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冰秋
摘要: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改变师生互动的方式。这是形式,也是宗旨,其内涵与前提是先改变教的观念,但是课改至今,更多的是形式的变化,说明这种观念还没有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意识。要想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需要教师从自我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从给孩子享用好消化的数学做起;本文从“给孩子建立首要安全感;让学生再多想一会;创设个性化的学习”三个方论述了笔者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好消化;安全感;思维;个性化
思考: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缺少什么?孩子们在数学课上经历的是枯燥的思考,无聊的抽象,重复的练习,致使孩子们提早对数学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情感,没有感受到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作为教育者,静心思考:什么样的数学美食适合孩子享用消化。
一、给孩子建立首要安全感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是安全感。首要安全感的建立取决于教育者,包括老师和父母。对于老师来讲,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上与孩子们接触。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研读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孩子们常常让我们大发雷霆的行为虽然我们很难接受,但是却是他们这个年龄所特有的。我们每天试图改变、试图驯化,就没有试图理解。所以,如果教育者没有这份诚意、这份决心,请不要轻易叨扰孩子们,至少不让孩子受到负面的影响和伤害。相反,如果不管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表现的,不管学生们怎样理解,怎么回答,我们都会欣赏学生的参与,感谢他们的倾听,认可他们的努力,呵护他们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答案,也不急于否定他们,而是肯定他们的努力,肯定他们在尝试中的正确地方、正确的方向,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在乎他们的失败和错误,我们只看重他们的尝试,哪怕一点一滴.....我想,让孩子明确地、豪无疑问的坚信,我们永远无条件的接受他们、爱他们这才是首要安全感的建立,这才是对儿童学习数学迈出功不可没的一步。这样,一次、一节课、一天、一周、一年,首要安全感一旦确定,终生不会动摇,孩子会开始走向独立,独立的思考,大胆的猜测,不懈的努力。他们不会恐惧自己的想法会让老师生气,会不会引起同伴的嘲笑,遇到波折、挫败,他们不会失去信心,他们会迎難而上。其实,我们在孩子的启蒙时期所额外花费的心血,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投资”,会硕果累累,而且会在今后省却我们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
二、让学生再多想一会
近年来,动手操作成了数学课上的必要环节,但是我认为,“想”才是数学课最重要的学生活动。数学课的做不同于手工课的做,做的不是成品,不是按图操作,不能是只做不想,而是有思维含量的做,这个“做”要伴随着“想”,学生通过做或是验证自己的猜想,或是“形象”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多“想”一会儿,比“说”和“做”还重要,哪怕不说、不做,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
我们经常在数学课上看到学生摆小棒之类的操作,让学生计算8+7,结果学生上课前准备好的15根小棒分成一个8根一个7根两堆,然后合在一起,其实学生早就知道是15了,这样的操作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想的成份在里面。
如果换种方式,先和学生明确,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怎样计算8+7这样的题,如果不知道怎样算,不知道得多少,可以动手摆一摆。怎么摆呢?用8根小棒表示8,7根小棒表示7,8+7就是把两堆合在一起的意思。但这样乱七八糟的也看不出个结果呀。怎么办呢?我们已经习惯了十个一捆地来数数,这样就好看了。数出十个来捆上就行了,还剩下那5个就不用捆了,这样一看就知道是15了。其实不用这么麻烦,这堆8个我们是已经知道的,不用数了,要十个捆成一捆的话,再从7个那里数出2个就够了。这样一下就知道捆成一捆加上剩下的5根是15根了。以上的过程,操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维的过程。
三、创设个性化的学习
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在课外进行私人定制的学习?”孩子们找家教一对一的辅导比我们集中授课的效果好在哪里?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对一的家教辅导是因人而易,因材施教!虽然补课的内容还是这些,但是讲课的方法不同,是在了解这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后,专为这个孩子设计的,是专为这个孩子服务的。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头上,要落实在课堂中。如果不树立“私人定制一创设个性化学习”的观念,这一理念就无法变成现实。现今我们已经习惯了面向全班几十个学生进行统一授课,这种“讲”不是没有必要,只是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丰富、学生学习的不断个性化,这种方式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现在研究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这种有效和高效如果不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就不算是真的有效和高效。
如学习《元角分》,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认识有关元角分的内容之后,了解人民币的有关常识,了解港币、澳元、台币等相关内容。由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多元性、环境复杂性的原因,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个起点和水平。如果教师只是程式化的统一模式的教学,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因为对所学的内容已经熟知而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则感觉内容太复杂而影响了正常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真正做到以全体学生为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与内容,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正视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所收获。教师要把握的核心问题也不是一心的研究如何改变形式,而是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突显学生个性化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