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暑期学校项目管理与思考

2018-09-25 06:11胡金彪
赢未来 2018年7期
关键词:国际化

胡金彪

摘要:国际暑期学校项目就是创新教育教学项目重要形式,也是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北京大学医学部与西北大学自2013年开始举办暑期项目,开始公共卫生和中医课程,在学生了解中国公共卫生体制和中医药理论方面效果显著。举办国际暑期学校要和高校校历适度统一,建立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同时整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国际化;国际暑期学校;课程互认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与世界相结合的全过程,也是实现教育观念国际化、培养目标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国际化的过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率先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提高本国教育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学经验。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每所高校都希望能够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探索,开展各种创新教育教学项目,努力培养适应国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其中,国际暑期学校项目就是创新教育教学项目重要形式,也是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1、国际暑期学校现状

暑期学校项目是指高校在暑期时间,聘请优秀的师资,为本校学生或者是外校学生(或社会其他人员)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并开展课堂管理、成绩考核、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活动等环节,同时予以学分互换认定的项目。

国外暑期学校项目历史悠久,早在1871年,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开办暑期学校,目的是将学校的优质资源向社会开放。随后,美国其他院校,比如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等相继举办暑期学校,而且暑期学校制度在美国高校一直保留至今。同时,欧洲各高校也借鉴这种模式,开设暑期学校。

和国外暑期学校项目的发展不同,暑期学校项目在我国高校中起步较晚。。2004年,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暑期学校,社会反响良好。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也先后尝试举办暑期学校。2009年开始,北京大学与人民大学开始国际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取得了初步成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加强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了宝贵经验,开辟了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的一个新途径

2、北京大学医学部-西北大学暑期项目实践情况及效果

2013年1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和美国西北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每年暑期的6至8月份,西北大学选派学生前来北医学习公共卫生和中医学课程并参观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参加中医临床见习。公共卫生课程和中医学课程均包含20课时讲座和3个实地参观。公共卫生课程讲座主要介绍中国公共卫生体制以及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实地参观主要为参观社区医院、三甲医院及公共卫生相关的机构;中医学课程讲座主要介绍中医学理论、中医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方法,实地参观见习主要包括中医门诊见习、中医药博物馆参观以及采集草药。

通过公共卫生课程,西北大学学生充分认识了中国公共卫生体制的概况,深入理解了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成就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通过中医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中医药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了中医药的优缺点,并学习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项目评估,该暑期学校项目在学生了解中国公共卫生体制和中医药理论方面效果显著,西北大学已将北医的公共卫生和中医暑期课程正式列为西北大学全球卫生的学分课程。

3、关于国际暑期学校的若干思考

1)国际暑期学校时间安排要适度统一

国内外大学在暑期学校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差异。国内高校的时间安排比较单一,一般是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国外大学比较多样化,有集中一段时间上课的,也有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针对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分成不同的课程系列。不同的课程体系在申请、入学注册、结业的时间不同。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暑期学校,时间安排均集中在每年暑期6月份至9月份之间。

如果暑期学校时间安排与其他高校的校历有较大重叠,那么极可能造成暑期学校开始时,其他院校的学生正逢期末考试,而造成这些学校的学生无法申请参加。亦或授课老师因为本校课程或考试安排,无法参加暑期学校的授课活动。因此,暑期学校的时间安排要适度参考招生目标学校的校历安排,暑期学校的时间与学生暑假时间的适度统一,对于数教师、学生的自由流动以及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制度意义。

2)建立暑期学校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

课程互认与学分转换制度是暑期学校实现的一項制度基础,可积极促进学生在暑期的自由流动以及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课程,形成知识和能力构架,并获得学位证书的过程。理论上讲,这些课程的完成可在一所高校完成,也可在不同高校完成,这并不影响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效果。因此,学校与其他合作院校签署课程互认及学分转换协议,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培养需求,积极寻求并参加不同院校的交换活动或暑期学校。

北京大学在2005年制定实施了《北京大学本科生赴境外大学学习的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校际交流,尤其是利用暑期时间赴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同时,北京大学与海外合作院校签署协议,实现了课程互认与学分转换,每年暑假吸引大批海外学生参加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这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流动学习,又实现了各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3)整合中国传统文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以本国国情和文化传统为基础,保持、保护和发扬名族优良传统,形成既有本国特色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制度。因此,我们举办国际暑期学校,在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的同时,必须要与中国的国情以及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举办国际暑期学校,在课程设置、文娱活动安排、景点参访的过程中,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我们的文化价值,增强中国理念以及文化价值的输出和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周游.关于当代中国高校举办国际暑期学校的若干思考[J].高教学刊,2016(8):26-27.

[2] 董南燕,王卫,卢晓东. 暑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4):40-44.

[3] 徐佳. 暑期学校项目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国际性方面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4):54-55.

[4] 李珩.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思维定势改革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62-63.

猜你喜欢
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金风科技:执着的国际化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
寻找一种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
高职国际化需加强“理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