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模
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人间最美的情。只要有爱,何惧天塌地陷;只要有爱,定能克服一切困难,托起明天的太阳。
—— 题记
开 篇
“您是成功的,先后投资2.38亿元兴建了邻水金鼎实验学校。您是善良的,人们称您是慈善家,学生亲切地叫您余妈妈。我们听说过您艰辛奋斗的故事,我们知道《巴蜀阿信余碧珍》这本书,我们也知道,是三根钢针固定的股骨支撑着您关爱之旅。您荣膺十佳‘五老,是因为您的境界与胸怀,您致富不忘报党恩的一片大爱之心,感天动地。”每当人们读着这段感人肺腑的对广安市政协常委、四川省第四届关爱明天十佳“五老”余碧珍的颁奖词时,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人们眼前总是浮现余碧珍为了实现“一定要办一所学校”的梦想,克服困难,坚持经商、办企业,不断积聚资金的繁忙身影。耳边总是回响起余碧珍致富不忘报党恩,时刻关心下一代的动人故事。
一、不忘初心
解放前夕,余碧珍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余屏藩,是一个英姿勃发,才华横溢,坚持真理,勇斗邪恶,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勇敢战斗的铁血男儿。他为了革命,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年幼的余碧珍没有了父亲,便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辛酸。穷人的孩子早懂事,她小小年纪,为了生活,用羸弱的身体为母亲减忧解难。担水、劈柴、煮饭、干活,伴随着她的童年。她不想和同年的孩子玩吗?想!但是她没有这個条件。她不怕苦吗?怕苦!但再大的苦她也得扛住。她不累吗?累!再累她也得咬紧牙关坚持。为了和母亲撑起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她只能失去童年的快乐。家里没了父亲,她必须学会坚强,她不愿让人瞧不起。她的童年虽然很苦,但她心里总是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希望,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磨砺出了永不言输的性格。她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要幸福就要奋斗,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她一边上学读书,一边帮助母亲干家务活。在村人的眼中,她是一个有毅力的孩子;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她以优异的成绩从一所乡村小学,考上了邻水县的名牌学校——邻水中学。余碧珍得到邻水中学的录取通知后,高兴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她立志要奋发图强,加倍努力,勤奋学习,升高中、上大学,她要通过读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命运总是和她开玩笑。母亲看着女儿高兴的样儿,心如刀绞,因为家里一贫如洗,连穿衣吃饭都困难,哪有钱供她读邻中啊。作为母亲,完全理解女儿的心情,但面对现实,不得不打消让女儿继续读书的念头。当余碧珍得知母亲这一残忍的决定后,犹如一声炸雷,辟头盖脑地向她打来。她哭了,哭得那么伤心,哭得那么凄苦。她大声呼喊着:“妈,我要读书!”母亲饱含热泪,紧紧地抱住女儿,哭得同样伤心,同样凄苦。
由于生活所迫,余碧珍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伤心之极。她多么想上邻中学习深造啊。可是,家里太穷,读书已经成了她的一种奢望。就在那一刻,她在心灵深处播下了一粒种子:“如果有一天我有了钱。一定要办一所学校,让像我这种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读书。”这粒种子在她心中,一直孕育着、孕育着,在她后来漫长而艰辛的人生旅途中,一直没放弃过。当同龄人还在美丽的校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时,余碧珍却成了解愠乡卫生院的一名助产员。那年,余碧珍才满14岁。
余碧珍在解愠乡卫生院工作两年后,抽调到县上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期间,余碧珍的工作很勤奋,心想,虽然因家庭贫困,失去了难得的读书机会,她想通过这次机会,改变她的人生道路,但她哪里知道,又一次无情的打击正在等着她。社教结束后,县上以她是农村户口为由把她退回农村。她只能无助地含着热泪回到了生她养她的红树湾。
笔者是含着热泪写完余碧珍年幼时这段艰辛经历的。正因为幼年的艰辛,才铸就了她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铸就了她强者的性格;铸就了她关心弱者,乐于奉献的慈母般的爱心!
