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阳
湘乡市第二中学的彭海燕老师,人如其名,像一只不知疲倦的海燕,在教育教学的大海上自由飞翔。
奋斗,是彭海燕身上鲜明的标签。从教近二十年,纵使青丝慢慢变成了白发,她也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
让优秀成为习惯,成就最好的自己
2012年12月,时年33岁的彭海燕晋升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成为当时湘潭市最年轻的高级教师;2013年,她被评为湘潭市优秀班主任;2015年,她被聘为湘潭市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2017年,她又被聘为湘乡市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导师……
一路走来,彭海燕看上去无限风光。然而,这背后付出的心血,只有她自己知道。
还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彭海燕被学校派去进修普通话。这时,她发现自己乡音难改。于是,不服输的彭海燕拿出字典,一遍又一遍地对着注音练习。最终,她获得了全班最高分。一个月后,她又通过测试,成为了湖南省普通话测试员。
彭海燕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心理学,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班上的学生还记得,自习课上,同学们在教室学习,彭海燕坐在讲台边,也在认真地看书。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都这么拼,作为学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在今年5月举行的湘乡市职工“不忘初心跟党走,我为自己而骄傲”演讲比赛中,彭海燕凭着真实感人的事例、朴实真挚的情感以及精湛的演讲技巧一举夺魁。在随后的日子里,她受湘乡市总工会委派,在湘乡市市直单位、学校、乡镇巡回演讲。慢慢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知道了她的事迹,被她昂扬向上的精神所感动。让优秀成为习惯,是彭海燕的人生写照。
让大爱溢满心田,成就学生的未来
“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彭海燕说,“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与之朝夕相处的孩子。要求学生做好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有一次,她被初三一个学生无意中用木板砸伤了头,连夜前往医院缝针。第二天,她又急忙赶回学校,生怕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孩子们看到带帽子遮掩绷带的彭海燕出现在教室时,非常感动,听课都格外认真。他们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持。
彭海燕曾经有一位名叫小平(化名)的学生,家庭贫困,母亲患病多年,哥哥身患残疾,全家都靠她父亲打工来维持生活。2012年12月,小平的母亲去世,彭海燕为她的遭遇深感痛心,和班干部商量,组织捐款,并给予小平心灵的慰藉。
心情日记本是彭海燕的“发明”,学生每天用几句话,反省言行、倾诉心情、吐露烦恼。而班主任则担任朋友和师长的双重角色,给予点评与实际帮助。实践证明,这项活动很有成效,既能让学生“一日三省吾身”,提高道德修养,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彭海燕曾带过一个初三班级,班上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于是,彭海燕成为了他们的专职心理辅导师。她不厌其烦地找学生聊天,积极与家长联系,使学生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在彭海燕的悉心陪伴和指导下,这个班级在中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63人参考,900分以上的有2人,800分以上的有38人,上普高线的有59人。由于事迹突出,这个班被评为“湘潭市优秀班级”。
谈及班级管理工作的技巧,彭海燕谦虚地说:“我其实没有什么妙招,我认为,只要心里有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那就可以找到很多办法带好班级。”
让优秀带动优秀,成就一个团队
“感恩学校的安排,让我和海燕姐开启了一段师徒之旅。海燕姐高尚的人格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艺让我终身受益。”湘乡市第二中学的青年教师彭葵如是说。
彭葵刚刚踏上讲台的那几个月,为了追求“快乐课堂”,她屡屡创新,却忘记了语文课堂的本质是语言和文字。迷茫之际,她遇到了彭海燕。直到今天,她还记得当时听彭海燕上的《沁园春·雪》一课。那堂课让她发现,原来语文课可以如此严谨有序,她完全被吸引了。
从此,彭葵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听彭海燕的课,每次听完,都收获满满。最让她佩服的是,彭海燕专门准备了一本笔记本,让前来听课的老师给这堂课写点评。彭海燕自己也会把反思写在这个本子上。如此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勤于钻研的学习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前来学习的老师,给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对课堂,彭海燕永远充满敬畏。她常说,要像对待公开课一样对待每一堂常规课。有一次,为了指导彭葵上好一堂课,前一天晚上,她和彭葵备课至深夜。第二天,课上得很成功,彭海燕又把彭葵叫到一旁,和她交流感想,叮嘱她还要注意哪些地方。彭海燕满满的正能量形成了一种辐射,很多志同道合的教师追随她而来,享受研究、思考的乐趣,形成了教研的新风气。
“彭海燕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老师,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很强。在她的影响下,一大批老师俯下身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说起彭海燕老师,湘乡市第二中学校长胡林根这样评价。
从教近二十年,彭海燕工作的地点有所改变。但是,她对学生深切的爱、对青年教师不遗余力的指导以及对专业成长的不懈追求从未改变。彭海燕说:“很幸运,我有着永远谦卑的灵魂,有着对学习不知疲倦的热愛。我会保持对教育的执着与坚守,我也愿意去迎接新的挑战,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