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已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猛发展。机械化农业与全自动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来说是很大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对新时代农民的考验。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和现代化整体存在差距。本文在研究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提出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为农业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全自动农业;现代化;农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8.050
农业的现代化指由传统种植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将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发展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消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在大力生产的前提下保护环境、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随着农业和科技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在各个发达国家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近些年来,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袁隆平院士带领的育种领域和其他的技术领域为农业提供了丰富的途径进行发展与管理,但目前,我国的农业距离完全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现代经济管理、产能配比三方面,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差距是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所弥补的。本研究首先对三方面差距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进一步要求,然后分别对技术、经济、配比三个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了分析,根据所做的相关调查和实地考察,提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率与现代化程度的建议与意见,为实际应用做出了贡献。
1 农业产业存在的差距
目前,农业产业和现代化之间的差距主要有三方面:技术應用、经济分配、产业能源配比。
1.1技术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对农业耕种、育种、灌溉的管理,元分配的安排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并为育种灌溉提供更精确地时间,但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也是对农民要求最高的技术领域,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才能得到实现。技术是使用机械进行更高效率的培育和种植,主要是对农药喷洒机、收割机等基础机械的驾驶与应用。
1.2 经济分配
经营的不足在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多数农产品都是经过转销的方法出售给中间商,由中间商进行商品运输和买卖再次出售。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就被大大的削减,而减少的利益还会造成更大的环境资源损失。
1.3 产业能源配比
产业能源配比的方面是针对整体产业的改变而产生的差距。这一方面的问题除了需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和理论提升外,还需要国家政策的配合。
2 基于现状提出的相关建议
2.1 大学可以开展相关课程,面向农民普遍授课
提供教育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所以农民无法接受教育资源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高门槛,学生需要在通过义务教育经过高等教育考试才能获得大学的专业教育。对于农民而言,所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农业专业知识,所以部分地区农业大学可以开展农业课堂,让农民从乡下走到课堂中来,让教授从课堂走到乡下去,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既可以为农民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又有助于让新理论的提出更贴合实际。
2.2 开展相关讲座,为农民接触新技术提供途径
地区与相关教师协作开办讲座也是让农民接触新技术的重要方法。可以由地区或学院举办相关的农业讲座,召集农民进行听取,还可以和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引进该讲座所涉及的技术和农民进行交易。
调查情况显示,农民缺少获取技术的途径,也没有学习的环境。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民技术水平低和没有学习技术方法的问题。
2.3当地政府机构开展农业技术知识竞赛
当地政府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展农业知识竞赛或分享会。旨在农民有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倾向于使农民产生获得新技术,学习新手段的兴趣,针对的是部分闭门造车型的农民,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农民对现代化农业更感兴趣。
2.4 国家制定相关政策
国家需要强行规定农业的产业结构,并对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进行宏观调控。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结语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以农业为经济主体的国家,农业现代化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而由于我国科技发展的地区性和专业性,农民作为生产第一线的主体,很难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故需要进行农业职业教育来对现有农民进行改造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所遇到的困境,提出建议,给出了相关结论,以期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任玉霜.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戚后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3]夏金星.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60-263.
[4]李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作者简介:金玉,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农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