为了实现“一定要办一所学校,让像我这种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上书”的初心,余碧珍回到老家后没有气馁,而是鼓起风帆,开始了她的经商之路,这一步虽走得困难,但她以强者的精神走过来了!这一步虽走得漫长,但她以强者的精神挺过来了!
改革开放前,农村动辄割资本主义尾巴,养鸡养鸭养猪不行,搞小买小卖经商更是禁区。然而,余碧珍并没被这些条条框框所束缚,她在务农的同时,总是挤出时间做些小生意,还常常帮县日杂公司到浙江批发尼龙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古老的中国在一代伟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也给余碧珍的人生之路带来了重大转折。1979年,她张大一双清亮的眼睛,透过淡淡的晨雾看见机遇正微笑着向她一步步走来。她凭着自身特有的机智和敏锐,大胆地走出生她养她的那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到邻水县城租房,去工商局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名正言顺地做起了生意。她找亲朋好友,借到了200元钱。从县糖果厂批发面包,担着担子走街串巷零售。
当她第一次用200元钱从糖果厂批发回一大担面包时,三个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哦,有面包吃喽。”
“这面包不能吃!”她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水说。
望着孩子们瘦削而稚拙的脸庞,她心里一阵难过,有些哽咽地对孩子们说:“娃呀,这面包是妈妈买来卖的,等赚到了钱,妈妈一定给你们吃又大又甜的面包!”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她洗把脸急匆匆吞下一碗稀饭,担着面包默默地又出去了。
一段时间下来,她累得腰酸腿软,但理想之船鼓满了希望的风帆。改革之始,内地不适应快节奏生活,她却不断加快生活和工作节奏,别人才进回第一筐面包,她的第二筐面包又售完了。她靠勤劳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厂家把她作为典型宣传,以吸引更多的零售商。由此,许多人涌入了面包销售行列,竞争日趋激烈。
余碧珍虽没念几年书,但有经商的头脑。她没有被眼下的窘况困扰。不久后她又另辟蹊径转行做起了冰糕、香烟、蔬菜等生意。她随机应变,不求章法,如此东进西出,不到半年时间,居然赚到了两千多块钱,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余碧珍被安排到邻水县城南区建筑队从事财务工作,有人羡慕她终于结束了流浪生活,端上了铁饭碗。她淡然一笑,由个体步入集体,是忧是喜,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知晓。
当时的城南区建筑队只有十来个职工和几间破房子,再加一万元贷款尚未偿还,造成人心涣散。她看着这个集体每况愈下,几近解散的边沿,自己却无回天之力,心急如焚。她在痛苦中煎熬着,也在痛苦中思索着,她渴望改变现状,如同一只笼中小鸟向往那方湛蓝的天空,并时刻期望展翅高翔。
新的发展机遇终于光顾这位生性倔强的女子。
1984年,她被推荐到省建筑学院学习深造。
1985年,余碧珍刚从建筑学院学成归来,即被任命为城南区建筑队队长。其时,该建筑队早已名存实亡,唯一存在的就是仍未归还的一万多元贷款和依依难舍的十来个人。面对一片荒芜,怎么办?余碧珍在心里回答:“不是还有人么?十来个大活人,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她下定决心把这十几个人团结起来共闯难关。
有人嗤之以鼻:“女人搞建筑,能搞出个啥名堂?”
