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阿根廷特派记者 张卫中 本报特约记者 郝树华
全国瘫痪!当地时间25日,阿根廷爆发全国大罢工,各行业工会以逼停国家正常运转的激进方式,抗议马克里政府不得力的经济政策,要求当局对严峻的民生现状做出相应补偿。由于这场24小时的“全国停摆”涉及到各行各业,官方估算直接经济损失可高达8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2%。有舆论认为,在国内经济危机和民众信任危机的双重夹攻之下,阿根廷一时之间恐怕很难恢复元气,甚至直接影响到来年的大选。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静悄悄”——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报》26日报道,罢工当日,阿根廷大批企事业单位、银行、法院、商铺关门歇业,学校停课;医院仅提供急救服务。国内金融市场虽照常开市,但当日的成交量少得可怜。由于诸多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待在家中,街面上人烟稀少、一些街区的垃圾堆积如山、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整个首都显得毫无生气。有当地媒体形容,布宜诺斯艾利斯平日繁华喧嚣的“七月九日大道”几乎变成“空巷”,偶尔只有零星的外国游客穿过,流露出一脸迷茫。
阿根廷海陆空交通运营25日几乎处于“全面瘫痪”状态,基本出行得不到保障。《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报》称,由于有抗议者封堵了主路,国内的公交系统无法正常运营。民航部门也是大罢工的“前沿阵地”,国内主要机场全面停运,出入该国的航班一度被“全部取消”。不仅如此,阿根廷的对外贸易当日也遭重创:作为全球最大的豆油及豆粕饲料出口国,该国最主要的农产品港口——罗萨里奥港也不得不停运。业内人士反映,当天码头完全见不到日常的装卸货活动。
阿根廷今年可谓时运不济:彭博社称,该国自年初就遭遇到一场十年未见的特大旱情,农产品严重歉收。对于高度依赖农业的阿根廷来说,这场“天灾”无疑是一记重创,使得国家经济开始衰退。马克里政府的“促增长”计划落空,外国投资方的信心也备受打击。目前,阿根廷经济面临2%的大幅缩水,国内消费品价格暴涨40%、通货膨胀严重。自春季以来,国内汇市更是上演“腰斩”危机——阿根廷比索的跌幅预计超过50%。经济和就业市场的整体低迷,令国民倍感沮丧。
法新社称,其实布宜诺斯艾利斯在24日就已经爆发过一轮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为大罢工“预热”。相对于25日“冷清”场面,24日的示威活动声势浩大,当地民众拉出各种横幅、敲锣打鼓地发泄着对时局的不满。25日当天,也有部分民众走上街头进行抗议,并与荷枪实弹的防暴警察正面对峙。女工巴拉格尔对媒体表示,国内很多民众如今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不仅仅是因为失业、更是由于“根本找不到新工作”。据了解,美国百事可乐公司于去年关闭了位于阿根廷首都郊区的一处工厂,导致500多名工人失业,她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对经济民生形势的不满,25日大罢工的另一个直接导火索是政府极力推行的财政紧缩政策。为挽救国家经济颓势、重振投资者信心,阿根廷于今年6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500亿美元的融资协议,但这项交易说白了就是“以紧缩换贷款”——马克里政府需要在国内推行系列财政紧缩措施:包括削减公共事业经费、精简政府机构、解聘一些国家公务人员等等,这对于本就身陷困境的普通民众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不少反对者看来,政府此举堪称“国耻”,有人甚至公开讽刺:“马克里已经失去了执掌国家的能力,因为他的每项举措都得唯IMF马首是瞻。”在近两日发生的抗议活动上,不少人都打出“对IMF说不”的横幅。法新社26日称,阿根廷不少民众至今对IMF早年的一些争议举措耿耿于怀,认为该机构对国家2001年的严重经济危机“为祸不浅”。有分析认为,25日的大罢工将对阿根廷的政治与社会生活造成深远影响,或将诱发更多的抗议和罢工运动,并直接影响到2019年的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