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荣,杨柏凤,张帆,高嵩祥,史莉莉
摘要:玉米在长春市双阳地区种植广泛,在其生长过程中的分蘖会使田间透光性差,分蘖也会和植株争抢营养,导致玉米不能高产高质。本文主要分析玉米分蘖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种植技术探讨,以减少玉米分蘖几率,即使有分蘖也能及时正确处理,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高产高质。
关键词:玉米;分蘖;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8.017
玉米属禾本科作物,具有分蘖特性。同时具有非常明显的顶端优势,分蘖即可自然生长,也不能成穗或成穗也没有经济价值。所以正常年份玉米分蘖必须彻底清除,否则会影响田间通风透光,降低光合效率,且争肥争水。更严重的是一旦形成无效穗,会大量消耗主茎的营养,减产幅度明显。所以应首先力求采取多种农艺措施控制玉米分蘖的发生,这样既节省了人工投入,又保持了良好的田间生长环境。然后再探索分蘖出来怎么办。本文就影响玉米分蘖多少的因素、控制玉米分蘖的途径、处理分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见解。
1 影响玉米分蘖的相关因素
1.1 品种
一般地说,欧美基因品种分蘖特性较强,而国内品种则较弱。
1.2 播种深度
和水稻的分蘖节被埋得越深越不分蘖一样道理,播种越深越不易分蘖,反之就越容易分蘖。
1.3 营养条件
苗期肥水条件过剩,主要由于底肥施用深度不足,加之阶段性降水相对充足,底肥中的有效成分集中释放,造成作物疯长。除了供作物主干正常生长外仍有剩余,这些阶段性多余养分就会促使分蘖的产生。
1.4 田间密度
田间植株密度大会抑制玉米分蘖的产生。
1.5 田间整齐度
田间植株长相和密度均匀一致也会抑制玉米分蘖的产生,相反缺苗断条、高低错落、边际效应明显的地段分蘖的可能性则较大。
1.6 药物刺激
激素类农药也会刺激玉米植株产生分蘖。
2 针对相关因素的应对措施
2.1 选择品种
尽量选用综合性状相对较好的国内品种;种子质量要过关,种子纯度要达到98%以上、出芽率92%以上、净度99%以上、水分含量13%以下,最好是已分级的种子。选择对路的品种是玉米少分蘖的遗传学基础,选对高质量的种子则是苗全、苗齐、苗匀的前提。
2.2 强化种子播前处理
首先,晒种,选晴好天气晒种24小时以上。一定要打开包装袋,在干爽之处摊开一薄层,并勤翻动,以保证芽势整齐一致;其次,包衣,播种前7天左右,选择克百威含量7%以上的包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再次,营养包衣,播种前处理,可以提高芽势、增强种子抗低温能力。这是保证苗全、苗匀、苗齐的关键措施。
2.3 精细播种
正常年份播种深度维持3~4厘米,这样既能保证正常出苗,又能有效抑制分蘖产生的相对合理的深度。在可预见的苗期干旱年份也可适当增加深度,以提高其抗旱和对分蘖的抑制能力。精细整地,播深和株距要一致。另外,还要根据种粒大小至少分为三级,按分级播在不同的地块上;如果必须播在同一地块,大粒种子吸水慢要先播,小粒种子吸水快可以后播,使其出苗进度尽量一致。播种时土壤湿度大要轻镇压,湿度小要重镇压。精细播种是苗全、苗齐、苗匀的重要一环。
2.4 适当加大种植密度
适当加大田间种植密度,一般田间密度可以控制在6.0~7.5万株/公顷之间。
2.5 采用深施底肥技术措施
2.5.1 浅耕灭茬重新起垄 先在老垄沟施入底肥,如果原垄沟浅还可以先浅耕再施底肥,然后灭茬再重新起垄。种肥隔离层必须达到8厘米以上。
2.5.2 采用规范化垄侧栽培技术 即先在施肥垄的垄侧浅耕,施入底肥,然后破开临近垄的一半合垄。种肥隔离层必须达到8厘米以上。
2.5.3 采用大垄双行机械免耕栽培技术 施底肥时采取测深施入方式,施肥带在种子侧7~10厘米、种子下5~8厘米。
这三项深施底肥技术彻底克服了近些年农民采取一次性扣帮起垄施底肥所带来的前期烧苗后期脱肥的弊病,打破了玉米增产瓶颈问题,同时也是控制玉米分蘖的有效措施。