余碧珍不言不语,她习惯于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出水才看两腿泥呢!她四处筹措资金,置办必需的建筑工具,一时置办不起的就租借。她跑遍全县各地联系业务。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励职工的信心,努力创出品牌,打开局面。几个业务做下来,渐渐地出现了转机,城南建筑队的名字在邻水建筑行业中有了一定的影响,不时有人主动上门联系业务。这是一个多不容易的历史性转折啊,为了它,余碧珍付出了许多,甚至牺牲了许多,她永远不能忘记建筑工地上那些日日夜夜。每一宗业务,她都亲自把握设计、施工大关。她亲自选料、洗石头、打桩、下基,亲自检查钢筋焊接,灰浆、砖缝衔接。她经常是一日两餐,也不乏一日一餐的情况。她常是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此时她才感受到疲乏和饥饿,但街上的店铺已关门,唯有暗黄的路灯静静地注视着她深一脚浅一脚地步入家门。孩子们已经睡着,灶台上一片冷清,早晨盛在钵子里的稀饭空空如也。她想做点什么吃的,但浑身酸软无力,便叹一口气,躺在床上,又睡不着,回想起自己一步步艰难地走到现在,一天到晚地忙,竟喝不上一口稀饭,心底顿时涌起一阵酸涩,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捂住被子,不让哭声惊醒孩子。
东方天空渐露微白,她抹一把泪水,又向工地走去……
她就这样送走了一个个艰难的岁月,建起了一幢幢高楼。城南区建筑队渐渐成为了一个响亮的品牌,经她的汗水和心血的洗礼,闪烁着更加璀璨的光芒。
邻水县第一幢医生宿舍大楼竣工。
邻水县中型企业--邻水氮肥厂框架结构设计厂房修建成功。
邻水县第一座别墅式住宅区——金鼎花苑成功开发。
……
谁能想到,余碧珍靠200元钱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成为了拥有上亿元资产的民营企业家!
二、投资办学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20多年打拼,余碧珍领导的邻水县华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AAA”级知名企业。金鼎花苑的成功开发,使企业实现了第二次飞跃,不仅给她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使她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个日日夜夜她都在思考着,致富后如何回报社会?!如何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初心,尽快把学校建起来?!
她常对人说:“我这辈子,因种种原因,读书很少,失去了深造的机会。早年我就立下过一个心愿,如果有一天我有了钱,一定要办一所学校,让像我这种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读书。现在我有钱了,是实现这个心愿的时候了,在下一代身上花再多的钱我都不心疼。”
经过反复论证,余碧珍决定把20多年打拼积聚的全部资金奉献出来,修建一所民办学校---四川省邻水金鼎实验学校。
邻水县委、县政府对此事非常重视,召开县四大家领导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大力支持余碧珍的义举。立即成立以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冯舜群为指挥长的“金鼎实验学校建设指挥部”。
余碧珍要投资办学的事,受到孩子们的极力反对。认为办学是公益事业,回报率极低,不如把资金投入到新的房地产开发中,稳着赚钱,何乐不为?
余碧珍没有因孩子们的反对而退缩。她召开家庭会议,反复地讲述自己童年因家里太穷读不起书的苦衷;讲全县教育资源紧缺,还有不少适龄儿童失去读书机会的县情。情到深处,她毫不含糊地表明:“不管你们怎么反对,我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投资办学!”年近八旬的母亲很理解女儿的心情,她老人家首先站出来支持女儿投资办学。丈夫唐明廉更是旗帜鲜明地说:“孩子们,你妈的思维是正确的,投资办教育,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政府支持,群众欢迎,学生需要,是大有前途的阳光事业。”老前辈们表了态,晚辈们无话可说,只好默认。
在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2003年3月1日,金鼎实验学校正式开工建设。余碧珍心里十分清楚:按照政府要求,秋季要招生开学,仅有5个多月时间,要在一片乱石林立的荒坡上,建起一座全新的学校,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压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然而,余碧珍硬是以自强不息、从不服输的秉性,攻克了资金短缺,用水、用电、用气等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个又一个难关。
