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华强北街道办事处按照福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十大文化功能区”之街道特色文化功能区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中所提出的“各街道要成立群众文化学会,在社区试点成立社区文化发展联谊会,融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和开展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社区文化氛围”的要求,率先成立了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欢迎、商家点赞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公益性文化类社会组织运作探索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社区;文化服务类;社会组织;运作
福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承担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大胆创新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过程中,如何实现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原则,如何率先建成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如何进一步引导扶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探索“文化+社会”的新的发展模式,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2014年,华强北街道办事处按照福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十大文化功能区”之街道特色文化功能区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中所提出的“各街道要成立群众文化学会,在社区试点成立社区文化发展联谊会,融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和开展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社区文化氛围”的要求,率先成立了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欢迎、商家点赞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公益性文化类社会组织运作探索积累了经验。
一、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的基本情况
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成立于2014年8月,是由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热心群众文化事业的理论工作者、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有识之士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公益性、地方性、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是进行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指导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社会力量。
学会会员遍及华强北各个社区,以及辖区外一些热心于华强北群众文化发展的文艺工作者、爱好者也积极申请入会。现有会员100多名,会员中聚集了专业歌手、舞蹈演员、编剧、导演、作家、摄影师、画家,以及钢琴、笛子、萨克斯、古筝、川剧变脸、魔术、杂技等青年文艺人才。
学会成功组织策划、承办了华强北好声音暨周末广场音乐荟、首届华强北手机游戏街头争霸赛、华强北商圈首届文体艺术节闭幕晚会、“幸福华强北”走进社区公益巡演等文化活动,得到了福田区、华强北街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称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华强北好声音暨周末广场音乐荟被评为“2014年度福田区十大最受欢迎文化活动”、“2014年度福田区优秀社会服务项目”。先后设立了“福田区摄影师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和“福田区高级摄影师义工队”,目前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有15名获得福田区技术能手称号的高级摄影师入驻,高级摄影师义工队已经有80多名摄影师注册成为深圳义工,他们的足迹遍布深圳各区,活跃在各种公益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现场。
二、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的主要运作方式
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在筹备初期,就提出了坚持走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的“三个坚持”,其思路成为指导学会健康发展的中心思想。
(一)坚持走社会化发展之路,严格按照政社分开办会原则筹备学会
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在筹备成立初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确立了严格按照政社分开的办会原则,完全由辖区热心群众文化事业的理论工作者、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有识之士自愿发起,华强集团、中航国际、赛格集团、振华集团、华联集团等辖区企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和辖区五个社区中的文化艺术居民代表踊跃参与,共有36名发起人,均来自辖区企业和社区居民,没有一名发起人在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社区工作站任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在街道文化站的协助下,迅速成立了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筹备小组。经华强北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和福田区民政局批复,2014年8月8日,经过筹备小组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按照“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的方式,独立选举产生了理事11名,监事1名。随即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1名、副會长3名,秘书长1名。
(二)坚持走职业化发展之路,为社区公益性服务类社会组织注入活力
由于社区公益性文化服务类社会组织基本依托政府项目采购生存,缺乏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导致这一类社会组织造血能力不足,因此,大多数的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秘书处都处在没有开办经费、没有专职工作团队、没有办公场地和设备的困境中,从而使众多的社区公益性服务类社会组织在“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项目、缺乏资金”的困境中周而复始。
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在成立之前,筹备小组就努力整合资源,策划了2014年华强北好声音暨周末广场音乐荟和华强北手机游戏街头争霸赛,通过申报福田区民生微实事项目,获得了相应的资金的支持,有了项目和资金,在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成立时,就设立了秘书处,共聘了2名专职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人是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的秘书长,由此走出了“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项目—缺乏资金”的怪圈。
(三)坚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提升社区公益性服务类社会组织服务水平
目前,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拥有国家二级演员3名,国家三级摄影师30多名,省级作家3名。特别是通过华强北好声音暨周末广场音乐荟,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歌手、舞蹈演员,许多优秀的歌手主动申请加入学会,成为学会的中坚力量。学会积极引导会员参与到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发挥其所长,目前,已经有数十名会员在学会组织的活动中担当评委、主持人、舞台总监、导演等职务,与学会秘书处队伍相互融合,形成了一支战斗力强的专业化工作队伍,不仅解决了学会人手有限的困难,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会服务水平。
目前,由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策划、承办的华强北好声音暨周末广场音乐荟活动,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从第一届的300多名参赛选手,已跃升到800多名,该项活动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先后获得了福田区十大最受欢迎的群众文化活动和2014年福田区十大社会建设服务项目殊荣,成为福田区乃至深圳市知名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三、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运作的启示
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已经发展成为街道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华强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街道群众文化学会的筹备和运作,在筹备初期,不仅在业务上指导筹备组,严格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来筹备办会,还为学会解决了办公场地等现实困难。特别是在学会的日常运作中,在文化项目采购中,对学会进行了适当的倾斜,如第二届华强北商圈文体艺术节活动,主要的品牌活动均由学会来策划和承办,为了加强与学会的沟通和磨合,华强北好声音暨周末广场音乐荟等活动均由街道文化站与学会共同来承办,有效地解决了学会人力不足的问题,为学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辖区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的成立,也得到了辖区广大商家、企业的大力支持。如已经连续两届由学会承办的华强北手机游戏街头争霸赛,中国联通、腾讯游戏、华强电子世界、万商电器城等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出钱、出力、出资源、出场地,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如学会连续两届承办的华强北好声音暨周末广场音乐荟活动,赛格地产、万商电器城、赛格电子市场、华强电子世界、华强乐淘里、华强物业、华强广场酒店等单位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的工作还得到了市、区群众文化学会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区委宣传部(文体局)、区文体中心、区企业服务中心、区团委、区工会等单位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三)学会广大会员和理事会的鼎力支持,秘书处的精诚团结和努力拼搏。
学会的发展,得益于广大会员的鼎力支持,特别是许多活跃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会员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到学会的工作中来,作为活动的主持人、导演、舞台总监、摄影师、DJ师等,不仅提升的学会承办活动的能力和服务水平,还为学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会的发展,离不开理事会的正确领导。学会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四次理事会,会议分别审议了《学会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管理制度,以及《关于聘请名誉会长的提案》、《关于学会项目运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议案,保障了学会的正常、规范运转。
学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学会秘书处团队的精诚团结和努力拼搏。虽然目前秘书处只有两名专职的工作人员,但是正因为有这两名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使得学会承办的各项活动能够有条不允地顺利开展。
结语
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欢迎、商家点赞的群众文化活动,成功组织策划、承办了华强北好声音暨周末广场音乐荟、首届华强北手机游戏街头争霸赛、华强北商圈首届文体艺术节闭幕晚会、“幸福华强北”走进社区公益巡演等文化活动,得到了福田区、华强北街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称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公益性文化类社会组织运作探索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體系示范区建设创建标准(东部).2012;
[2]福田区委办,区政府办.福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系列文件.2014。
作者简介:吴赛锋(1976--)男,现任职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副秘书长,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市福田区群众文化学会理事,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群众文化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