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倬魁 苏昊荣 朱泓春 王儒楠 李芊影 庄怀军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共享经济已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而在2016年开始大规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各种“互联网+”共享单车则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在打通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带给广大市民便利的同时,共享单车的运营管理问题也随之暴露。基于此,文章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对南京市共享单车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探究,结合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等方法,从多个方面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建立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充分运用社会各方的力量对共享单车进行监督管理,以提升共享单车的运营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可行性研究
1 “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的完美结合
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共享单车去雨后春笋般出现,大街小巷穿行的各色单车,俨然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统计数据表明,共享单车的出现导致小汽车的出行比例降到26%,而自行车的出行比例上升到12%。“一升一降”真切地反映出共享单车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贡献。
共享单车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究其原因得益于“互联网+”模式下共享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共享单车,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之前政府主导的有桩式公共自行车的失败。共享单车就是“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的完美结合,一部手机可以骑行任意一辆单车,一个二维码也可以被多部手机使用,彻底改变了过去点对点式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
“互联网+”下的共享单车不仅解决了困扰政府部门长时间难以解决的城市拥堵问题,而且也推动绿色、文明、健康、低碳的交通出行。共享单车在提高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有很大作用,共享单车更好地融入城市交通体系正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 骑行在创新路上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下的产物,解决了大城市出行的难题。在日渐拥挤的大城市,出行一直都是巨大难题,城市交通的饱和已经无法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共享单车在“互联网+”的轮子下发展起来,与传统自行车结合起来,企业在指定区域投放车辆,用户只需打开手机应用就能查看附近的车辆,就近扫码用车,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只需用手机二维码一扫就能开锁,方便快捷,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困扰。
共享单车与传统普通的自行车相比,也有了较大的创新。首先,共享单车打破了政府部门投入的有桩式公共自行车,解决了使用难和需求量不够的问题。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再者,共享单车采用了GPS智能定位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预约用车,方便又廉价。企业为了降低损耗和维修成本,有些单车使用了封闭式轴传动取代了传统的链条传动,杜绝了灰尘、降低了噪音、避免了掉链子和意外卷进衣服的问题。同样出于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有些企业采用实心内胎加专业凯夫拉防爆层的设计,在免维护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骑行过程中的颠簸感。经过这些创新之后,原本已经几十甚至上百年没有太大变化的自行车,完成了科技创新的升级改造。
共享经济在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困扰的同時,更多的是对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环保出行理念的践行。共享单车的出现是当下绿色生活和低碳出行的缩影和趋势。这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发展的方向。
3 共享经济发展之困境思考:管理困境及原因
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以共享单车为例,共享单车发展到今天已经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令人担忧。共享单车数量剧增,随意停放占用道路公共资源和空间。共享单车的最大价值在于解决民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无桩借还的模式相比于政府传统的有桩式借还,更加人性化,借还单车更加快捷和方便。共享经济的发展初衷是为人们提供方便服务。共享单车现在已经出现了供给过量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其超量投放、无序经营已经违背了共享经济的内在要义,也与共享经济的存在价值相抵触,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1]。
其次,共享单车管理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不完善问题,虽然企业规定单车需停放在划分的指定区域内,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寻指定区域的踪影,用户随意停车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不同颜色、不同状态的共享单车。单车的乱停乱放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并侵占了人行道、机动车道以及消防通道。
再次,共享单车管理企业对用户的使用行为缺乏监督和管理,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人为故意损坏问题,例如,部分人士在使用了单车之后,为了方便自己的下次使用,恶意上锁,让其他人无法享受单车的方便。还有少数人士会将共享单车骑到家中,或者是将单车推向河道,对单车进行恶意破坏,拆卸其坐垫车轮、链条或者是单车的其他构件[2-3]。为了使共享单车得到可持续使用,各企业虽然建立了举报制度,以及信用积分,但效果很不明显。
第四,共享单车给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给城市道路带来了极大压力。共享单车随意乱停乱放以及用户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在机动车道路上骑行,不免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也因不遵守规则,无序的使用导致交通拥堵。
最后,共享单车的出现无疑加剧了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相应的管理没有跟上,使得共享单车的问题频频爆发。
4 共享单车之管理对策:多中心治理理论
4.1 多中心治理理论
多中心治理是在多中心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多中心是指借助多个而非单一权力中心和组织体制治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强调参与者的互动过程和能动创立治理规则、治理形态,其中自发秩序或自主治理是其基础[4]。多中心治理即把相互制约但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规则的制订和执行权分配给无数的数量众多的管辖单位,所有公共治理主体的官方地位都是有限但独立的,没有任何团体或个人作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基于共享单车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多中心治理理论可以充分地探索和解决共享单车的管理问题。
4.2 多元共治措施
4.2.1 政府跟进共享管理配套
尽快出台共享单车管理标准与条例,车辆乱停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的管理没跟上愈发明显。政府应明确企业和市民三者的权利与义务,在发展中找平衡点,引导共享单车行业规范发展[5]。将供给侧结构侧改革运用到共享单车行业,将其融入城市交通发展中,与城市交通互补。同时要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公共物品监督和恶性损坏纠责机制,规范共享单车更好地发展。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扩大空间。
4.2.2 公众提高道德素质,自觉维护
共享单车的使用中更多地折射出国民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的低下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一方面,出台共享单车用户使用规则,引导公民对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合理使用及保护意识教育。另一方面,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规范用户的使用。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的诚信机制,呼吁社会大众自觉遵守诚信机制要求,或者是联合其他金融部门,将个人的共享单车使用信息纳入个人征信体系。
4.2.3 企业应承担责任,提升服务
运营企业在运营之初要与政府管理部门进行接洽,做到运营与管理的同步进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合理运营规范发展,亟须设立专门的自行车管理机制,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完善线上服务的同时更要做好线下服务,设置共享单车空间停放设施,划定禁放区域,从布局上考虑到与城市交通的无缝对接。更重要的是加大对用户的监管力度,从使用源头或者是过程中设立监管机制,建立信用惩戒机制,让用户也承担对单车保护的责任,减少恶意破坏行为,真正将共享经济的理念融合到企业的发展中。
4.2.4 社会公益群体应维护秩序,合作共治
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的志愿群体作为多元共治模式中的新生力量也在发挥其强大作用,要呼吁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到共享单车的秩序维护当中,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第三方组织的社会治理参与机制[6-7]。例如南京市就曾多次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在辖区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做共享单车有序停放的“宣传者”和“監督者”,共同维护城市秩序。
4.2.5 弥补法律法规空白,为经济保驾护航
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发展方式,不论是对政府还是企业,眼前都是一片空白,等待着探索。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无不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向。国家要尽快出台与共享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保险机制[8]。对在使用共享单车期间的意外事故问题、年龄限制问题,违规使用问题等法律要作出详细的规范说明。
5 结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由共享经济衍生而来的共享单车如今愈炒愈热,尽管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质疑其发展势头却日益迅猛。共有序享单车行业无疑是新兴行业,但其丰富出行选择、缓解交通压力、使用方便以及绿色环保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行业的光明前景。诚然现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并非无法解决。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并提供便利。相信共享单车的发展将会惠及更多人,同时也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