从早到晚,她与民工们一道顶风冒雨战烈日,吃在工地、干在工地、指揮在工地。经过5个多月艰苦奋战,余碧珍带领着施工队伍,推掉一座山坡,填平一道深沟,挖填土石方6万多立方米,平场3.4万平方米。一座教学大楼,一座学生公寓拔地而起,基本满足了当年秋季招生开学的需要。
2003年9月1日上午9时,“四川省邻水金鼎实验学校成立暨开学典礼”隆重举行。校园内彩旗飘飘,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在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喧嚣的锣鼓声、高昂的唢呐声中,市、县领导为学校成立暨开学剪彩。此刻,万只信鸽腾空而起,飞向苍穹。
当市、县领导剪彩后,参观完学校建设,一个个都惊讶不已,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深圳速度!深圳速度!!只有余碧珍这样的女强人才能办到。”
然而,在学校胜利开学欢快的锣鼓声中,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声中,余碧珍却累倒住进了医院,整整两天两夜人事不醒。县医院医师在院长刘丹平主持下,反反复复会诊都没查出患的是什么病,只好按照常规打针、输液。两天后,余碧珍醒过来了,在迷迷糊糊中,嘴里不断嘀咕着:“学校,我的学校”。前往医院看望她的领导和师生,目睹此情此景,都感动不已。渐渐地,余碧珍身体消瘦,脸色苍白,原本秀美的头发几近落光。广安市政协老领导蒋道武一直关注着余碧珍的事业。听说余碧珍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立即风尘仆仆赶到医院看望。当蒋道武捧着花篮走进病房,看见余碧珍脸无血色,裹着头巾,气息奄奄,歪歪斜斜躺在病床上,本想说几句安慰的话,谁知眼泪却怎么也包不住。他强忍住转过头,默不作声地走出病房才让眼泪流出。他知道,余碧珍一直身体很好,不会突然患重病,一定是为学校建设操劳过度,加之资金困难,心理压力太大而被累倒压垮的。他和医院领导商量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医院领导很赞同他的看法。于是,他专程从外地请来著名的心理医生,给余碧珍作心理疏导。经过半个多月治疗和心理疏导,余碧珍的心情渐渐开朗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身体逐渐恢复。
余碧珍出院后,没有回家,而是首先赶到学校。校长唐明贤劝她不要着急,休息几天再说。她说:“我住院休息了半个多月,身体已康复,还休息个啥?难道你们要剥夺我工作的权利?!”
在一个事业狂面前,唐明贤无力劝阻,只好详细汇报了学校开学以来的工作情况。
当她了解到学校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校舍严重不足,要满足发展需要,必须要修一幢规模更大的教学大楼及购置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后,立即毫不犹豫地从银行贷款2500万元。又经过10个月苦战,至2004年8月,高中部教学大楼“砺志楼”和另一幢学生公寓及师生食堂建成,有效地满足了新一年招生的需要。接着,余碧珍采取滚动发展方式,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建校原则,不断完善设施设备。2013年,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综合办公大楼。2017年,投资800万元新修了幼儿园,使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而今,金鼎实验学校已走过了15年光辉历程。
过去的15年,是金鼎实验学校奋斗的15年。通过15年艰辛努力,投资2.38亿元,使原来的石梁荒山坡变成了环境优雅,设施设备一流的校园。学校占地140亩,校舍建筑面积6.27万平方米,各种功能用房齐全。内设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幼儿园,有教职工298人,在校学生近4000人,有效地缓解了全县教育资源紧缺,学龄青少年入学难的矛盾。
当你踏入校区,映入眼帘的是宏伟校门上“邻水金鼎实验学校”熠熠闪光的镏金大字。气势恢宏的绿化带,各色花卉竞相开放,芬香扑鼻。68级阶梯两侧是修剪整齐的小树,拾级而上,“琢玉楼”三个遒劲大字立于小学部教学大楼楼顶,两侧花台的腊梅一字排开,花枝傲霜斗雪,犹如女强人余碧珍般真诚而倔强,于朴实无华中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于恬静淡泊中显示出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正是金鼎精神的写照!
