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书与育人是教师肩负的两副重担,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偏废。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提高自身的素质,探索育人艺术,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本文将在此谈谈看法。
[关键词]教书;育人;天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这深刻阐明了教师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事业中,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两副重担。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提出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教书育人关系的辩证认识。学校教育作为社会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其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学校最根本职能就是教书育人,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则是这任务的直接承担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书育人。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信念、道德、法纪等教育。教学具有教育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都必然带有一定的立场、观点,含有一定的思想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教师不自觉地影响学生,与我们说的教书育人是有区别的,教书育人是自觉地、有意识地寓思想教育于教书之中,寓育人于学生的广泛接触之中。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使教书育人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书育人也是教师职业岗位的道德要求,教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事业心都集中表现在教书育人的职业岗位上,当学生的思想问题摆在教师面前时,教师不去管,难道说不是失职吗?全社会都在提倡“尊师”,教师就更应有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做到“重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切实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教师本人的道德文化素养、心理素质、治学作风、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等,在教育过程中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笔者所任教的社会文化系有一位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谈到:小学时代她的班主任在学校的节目排练中,不但给她们学生排练,而且自己也在舞台上演出,那优美的舞姿至今还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表演才华激发她决心将来要当一名舞蹈教师,这与她坚持学习舞蹈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在班里的专业成绩也是总排在前二名。如果说家庭影响主要为学生的思想奠定基础的话,那么教师就像前进道路上的向导,为学生指引着人生旅途的方向。
教师的作用如此之大,是因为他们在教育中具有以下的优势:一是权威性,青年学生求知欲望强,渴望成才,他们对专业教师十分敬仰,乐于接受专业教师指导,因而由专业教师来做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渗透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可渗透在广泛的业务领域,即寓育人于教学过程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示范性,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可以用“言”来教育学生,而且可以用自己的“行”去感染学生,为人师表,这正是教师的魅力所在。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教书育人责无旁贷,这不仅是广大学生的希望,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而且教师本身具备的优势又决定他们能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二、教书育人工作的现状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是搞好教育、出好人才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院校的政治思想工作仍然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教书育人沒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只是单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有一些教师对教学不够负责任,抱着随便做的态度,不注意自身的师表形象,有个别甚至染黄头发,穿金带银地走进课堂,对学生也放任自流;学生模仿教师染黄头发的不在少数;有的教师甚至还发表一些错误的言论,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个别领导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很少研究,甚至对外聘的代课教师也疏于教育和管理,往往只着眼于课堂教学的人员配置,没有注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分析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思想上的顾虑和模糊认识没有澄清,以为只要做好教书也就是完成了育人工作;有的认为教师只管上课,育人是德育干部的事;有的教师不了解青年学生的特点,看不惯一些学生的某些言行,干脆对学生的思想放任自流。
(二)教师本人的能力不强,思想素质不高,甚至认为领导都无能为力,自己又何必多此一举而为之呢?一些教师的育人艺术方法没有掌握,方法简单,行为不当,自然效果就不佳了。
(三)相应的政策上对育人劳动价值没有明确的承认,教师的育人劳动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没有挂上钩,成为可有可无的多余劳动,使教师失去了育人工作的积极性。
因而,深刻并清醒地认识教书育人工作的现状及其重要性,切实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为把教书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作为教师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从教育的过程看,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爱是实现教育根本功能的前提。因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高尚、智能充分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给他们提供养分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师道不立,其教不成,学生成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往往就是社会的规范、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他们不仅把教师看作是学习的榜样,甚至模仿其言行举止。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然后“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才能实现其根本的功能。有了对教师道德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就会增强修养师德的自觉性。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程度地表现自己。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使他们和同学都能正确看待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问题学生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要多与学生多交流,成为他们生活中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学生有烦恼愿意与教师倾诉,教师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和困惑。
(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要以人格的力量去感化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治学态度、教风以及信仰倾向、道德水平、生活态度、对社会的看法和议论等,对学生都会有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为人师表应尽的本份。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教育学生拥有家国情怀,爱国、爱党、爱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首先要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忠于职守。为此,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政治学习,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影响学生,教师还要以自己做学问、做人的体会去启发教育学生。
(四)增强育人意识,把教书育人工作作为自己的份内事,以提高自觉性。教师的职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师不应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而要时刻记住教书育人是自己的基本职责,只教书不育人是一种失职的表现。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要有“见了不管不安心,推给别人不放心”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地关怀学生;要有责任心、使命感,自觉、积极地把教书育人统一在自己的工作之中去。
(五)要不断自觉深入地挖掘本专业领域各个教学环节的教育因素,做有心育人的人。教师的育人工作不同于专职的德育干部,它必须以教书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因为广博的知识,以及对学科的钻研是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必备条件。所以,教师要努力把书教好,把课上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注意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贯穿思想教育,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而且于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地完成。
(六)教师要努力探索育人艺术,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除了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政治学习外,还应多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因为教书育人整个活动过程必然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实现的。有的教师可能这方面的知识并不全面,但教书育人也不错。如果他(她)有更多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必然会干得更好。
(七)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是受的客体;对于解决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认识活动来说,学生又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教育教学任务获得一定知识、能力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個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
结语
一个合格教师,教书育人,必须在多方面、多层次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树师表,强师德,教好书,育好人。
参考文献:
[1]桑玉成,黄芳.树立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新理念.负担教育论坛,2005.(3):P15-17;
[2]邱柏生.浅议大学文化及大学精神的若干问题.复旦教育论坛,2003(3):P27—31;
[3]张晓艳.哈佛实用道德教育:造就聪明而有道德的人.中国教育报,2005—07—15(06)。
作者简介:彭惠萍(1964--),女,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现任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舞蹈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