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的思考

2018-09-26 10:06梁文基
神州民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益性文化馆志愿

[摘 要]强化文化馆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是文化馆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化馆的职责与使命所在。本文简要阐述了江门市新会区文化馆在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分析思考,提出了解决对策.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志愿服务制度、转变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培训服务的需求。希望这些分析思考能够对文化馆提升培训服务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文化馆;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

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是文化馆的一项基本职能,是文化馆用艺术服务人民、引导人民的主要方式。主要通过利用自身文化场馆资源、专业艺术人才,面向全社会免费开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普及文化艺术知识,提升文化艺术素养。

强化文化馆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是文化馆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化馆的职责与使命所在。这就要求文化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扩大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的社会效应;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提升社会参与公益性艺术培训服务热情;转变工作理念,提升文化馆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效能。

一、基层文化馆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以江门市新会区文化馆为例,从2016年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以来,工作机制逐步规范化,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我们解决,比如:

(一)群众知晓率、关注度低,培训受惠面窄。群众对于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了解甚少,知道的人并不多。关注微信公众号的人数长期维持在3000人左右,微信公众号发布了2018年春节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班招生计划公告,阅读量只不到1500,实际招生299人,这些相对于新会的常住人口七十多万,比例非常低。

(二)享受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困难。虽然阅读量不到1500,但实际招生更只有阅读量的五分之一,有大部分关注的群众并不能享受政府提供的这些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志愿服务质量不高。文艺志愿和文化志愿服务没有充分发挥。文艺志愿还没有形成机制,广泛地开展起来;文化志愿者偏老龄化,年轻力量薄弱,在参与公益培训志愿服务者当中,年轻人寥寥无几。

(四)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主要以文化馆为阵地,单兵作战多,部门联动少。

(五)文艺工作者较缺乏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不强。文艺工作者较少能获得高层次的指导培训。

二、全面加强基层文化馆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工作机制,扩大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的社会效应

1.打造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品牌,赢取群众口碑。文化品牌是公益性文化藝术培训的灵魂,越能彰显时代特征、体现地方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就越高。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文化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需要文化馆不断认识、实践、完善和推广。因此,必须要确立全民普及的品牌理念,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建立健全长效的培训规章制度,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订立培训规矩;必须要制订规范的服务流程与标准,提升培训服务效能,实现文化效益;必须要遵循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制定循序渐进的品牌策略,挖掘培训档案价值,共享培训品牌建设经验。

2.加快数字文化馆建设,创新群众参与渠道。数字文化馆为构建全民参与线上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格局提供了技术保障。相比传统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而言,数字化文化馆可以通过网络,将大部分群众平时难以触及到的公益培训服务,以数字化的形式广泛地呈现给不同地区的网民;网民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根据自己的爱好,获取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资源,甚至可以无限制重复收看相同的培训课程,直到学懂为止。通过加强数字文化馆公益培训内容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培训服务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改变以往培训服务不够公平、覆盖面小等弊端,拉近培训服务与群众的距离,提高培训课程的使用价值。

3.加快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促进公益培训资源向基层倾斜。一直以来,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班主要在县级文化馆场馆内进行,在镇级文化站开办公益培训少之又少,城乡公益培训服务分配不均等。虽然通过数字文化馆建设,线上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但是,跟线下的培训服务相比,面对面的教学体验更具有互动性与实效性。因此,传统的线下培训活动不能因为已经有丰富的线上资源而减弱,反而还要继续加强。建立文化馆总分馆制,可以使优质的公益培训服务从县级向镇级有效延伸,打破公益培训与基层的沟通瓶颈,使基层获得更加丰富的培训服务,缩小城乡培训服务差距。文化馆应加快探索引进总分馆新机制,创新培训工作方法模式,加强城乡公益培训资源的调配,促使基层获得更多更优质更符合需求的公益培训服务。

4.建立健全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增强社会管理。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十四条提出,“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根据其功能定位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管理。”建立健全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是扩大决策和监督参与范围,确保公益目标实现的有效方式”。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把社会各界有关代表吸纳为理事会成员,通过理事会的形式增强了社会对文化馆的监督管理。文化馆通过社会公众代表的建议直接快速地了解群众的需求,精准有效供给群众公益培训服务,在增强社会管理的同时,也提升了公益培训的社会效益。

(二)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提升社会参与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热情

1.借鉴文艺志愿服务先进经验,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制度化,充分发挥文联和文艺家协会的带头示范作用。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关于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文艺志愿服务是文联和文艺家协会“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人民群众、奉献艺术才华的重要举措”。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文艺骨干,应该树立社会榜样,积极借助文化馆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平台,深入培训课堂,采用现场教学、讲座、论坛等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向人民群众传授、普及各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

2.完善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服务培训、激励机制,提高文化志愿者队伍服务热情,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工作不仅需要优秀的艺术人才,也需要广大普通的文化志愿者。艺术人才传授知识,广大文化志愿者管后勤保障,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文化馆应当依照文化部制定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培训规范化,使文化志愿者了解并熟悉志愿服务工作流程,提高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落实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经费,对服务时间长、服务表现好、服务能力强的文化志愿者,应进行大力褒奖和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三)转变工作理念,提升文化馆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效能

1.盤活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的场地资源。基层文化馆有限的场地资源,是制约公益培训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盘活公益培训服务的场地资源,需要文化馆转变思维,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文化馆可以对接各中小学和幼儿园,以“第二课堂”、“寒暑期艺术班”、学校文化艺术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免费提供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对接各公司企业,依托“职工艺术之窗”、“职工艺术节”等载体,向工人职工免费提供文化艺术培训服务,丰富工人职工的业余生活;可以对接镇村文化场馆,摸底镇村培训需求,免费向乡镇农村提供文化艺术培训服务,逐步建立镇村公益性艺术培训工作机制,激活镇村文化场馆服务能力。通过与学校、企业、乡镇基层的对接联动,合力盘活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的场地资源。

2.加强文艺工作者的学习培训。一是加强文艺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学习。文化馆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文艺阵地,文艺工作者必须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文化馆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二是加强相关艺术专业学习。在个人自学、研究以外,文化馆可以适当为文艺工作者,提供高层次的指导培训项目,提升综合素养,创新工作方法,突破工作瓶颈。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馆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项目之一,也是提升群众艺术修养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它与群众的关系最紧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志愿服务制度、转变工作理念,促使培训服务提升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培训服务的需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提升社会整体文化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姜棋元.发挥文化馆优势,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思考.大众文艺,2016(24):P11;

[2]赵丹.新时期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创新进路.北方文学(下旬),2017(06):P175-176;

[3]曹晶.对于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大众文艺,2017(23):P18-19;

[4]赵瑞春.浦东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探索.图书馆杂志,2018(02):P58-64;

[5]杨静.把门敞开——文化馆免费开放公益艺术培训之思考.戏剧之家,2017(20):P238。

作者简介:梁文基(1986--),男,本科,现任职江门市新会区文化馆。

猜你喜欢
公益性文化馆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