沿林荫遮蔽的校园通道而上,“砺志楼”便展现在眼前,寄寓着学生“鸿鹄之志必经艰苦磨砺”。楼前大门两侧雄雌两株近两米高的铁树,树叶一簇一簇向上伸展,连年开花,实属罕见。既展现出活力四射的金鼎人奋发向上,永攀新高的豪情壮志,又给金鼎带来吉祥和祝福。
金鼎学校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水平,余碧珍费尽了力,操碎了心。人们不会忘记:2005年5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把金鼎实验学校作为全县高考考场。接受任务后,余碧珍几天几夜吃不好睡不着。深知学校刚建成一年多,一下子要承担近3000名参考学生、监考教师的吃住,使之正常投入高考,责任之重大。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她全心扑在完善设施设备的添置上。就在高考即将开始的前3天下午,她在最后一次检查高考考场设施设备完善情况路过操场时,被一名课外活动正在猛跑抢球的学生撞倒,当即扑地昏倒,人事不醒。送往医院抢救,检查发现股骨骨折。经过手术,穿三根钢针固定。手术后因药物原因,连续昏迷7天。丈夫唐明廉吃在病房,住在病房,寸步不离地护理她。当她清醒后,听到学校领导说:“高考万无一失,受到领导高度称赞”的喜讯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按医生嘱咐,她必须在病床上躺三个月,然后才能下床拄着双拐,在专人护理下逐步恢复行走。但她在病床上实在躺不住,不到一个月,就吵着出了院,拄着双拐,投入工作。不久,股骨坏死,不得不换成外国进口的人造股骨。那年10月,当她拄着双拐,在丈夫唐明廉陪伴下,到北京参加全国“热心公益事业杰出代表大会”,站在人民大会堂发言席上,讲述她为托起明天的太阳艰辛创业,投资办学的经历时,到会的国家领导人及全体代表都被她的动人事迹和强者的精神所感动,掌声一片连着一片,发言几次被打断。
金鼎学校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水平,人们不会忘记,是余碧珍勇于探索,尽心竭力走特色立校之路。经过15年认真实践形成了独具风格、自成体系的“人文金鼎,齐同慈爱”鲜明特色。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立德树人”教育活动,以及余碧珍坚持深入班级,用她父亲的革命事迹激励学生为国读书,用她艰辛的创业史,激励学生自强不息的言传身教,全校学生思想素养、道德修养大幅度提高,懂礼貌,守纪律,求上进,勤学习,争做文明学生蔚然成风。金鼎实验学校学生思想品质好,校风优良,是社会共识。“孩子在学校不变坏,我们放心”是家长的一句“口头禅”。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说:“金鼎實验学校在董事长余碧珍的带领下,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把三类成绩的学生提升为了二类,二类成绩的学生提升为了一类,行为习惯由差变好,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学生在金鼎的成功,在更高层次的学校都是不可想象的,金鼎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2013年广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学校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后,在结论中写道:“金鼎实验学校是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广安市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典范。”
15年来,余碧珍的艰辛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先后获得全国百强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现代教育示范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50多种荣誉称号。
三、奉献大爱
爱的奉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旋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余碧珍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不忘回报社会,富而不忘扶贫济困。她用一片赤诚的爱心,竭尽全力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为托起明天的太阳做出了无私奉献。
说她富而不骄,是因为她认真做事,踏实创办教育,但从不在任何人面前炫耀。更不抬高自己的身价,总是说话和和气气,平等待人。
