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树才
摘 要: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想以及为这一理想和目标建立的相应的硬件建设、管理制度、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师生关系、讲课方式、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建设高品位的物理环境、促进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活动品位,是美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四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美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和生命力。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在本质上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并形成学校特色?重要在于加强美育教育,把美的琼浆灌注到校园文化中去,打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宽松和谐、静谧优美的文化底色。
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即美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和环境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美育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
美育以具体的形象去激发人的情感活动,从而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格。美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整体联系,美育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美育的文化建构功能使受教育者体验、领悟到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内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建构。在校园文化构建中融合美育元素体现在四点:
一、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所说的人际关系是指校园内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往和联系。这种交往和联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发展建设的全局。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表现为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从而形成一种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
形成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审美教育。德国诗人和戏剧家席勒认为,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具有和谐的心理状态与人格状态。这种和谐的状态,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十分重要的因素。在人际关系中,往往隐藏着人与人的利害关系。而审美关系是一种情感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爱的关系。
美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能自觉培养学生自爱与爱他,以及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爱和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他们能在爱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共鸣和喜悦,在爱的实现中达到“和”的境界,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由于美育不带有功利色彩,通过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有了好的人格和美的心灵,他们就能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任何事物,遵循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用一种让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交流沟通。同时,也能用正确的审美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建设高品位的物理环境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物理环境主要指建筑(布局、造型、颜色等)、设施、校园的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审美教育对建设高品位的物理环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建筑物以及绿化、美化的规划、设计、实施,都必须在正确的审美观指导下来完成。建筑本身是一门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艺术,建筑的设计必须既考虑到它的实用价值,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实现建筑物功能的前提下,要遵循审美原则来设计建筑的造型,规划建筑的布局;按照与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进行美化、绿化和硬化;同时根据建筑物和校园的风格点缀有特色的景点。这一切,自然需要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有高度的审美修养。
高品位的物理环境,对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优美的物理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它能在丰富人们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使人们身心获得松弛、安宁和愉悦,还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激励向上的作用。
三、促进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
心理环境指人际环境、校风、学风和教风以及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氛围等人文因素。实施审美教育,能增强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审美教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的提高,都与情感的体验等心理因素有关。一个人一旦受到审美情感这一高级情感的支配,就会使自我调节能力大大增强,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优雅的校园环境氛围能消除个体心理上的种种不协调、不和谐感,促进身体和精神以及诸心理功能之间的和谐发展,使学生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生命的完美,从而保持健康的心态。
校风、学风、教风在校园文化中属于行为文化,在心理环境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审美氛围浓厚的校园对学生有某种自我约束功能,能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与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应当是在高度和谐的状态下形成的。这种和谐除了教育环境、人与人、学科与学科、全面发展的各要素之间以外,还包括了人们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自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等,这既是体现和谐的一种美,也是一个学校的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的具体体现。
审美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育能提高人的审美力,而审美力是人的智能(知识、能力、见识)不可缺少的方面。通过美育,使人们在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获得各种科学知识。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修养可以推动人们的科学研究。可以说,审美教育是人们开发智力、丰富头脑、提高文化品位的可以依靠和借用的钥匙,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催化剂。
审美教育能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使人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增强高品位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还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审美教育,师生掌握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会自觉地摒弃不良的学风和教风,从而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教学和学习。
四、提高创造精神和活动品位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有关。爱因斯坦認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般来说,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也强。校园文化展示的是一种感情世界,要使感性的审美活动上升到理性的审美文化,需要教师的启蒙和引导,更需要不断进行作为审美教育核心的艺术教育。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使人们学会欣赏,学会创造。而艺术的欣赏和创造只有运用联想、想象等心理因素,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正因为如此,才有对艺术欣赏的再创造,从而进入深层的艺术享受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也是培养人们想象力的教育。学生通过审美教育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在科技创新、艺术创作、学术交流、环境美的创造、文化艺术活动的设计等方面,不断迸发新的火花,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