2.6 严格施肥
严格按测土配方施肥卡推荐的施肥量施肥,一般公顷投入纯氮195~225公斤、纯磷45~90公斤、纯钾30~80公斤。纯氮投入量限制在250公斤之内。
2.7 机械分次施肥
底肥。占全部氮肥的30%,全部磷肥和钾肥做底肥。
追肥。穗肥占全部氮肥的50%,于大喇叭口期用施肥机械施入垄沟地表5厘米以下;于灌浆期再以同样方式施入全部氮肥的20%做粒肥。如果是大垄双行免耕栽培模式则于大喇叭口期用条带中耕深松追肥机在宽行间结合深松进行追肥作业,追肥深度达30~40厘米。
叶面肥。玉米苗期容易表现缺锌缺磷,灌浆期容易表现缺钾缺氮。缺锌喷施0.1%~0.2%硫酸锌溶液,缺氮喷施1%的尿素溶液,缺磷、钾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上作业都应采用高秆作物施肥机进行作业。
分次施肥、氮肥后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营养生长阶段的无效生长,控制分蘖的产生,节间的长度,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还能使植株进入孕穗期以后的营养得到充分的供应,实现穗大粒多粒饱。这是抑制玉米分蘖产生的有效手段,也是玉米增产提质增效的关键性措施。
2.8使用正规药剂
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所有药剂都不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或来路不明的包衣剂、除草剂、调节剂、叶面肥、杀虫剂等产品。
3分蘖枝的去除
3.1除蘖时间
干旱年份由于玉米具有顶端生长优势的特性,所有养分和水分首先满足主茎生长的需要,当主茎生长的养分和水分不足时,前期分蘖中的养分和水分就要回流来满足主干生长的需要,这样苗期相对干旱的年份一般很少产生分蘖,即使有少量分蘖缓慢或停止生長,甚至最后消失。而苗期雨水较多的年份尤其是实行一次性扣帮耕作方式,做不到底肥深施,苗期养分和水分过度集中,肥水条件一直能满足主干生长需要,分蘖的养分和水分不但不会回流,而且不断得到补充,这样就长出蘖枝的次生根,形成了独立的营养体系,自然就能独立进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这样主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即使出现营养匮乏,也不可能得到来自分蘖的回流补充。相反还可能掠夺主茎的少量营养,形成无效穗,生产实践上往往能看到雌雄同体的畸形穗,所以必须除去。
因此,苗期相对雨水较少的年份玉米分蘖可以不除;而前期雨水较多的年份,尤其是采取一次性抠帮施底肥模式的地块必须除。
3.2 具体操作规程
如果以上技术措施实施到位,玉米植株出现分蘖的可能性已经相当小。如果一定要去除,等到两侧都长出3~4叶时,一次完成。要把边行、地头、缺苗断条地段作为操作的重点,其他地方可一带而过。
4 结语
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分蘖会影响田间的透光性,会与玉米植株争抢营养,影响玉米高产高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影响分蘖生长因素,有针对性地从种子选择、种子处理、种植密度、田间水肥管理等减少分蘖的发生,如出现分蘖及时处理,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优质高产。
参考文献
[1]孟庆连.玉米分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现代化农业,2017,(05).
[2]王迪,李玉红.浅谈玉米分蘖现象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方法[J].绿色科技,2014,(02).
作者简介:王国荣,中专学历,副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