说她富而不奢,是因为她从不进高档餐厅、宾馆,从不打牌搓麻将,从没穿过高档名牌服饰。生活上十分简朴,家里连个保姆都没请,饭自己煮,衣服自己洗,卫生自己做。一部5万元的“拓儿”车用了10多年也舍不得换。人们都说:“余碧珍不像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大老板,而像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人们不禁要问:“她挣了那么多钱,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其实,要解开这个“秘密”并不难。只要你有兴趣,到金鼎实验学校荣誉室一看就真相大白了。那一面面红彤彤的锦旗,那一块块熠熠闪光的奖牌,那一座座金色的奖杯就会真实地告诉你:她把钱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祖国的下一代。
金鼎实验学校建成后,余碧珍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对社会的承诺。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以及成绩差或行为习惯不好被其他学校排斥的学生。为了给他们排忧解难,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诞生不久,余碧珍就倡导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并亲自兼任主任。关工委工作不仅制度健全,队伍稳定,活动经常,经费保证,而且得到市、县关工委的大力支持,得到县妇联、县团委、县工会大力配合,社会各界和家长都十分满意。她说:既然家长看得起金鼎,就要对他们的孩子负责,就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学杂费、住宿费收取上,一律按县物价局核定标准减半收取;小学生收费更低,不到物价局核定标准的三分之一。每学期为学生家长节省学杂费、住宿费200多万元。使金鼎实验学校真正成为了一所使老百姓孩子读得起书的学校。同时,对1700多名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和家长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特别关注,不仅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以情动人地做思想工作,而且更注重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采取两项切实的助学措施,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一是对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和生活费;二是设立“华强奖学金”“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奖励刻苦学习的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和考进大学的学生继续深造。建校15年来,余碧珍共捐出2398万元资金,资助3213名留守学生和贫困学生。很多人质疑,像她这样办学,考没考虑收回两亿多元的投资成本,究竟有没有赚头?她却笑着说:“我办学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如果为了赚钱,我把修学校这140亩土地拿去修建商品房出售,按近几年暴涨的楼市价位来算,肯定要发一笔大财。我的本意是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办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办一所老百姓读得起的好学校。是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们不再像我的童年那样,因家境贫困而中断学业,是为了让贫困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我办的学校看到希望,感受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也有不理解的人說她太傻了,辛辛苦苦挣了一辈子的钱,自己不享受,却大把大把地送给别人。她却大度地说:“钱,够用就行了,我能为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尽一份爱心,是我一辈子的愿望,更是快乐和幸福的享受。”
余碧珍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困难时,毫不吝啬,慷慨解囊,乐于奉献的人。她用慈母之心温暖着学生的心灵,用无私的爱,让学生找到了温馨的家园。社会感激她,学生和家长感激她,贫困学生更是感激她。
接下来给大家讲述几个余碧珍乐于奉献的故事。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定会深深地感动你,感动我,也会感动所有敬佩她的人:
故事一:“余妈妈改变了我的命运”
“一种缘分,让我成为余总的‘女儿。”如今已在广安友谊中学高中执教的鲁容,眼里总是闪烁着真诚的感激:“是余妈妈改变了我的命运”。
抚今追昔,鲁容难以忘怀。她在邻中读高中时,连生活费都交不起,学校食堂一天天地催。她不是不愿交生活费,是家里太穷拿不出来钱。眼下,她又收到了父亲从乡下写来的信,告诉不仅无法凑齐她的生活费,连现在正在读小学的妹妹也不能再读下去了。鲁容看着父亲的来信,止不住的泪水一串串往下流,信纸被泪水浸湿,心情降到冰点,脑里一片空白,不再希望什么,决心到沿海打工挣钱供妹妹念书。
