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简称SAE)制定的最新修订版SAE J3016TM《标准道路机动车驾驶自动化系统分类与定义》标准于近日发布。
新版SAE J3016TM对机动车驾驶自动化系统分类与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对部分或全部动态驾驶任务(Dynamic Driving Task,简称DDT)的机动车驾驶自动化系统进行多次描述,为汽车行业提供了一个分类标准,其中包含关于六个级别的驾驶自动化的详细定义,即从无驱动自动化(0级)到全驱动自动化(5级) ,以及其在道路上的操作。
新版SAE J3016TM涉及车辆在驾驶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参与者:(人)用户、驾驶自动化系统、其他车辆系统和组件,通过参考这三个主要角色的驾驶自动化水平,并通过执行DDT或撤回DDT来定义。
此外,新版SAE J3016TM重点强调了防撞功能,指出包括干预型主动安全系统在内的防撞功能可以包含在任何级别的自动化车辆中。对于执行完整DDT的自动驾驶系统(即L3-L5级别的车辆),防撞功能是自动驾驶系统的一部分。
(来源:腾讯)
5月1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份自动驾驶时间进度表:力争到2030年步入完全自动驾驶社会。该进度表的目标是:使欧洲在完全自动驾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加紧与各成员国和汽车企业一起制定确保安全和明确事故责任的通用标准,争取在国际标准出台之前制定出地区标准,以便在新一代产业领域掌握主导权。
该进度表显示,欧盟计划到2020年,力争实现在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和在城市的低速自动驾驶;到2022年,实现所有新车均配备通信功能的“车联网”模式;到2030年,步入以完全自动驾驶为标准的社会。
为实现各成员国安全标准的统一,欧盟委员会将在2018年内开始制定自动驾驶汽车相关安全标准,或具有兼容性的指导方针。同时,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AI)相关伦理指导方针等也即将制定。此外,欧盟委员会还将为上述所需基础建设提供资金援助。
(来源:搜狐)
日前,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中德双方签署了20多项合作协议,总金额达到300亿美元(约合2052.9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项目成为焦点。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和德国图林根州政府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宁德时代将投资2.4亿欧元,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清华大学与戴姆勒股份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并重点扩展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司将围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充电相关服务,为用户提供家庭充电、公共及半公共充电、充电数据服务和电池再利用管理等方案,还将提供创新智能网联服务和数字化客户体验服务,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和博世集团将在传感器技术、自动驾驶、电机控制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展开合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奥迪公司将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和数字化服务的发展;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大众中国、西雅特汽车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三方将共建一座研发中心,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车型、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并研发具有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平台。
除了企业和机构间的合作,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中德两国将建立高级别对话机制,加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在自动网联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多层次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司)
6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旨在加快共性基础标准、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ADAS)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充分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顶层设计和基础引领作用,指导车联网产业标准化总体工作,推动逐步形成统一、协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架构。按照不同行业属性,具体标准划分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信息通信标准体系、电子产品与服务标准体系等若干部分。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已经于2017年12月发布。
信息通信标准体系以车、路、人、云的信息交互和相互间安全、有序、高效协同为目标,以信息通信类基础标准、通信协议和设备技术标准、通信业务与应用技术标准、网络与数据安全为主要内容,制定基于LTE-V2X的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及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并探索5G技术在车联网产业领域的应用。
电子产品与服务标准体系重点聚焦汽车电子产品、车载信息系统、移动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标准、服务平台标准和汽车电子设备安全类标准等。2018年起,相关部门将逐步开展车联网关键电子产品和车载软件的标准制定工作;2020年,完成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标准及测试标准,建立汽车智能终端安全和质量认证标准体系。
(来源:工信部)
日前,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天津市公安局联合出台《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引导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测试向示范应用和商业化推广转变。
《管理办法》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及职责、测试管理工作流程等内容,规定由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联合工作小组选择开放测试路段并公布,确立道路测试集中申请方式,规范测试管理基本要求、工作流程及监督手段等相关事项,以保障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
在开放道路测试方面,相关部门通过在天津全市征集开放测试道路的方式,目前已完成推荐道路的初步筛选,下一步将尽快选定并公布开放测试道路,并向审核通过的自动驾驶测试申请企业发放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行驶车号牌。
(来源: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为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及应用,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开展相关测试工作,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州市公安局于近日共同发布《广州市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测试主体必须在测试管理办公室认可的封闭测试场地进行车辆测试,且测试时间不少于6个月或者测试里程不少于2000km;建立测试车辆远程监控数据平台,具备对测试车辆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的能力,按照相关管理部门要求进行数据共享,并能够提供脱离自动驾驶功能及事故等相关数据;为申请道路测试的车辆购买每车不少于500万元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者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的交通事故赔偿保函。
