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节不保”,90后干部腐败有啥特点?

2018-09-26 03:29
廉政瞭望 2018年9期
关键词:闻喜县盗墓保护伞

日前,贵州思南县25岁贪官张艺涉嫌贪污罪一案开庭审理。被告人张艺于2016年9月参加工作,2017年7月即着手实施贪腐,已涉嫌贪污了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全国范围内,尚未有比她更年轻的涉腐干部被处理的报道。

近年来,不少年轻干部涉嫌违纪违法,其中也开始出现90后,留下了深刻教训。廉政瞭望此前曾策划封面报道予以关注。

年龄不大,胃口、胆子不小。透过一些犯罪事实,人们看到,有些90后贪污起来,很是疯狂与贪婪。其次,贪腐理由多样,有的人僅为了整容、买车、逛夜店,或打赏主播、网络游戏和网络赌博。第三,他们级别低,甚至不符合“官”的定义。

90后干部“早节”不保,媒体分析,其根本原因还是信念和监管的缺失。对年轻人而言,不良的官场风气的影响,职场、社交导致的经济压力,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都是导致他们走向腐败的诱因。比如,张艺任职的单位给了她会计和出纳一人兼任的“职务之便”,显然不符合规定。

近年来涌现的90后“蚁贪”,在让人反思教育、监管缺失,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同时,也提示人们寻找治理对策、突破监管模式的新思路。

这些人,“黑腐共生”

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陆续点名曝光党政干部充当“保护伞”典型案例。

梳理“保护伞”情况,主要分为两类。首先是执法者涉黑。据报道,有执法者参与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或包庇、纵容黑恶犯罪、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案不力,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便利条件,帮助黑恶势力逃避惩处等。

以山西“扫黑第一案”——闻喜县侯氏“盗墓黑帮”案为例,侯氏“盗墓黑帮”盗贩文物,成为黑恶势力集团。闻喜县一些专门保护文物的民警,沦落成犯罪分子“保护伞”。时任该县公安局副局长的景益民安排公安局文物犯罪侦查大队民警值班巡逻时,有意绕开盗墓地点。他们还“监守自盗”,亲自组织盗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公安纪检监察机构已立案审查涉黑涉恶民警170人,

第二类是基层干部涉黑。如江苏涟水县黄锅甑村党总支原书记朱中华在任期间,纠集社会闲散人员,培植个人势力,殴打、恐吓、威胁村民,不择手段聚敛钱财、侵吞扶贫资金。村民称其为“土皇帝”,对其深恶痛绝。

反腐专家庄德水认为,黑恶势力往往和家族关系、信息关系、利益关系综合在一起,有些官员在保护黑恶势力的同时,自己也会涉黑,“这就叫黑腐共生”。

近6亿人不上网,“另一半中国”不在网上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5.88亿人不使用网络,农村人口是非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一数据颇让人意外。有了抖音、快手、拼多多和淘宝,我们以为互联网生态够多元了,然而依然有将近“另一半的中国”不在网上。

值得注意的是,话语交流、利益表达极为仰仗网络的当下,非网民群体的失语,可能遭遇某种不平等。广袤偏远地区的人们对基础设施、公共治理的诉求未必更弱,只是无从呈现。互联网话语上的差距,会引导社会文化的形态与社会资源的流向。

同时,网络景观也会有选择性地取悦上网群体。网络一扫视,似乎都是莺歌燕舞、炒房买车、职场哲学……而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呢,就成了舆论认知谱系的盲点。事实上,非网民群体的文化、收入水平甚至身体状况都难言乐观。

有评论认为,这则报告是个提示,网络生态不等同于社会全貌,中国依然有大量人群逸出于网络话语之外,他们也需要被关注。网络舆论理当翻开互联网热闹的表层,看看其下的深层次土壤的状态。社会资源、公共治理,也当循此脉络浇灌下去。

猜你喜欢
闻喜县盗墓保护伞
被铲除的“保护伞”
山西闻喜县举办闻喜药茶品鉴会
闻喜县郭家庄:山楂喜获丰收 助家致富脱贫
闻喜县切实加强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冯成康:一心为华人华侨撑起保护伞
真实的盗墓,是这个样子的……
为小朋友们撑起“保护伞”
盗墓黑历史上最有名的摸金校尉们
山西省闻喜县种粮大户的调查与思考
盗墓与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