鲁容把停学外出打工的想法告诉班主任,班主任十分惋惜:“孩子,你的成绩这么好,还有一年多就要考大学了,这个时候停学实在是太可惜了。”鲁容含着热泪说:“感谢恩师的关心,我已经欠了3个月生活费,我只有走外出打工这条路了。”
“孩子,你今后的命运……”班主任眼里含着泪水,再也说不下去。
几天后,鲁容办完停学手续,正在收拾书籍和衣物,准备离开学校时,班主任兴兴冲冲地跑到寝室对她说:“孩子,有救了、有救了!”没等鲁容回过神,拉着她就往外走。在校长办公室里,她见到了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校长向鲁容介绍说:“这位是华强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余碧珍女士。县光彩事业促进会组织了一次资助贫困学生活动,余董事长选择你作为资助对象。”
这时的鲁容,激动得不能自已,一下子扑进余碧珍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余碧珍一只手抱着鲁容,一只手爱怜地抚摸着她的头,慈祥地说:“孩子,别哭了,天大的困难我来帮你扛。”
余碧珍的话,让鲁容如沐春风,深深地感受到了慈母般的爱意。
作者采访鲁容时,她如数家珍地说:“从第一次见面开始,我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余妈妈资助我读完高中后,又资助我读大学,我的学费、生活费、日常的生活开销……所有的钱都是余妈妈给的。特别是余妈妈建学校时借贷了那么多款,仍像亲生母亲一样关爱着我。”此时的鲁容已经泣不成声,话语哽咽。她动情地说:“余妈妈就是我的亲妈!如果没有她的无私帮助,恐怕我现在不是人民教师,而是在外奔波的打工妹。”
故事二:学生病危时
前年冬天,高三学生康现栋突发疾病,脸色苍白,呼吸异常困难,连话都说不出来。
余碧珍听到消息后,迅速赶到学校,校医汇报说:“康现栋的病情十分严重,建议马上送医院治疗。”
她催促着把病人扶进自己的小车,亲自送孩子去重庆市新桥医院。到了医院。小车还未停稳,余碧珍就急忙下车,搀扶着不断呻吟的康现栋一步一步艰难地走进急诊室。
值班医生立即对康现栋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病人肺部被严重挤压,不能扩张,导致呼吸极其困难,必须马上手术。
余碧珍心急如焚,一遍又一遍地给医生说:“医生、医生,不管花多少钱,都由我出,一定要挽救孩子的生命啊!”康现栋手术后,余碧珍在病床前坚守了七天七夜,给他喂饭喂药、端屎端尿。一遍又一遍地安慰说:“孩子,什么都不要想,只管把病治好,去考大学!”医生、护士都以为她是孩子的母亲,当他们得知她是学校董事长时,都十分感动,齐刷刷地向她敬了庄严的军礼。康现栋病愈后发奋学习,考上了大学。上学前,余碧珍又资助了他5000元。康现栋抱着余碧珍哭喊着说:“您是我们的董事长,更是我的亲人,是我的妈妈!妈——”一声深情的呼喊,道出了莘莘学子对余碧珍的无限感激之情。余碧珍紧紧地抱着康现栋说:“孩子,别哭,这是我的责任!”
故事三:情暖肢残学子
郭中伟年幼时患小儿麻痹症,由于家庭十分贫穷,没及时治疗,导致双腿残废。初中毕业后,他一拐一拐地跋涉山路,搭乘公共汽车先后到三所高中学校报名都被拒绝了。最后郭中伟怀着一线希望,到金鼎实验学校报名。招生的老师见他双腿残废。同其它学校一样拒绝了他的入学要求。
郭中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他流着眼泪说:“能让我见见余董事长吗?”报名的老师出于同情,拨通了余碧珍的电话,并说明了情况。余碧珍一到报名处。郭中伟不由分说,跪在余碧珍面前,流着热泪说:“我双腿残废,走了几所学校都不要,你就收下我吧。”余碧珍急忙俯身将郭中伟扶起,问道:“你双腿残废,行走不便,这困难克服得了吗?”郭中伟毫不迟疑地回答:“张海迪双腿残废,坐在轮椅上坚持学习。我虽然也双腿残废,但一拐一拐还能行走,再大的困难我也能克服。”“孩子,就凭你这有骨气的话,我把你收了。”她不仅录取了郭中伟,而且每学期给他2000元困难补助,并且经常搀扶郭中伟上下楼。在她的带动下,学校成立爱心帮扶组,专门帮扶郭中伟,使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考上大学。
故事四:爱的延伸
余碧珍不仅把爱奉献给困难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把一片爱心延伸到学生家庭。凡是学生家庭有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想方设法予以帮助。
家住板桥乡偏远山区的小学五年级学生秦瑞韩,父亲常年多病,为治病已经花去了很多钱,家境十分贫寒。可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小瑞韩的母亲又患了白血病,要治疗好需要花大量的医疗费。为了治病,家里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可还是填不满医疗费这个无底洞。别无他法,只好找亲朋邻居借钱,先后欠下债务3万多元。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小韩瑞面临失学。
余碧珍说:“秦瑞韩才11岁,小小年纪如果让他失学,幼小的心灵一定会受到沉重打击,这个创伤将如影随形,一生都难以治好。我们要竭力帮助小瑞韩家庭度过难关,绝不让小瑞韩失学。”
不少老师对余碧珍的这个决定不理解,认为:帮助贫困学生是学校应尽之责,如果把这种帮助延伸到学生家长,社会那么大,光靠我们能解决得了吗?
