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雷雷
(江苏省滨海县中医院,江苏 滨海 224500)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等。错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患有口腔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所导致的牙、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牙合关系异常及颌骨的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但此类患儿在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易发生慢性牙龈炎,从而可导致其出现牙龈肿胀、疼痛和出血等症状[1]。本文主要研究用康复新液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并发慢性牙龈炎的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并发慢性牙龈炎的50例患儿。根据这50例患儿住院病历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比对组和研讨组。在比对组患儿中,有女性患儿14例(占56%),男性患儿11例(占44%);其年龄为9~15岁,平均年龄为(12.23±0.96)岁;其慢性牙龈炎的病程为3~8个月,平均病程为(6.21±1.11)个月;其中,其中,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Ⅰ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有16例(占64%),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有6例(占24%),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有3例(占12%)。在研讨组患儿中,有女性患儿15例(占60%),男性患儿10例(占40%);其年龄为8~14岁,平均年龄为(12.14±1.07)岁;其慢性牙龈炎的病程为3~9个月,平均病程为(6.37±1.20)个月;其中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Ⅰ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有15例(占60%),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有8例(占32%),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有2例(占8%)。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用超声波洁治器对其进行牙龈清洁术,将其牙龈上的菌斑、软垢及牙石等清除干净,用刮治器刮除其龈沟内的污垢,最后用橡皮轮对其牙面进行打磨和抛光。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对研讨组患儿进行治疗。康复新液的用法是:用10ml的注射器抽取5ml的康复新液,将药液喷洒在患儿发生慢性牙龈炎的部位,让其将药液在口内含3min后再咽下。每天用药3次(在饭后漱口后用药),连续用药10d。
显效:经治疗,患儿牙龈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基本消失,其牙齿的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儿牙龈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明显减轻,其牙齿的咀嚼功能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患儿牙龈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未减轻,其牙齿的咀嚼功能未得到改善。
接受治疗10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牙龈肿胀的程度。1级肿胀:患儿的牙龈出现轻微的肿胀。2级肿胀:患儿的牙龈肿胀明显,但未出现牙周袋。3级肿胀:患儿的牙龈肿胀明显,且出现了牙周袋。接受治疗10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牙龈疼痛的程度。1级疼痛:患儿的牙龈存在轻微的疼痛,对其日常生活无影响。2级疼痛:患儿的牙龈出现间歇性疼痛,且疼痛发作时难以忍受。3级疼痛:患儿的牙龈出现持续性疼痛,且疼痛感强烈,可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2]。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讨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比对组患儿(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接受治疗10d后,研讨组患儿牙龈2级疼痛+3级疼痛的发生率低于比对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治疗10d后两组患儿牙龈疼痛程度的比较
接受治疗10d后,研讨组患儿牙龈2级肿胀+3级肿胀的发生率低于比对组患儿(P<0.05)。详见表3。
表3 接受治疗10d后两组患儿牙龈肿胀程度的比较
慢性牙龈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的患儿发生慢性牙龈炎的几率较高。在对患儿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其牙龈组织可受到黏合剂的化学刺激和矫治器的机械刺激,若其在治疗期间不注意口腔卫生,就容易使大量的细菌附着在其牙龈上,从而可导致其发生慢性牙龈炎[3-4]。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牙龈清洁术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并发慢性牙龈炎的患儿进行治疗。对此类患儿进行牙龈清洁术虽然能够将其牙菌斑、牙石等清除干净,但难以缓解其牙龈疼痛、肿胀等症状[5]。康复新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之功效,多用于治疗溃疡、烧伤、烫伤、褥疮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康复新液具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牙龈炎[6]。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采用常规疗法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并发慢性牙龈炎的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加用康复新液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牙龈疼痛、肿胀等症状,提高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