根据实际道路交通状况及限速情况,《指导意见》将测试路段从低到高分为1-3级,实行分级管理,并规定测试主体需在不同级别的测试路段对测试车辆进行测试,以确保测试安全。首次申请测试的测试主体,仅能在一级路段开展测试工作;累计测试里程超过5000km,或者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000km,且近3个月平均脱离间隔里程大于20km,未发生责任交通事故及失控状况的测试主体,可向第三方机构申请在二级路段开展测试工作;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万km,或者累计超过2万km,且近3个月平均脱离间隔里程大于40km,未发生责任交通事故及失控状况的测试主体,可向第三方机构申请在三级路段开展测试工作。
(来源:工信部)
根据《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组织申报并审核,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复核,确定了第一批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现整理如下。
序号 企业名称 类型1 北京赛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2 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3 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4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5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6 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类型7 青岛诺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8 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9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 0 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 1 江苏长虹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 2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 3 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 4 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 5 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
(来源:工信部装备司)
为落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任务,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确保重点专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和任务目标的实现,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决定成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并于近日公布了该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名单。具体名单如下。
(来源: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序号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组内职务1 0 刘 宏 男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成员1 1 许礼进 男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成员1 2 孙富春 男 清华大学 成员1 3 朱世强 男 浙江大学 成员1 4 李 迪 女 华南理工大学 成员1 5 李贻斌 男 山东大学 成员1 6 何 斌 男 同济大学 成员1 7 金亚萍 女 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员1 8 欧勇盛 男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成员1 9 段星光 男 北京理工大学 成员2 0 徐 方 男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成员
5月29日,安徽省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科技引领、突出重点、市场主导、应用驱动四项基本原则,从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提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进步明显,在产品智能、工业智能和服务智能等重点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集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中期目标。到2025年,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无人设备、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确立竞争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团队。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远期目标。到2030年,形成技术实力领先、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应用引领、软硬发展均衡的产业体系,构建企业规模集聚、成果有效转化、品牌效应显著、配套服务完善、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
此外,《规划》还明确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和6项保障措施,确保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安徽政务网)
6月30日,《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据悉,《白皮书》是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相关单位,通过大量的调研和专题讨论编制而成。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其中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1070家,占比26%;全国拿过风险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共计1237家,北京市拿过风险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431家,占比35%。
从融资阶段看,北京人工智能企业一半以上仍处于初创期,A轮融资之前的企业占比达56.97%。从成立时间看,2015-2016年,北京人工智能企业呈现爆发性增长。从区域看,在海淀区注册的人工智能企业占比达60.96%,中关村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来源:北京经信委)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高达38万台,同比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长最快,增长率高达58%,达13.8万台;日本增长18%,达4.6万台;韩国减少4%,至4万台;美国增长6%,达3.3万台;德国增长8%,达2.2万台。
汽车行业仍然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2017年,该行业机器人销量增加21%,达12.5万台;金属行业机器人销量增幅最大,增长率高达54%,达4.4万台;电气/电子产业增加27%,达11.6万台;食品行业增加19%,达1万台。
IFR预计,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数量将达到300万台。
另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发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累计销售14.1万台,与IFR的统计数据相差0.3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