余碧珍开导说:“应当承认,光靠我我们是不能解决社会所有问题的,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给那些急需援助的人一些温暖与支持,社会问题就会减少一分,社会和谐就会增加一分。”
大家终于被她说服了。在为小瑞韩母亲治病的捐款活动中,余碧珍亲自作动员讲话,并带头捐款1万元。余碧珍及师生的2.7万元捐款,不仅为小瑞韩母亲治病解决了部分医疗费,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小瑞韩失学的惨剧发生。
故事五:人间真情
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余碧珍正在重庆参加一个重要会议。50分钟后,她赶回了学校。一下车,她不顾一路劳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对抗震作出部署。為了让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方便指挥,她特制了20张“行军床”安放在办公室
晚上,余碧珍和学校领导、班主任一样躺在“行军床”上。她从电视中看到汶川特大地震爆发后,顷刻之间,美丽的山河变得满目疮痍!顷刻之间,嗷嗷待哺的婴儿失去了母亲,新婚的新娘失去了丈夫,教师失去了学生……
看着这一切,余碧珍的心灵被震撼了,她想:“我们虽不能组织师生去救灾现场,但我们完全能从物资、资金上支援灾区。想到这里,她立即通知值周领导到办公室,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明日8时集合全校师生员工召开为汶川地震灾区的捐款大会。”
第二天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大会上,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举行升国旗仪式后,余碧珍声情并茂地动员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踊跃捐款捐物,支援汶川人民度过难关,并带头捐款10万元。
在她的带动下,全校师生捐款17万余元。她把这笔捐款交给县红十字会后又增捐了6万元。
汶川特大地震后不几天,家住都江堰、绵阳、江油的李艾聪、王思蕊、覃柯、黎宇涵、余文波五个孩子,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随父母来到邻水,暂住在亲友家中,人地生疏的他们无学校读书。
余碧珍知道后明确表态,免除一切费用,无偿收五名学生到学校借读。后来,县教育局按国家规定要给学校经济补助也被余碧珍谢绝了。
五名灾区学生到校借读后,她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做了妥善的安排,嘱咐心理教师给五名学生促膝谈心,消除地震给他们带来的恐惧感,使他们重新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淡化了大地震阴影的影响,适应了在新环境学习和生活,落下的学习也很快赶上了。五个孩子的家长和亲友说不尽的感激。
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校园开学后,五名学生都不愿意离开金鼎实验学校。因为,那份情、那份爱,是余碧珍用真诚和热血铸就的。
像这样的动人故事,在余碧珍身上发生得太多太多,由于本文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叙述了。
尾 声
余碧珍年已七旬,仍倾情为关心下一代殚精竭虑,奋斗不止。70年人生风霜染白了她的鬓角,丝丝缕缕诉说着大爱无疆的艰辛。15年教坛春秋沧桑了她的面庞,沟沟壑壑洋溢着大爱至善的深遂。她不忘初心,无私奉献,慷慨解囊,为莘莘学子排忧解难,用一片赤诚火热的大爱之心,奏出一曲响彻云霄的大爱赞歌,托起了明天的太阳,圆了留守儿童、贫困学子的读书梦、大学梦,也圆了她“要办一所学校,让贫困家庭孩子读上书”的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她作为巴蜀当代杰出的女性,同那些与他一样杰出的佼佼者一同站在高高的领奖台,站在荣誉的高峰时,这份付出与成功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2005年10月,热爱公益事业杰出人物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商联合会主席黄孟复特地向她颁发了“热爱公益事业杰出人物代表”奖章和荣誉证书。像这样的奖励和荣誉,余碧珍先后获得: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国民办教育杰出管理者”,中国关爱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精神文明办“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四川省光彩事业奖章”、“四川省首届星星火炬奖章”、“四川省十大慈善之星”等全国、省、市、奖励和荣誉70多项。
在一面面鲜艳夺目的奖旗面前,在一本本红彤彤的获奖证书面前,在一枚枚亮晶晶的奖章面前,在一座座金闪闪的奖杯面前,在一片片赞扬声中,余碧珍没有陶醉,更没有自满。她的话语掷地有声:“我发展企业,投资办学,扶贫济困,都是想尽一份社会责任,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鼓励,我的民办教育事业、光彩事业、关爱下一代的事业永远在路上。”
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可敬的老人,值得我们为她点赞!她的动人故事定会在巴蜀大地上广为传颂!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