005树仔菜(学名天绿香)所含金属镉严重超标”,占比依次为76.54 %、75.31 %、71.60 %、70.37 %、65.43 %、61.73 %、24.69 %、7.41 %;个人认为制作糖精枣要添加甜蜜素、糖精钠、山梨酸钾、苯甲酸、不知道,占比依次为71.60 %、64.20 %、32.10 %、6.17 %、6.17 %。个人听闻商贩催熟芒果需添加乙烯利、乙烯、不知道、其他,占比依次为79.01 %、60.49 %、8.64 %、7.41 %。
4 结论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科研人员男女比例较为平衡,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在单位工作时间以5年内者居多,10年以上的仅占12.34 %,科研人员学历主要以硕士博士为主,职称则以中级居多,岗位以专业技术岗位居多。
由调查结果可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科研人员对媒介接触较为积极,接触能力也较强。被调查人员接触最多、最喜欢的2种媒介为手机与网络,而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介则较少接触。参与媒介互动、进行媒介分享,转发的人数占一定比例,微信、QQ、论坛已成为主要使用媒介平台。大部分科研人员使用手机上网,上网目的主要是获得实时资讯、工作需要、学习、信息偶遇及娱乐。上网看新闻主要利用网站为大陆门户网站、微信、大陆传统媒体网站。大部分科研人员经常使用微信、微博,仅少部分从不使用微信、微博。个人媒介选择能力自认一般者则较多,选用媒介最主要评价标准为使用方便,媒体新闻报道对个人判断具有一定影响,并认为中国媒体是一种舆论导向工具。信任度较高媒介为电视,认为中国农业经济类报纸、电视、网站专业水平及写作风格的可理解程度大多为有所欠缺或一般,对媒介上美容医疗、购物旅游等广告及媒体上软性暴力、情色类报道所持态度较为理性。作为科研工作者,被调查人员对农产品质量重大事件较为关注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2018-01-2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 彼得·德鲁克. 管理:使命、责任、实践[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3] 刘良训. 媒介融合时代公共危机传播的现状与治理趋向[J]. 编辑学刊,2017(6):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