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詹姆斯·特瑞尔灯光艺术设计作品的道境

2018-09-25 20:39康丽娟
艺海 2018年8期
关键词:道法自然

康丽娟

〔摘 要〕詹姆斯·特瑞尔创造了无数光艺术的奇迹。他的灯光艺术设计作品凭借特殊的参观方式、光色和角度的变换、控制观者接收光线的程度,营造了一个玄妙的光艺世界。笔者认为詹姆斯·特瑞尔的灯光艺术设计作品传达出的深层次思想内涵恰好和中国道家思想的道境契合。观者或沉浸其中致虚极,守静笃;或道法自然,物我景交合互融。既有玄之又玄的奥妙视幻体验,亦有虚实相生负阴抱阳的光影对话。

〔关键词〕虚极守静 ;道法自然;物我交融

詹姆斯·特瑞尔,1943 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善于利用“光与空间”作为媒介,来探索人类感知的复杂与奇妙。特瑞尔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超过160场个展。他的作品不断颠覆传统认知,追求匪夷所思的感官体验。观者用身体去和光空间进行忘我的交流。高科技支撑下的光艺术作品渗透人的精神层面触及人的灵魂。

一、致虚极,守静笃

詹姆斯·特瑞尔的灯光艺术设计作品及作品的展览形式引导观众沉浸其中悠闲欣赏,提倡欣赏艺术本身的慢艺术运动。这种境界刚好契合了老子的虚极守静之道。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世间万物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要恢复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才能追寻到万物的本质。把自身对世界认知的主观意识和杂念去掉,达到空和虚的状态,才能够分析出事物变化的真正规律。用保持静笃的态度来认识世界,用致虚守静的方法守住对世界本源规律求索的初心,不受外界负面信息影响,心如止水,思无旁骛,最终才能开悟得道。

詹姆斯·特瑞尔认为:光的变化除了瞬间即逝,更需要长久沉浸欣赏其中。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很多观者不能静下心来欣赏艺术作品。有一次,《蒙娜丽莎》在洛杉矶展出时,詹姆斯·特瑞尔去观看作品,但只停留了13秒。后来,他反思后提议慢艺术运动创作。他认为观者在一件艺术作品上花费的观看时间太短,以致观者无法真正读懂作品。詹姆斯·特瑞尔作品的设计及展览通道的设计引导观者不得不放慢脚步欣赏。观者培养出平静与从容的心态放慢速度而不是拖延时间,培养一种慢的能力,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张弛有度的快慢节奏平衡点。观者悠然驻足在艺术家营造的空间中停留,精细的变化带给观者惊喜,同时又扩展了思绪空间。只有把浮躁的心安定下来才能洞察作品的本性,宁静以致远! 如图1电视装置,把电视节目嘈杂的画面变成沉静的光。图2曲面玻璃,柔美的光线透过弯曲墙面上的矩形,缓速分别向内外变幻着色彩。互补色之间慢速进行过渡转化的微妙作用更丰富了视觉效果, 并使作品的空间维度不断移动,营造出进深感。观者不由自主会静心感受这作品的呼吸韵律,冥想状态中通过这通透的空间展开明净的遐想。

二、道法自然

詹姆斯·特瑞尔利用作品的设计构建强调观者欣赏沉浸大自然中的感受。他的一些灯光装置艺术设计作品给观者营造了一种隐秘而洁净的天人感应,暗合中国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状态。一方面老子“道法自然”倡导生命与生命、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强调的是顺其自然、体道而生、顺道而为的价值观,这种自然而然的心态亦具有普世价值。

道家的“自然”概念与西方的“自然”概念存在较大差异。西方的自然观强调客体属性。道家的“自然”指向客观世界的同时,还指向主体对客体物质世界的一种态度和境界,是对道德、认识及审美境界的综合认知。但是詹姆斯·特瑞尔出身于一个贵格会信仰的家庭(基督教的一个分支),从小就和父母摒弃现代奢华的生活方式,过着一种自然性的返璞归真的生活。他这种信仰恰好和中国道家的自然观一致,也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体现,尤其是他最著名的作品《罗丹火山口》。

令人意想不到,詹姆斯36歲那年买下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座死火山。他利用这座死火山打造一个能用肉眼观看星空的天文台艺术作品,起名《罗丹火山口》(Roden Crater)。专为欣赏天空上的各种自然现象而设计。空旷自然的荒野,具有广袤无限的力量和想象空间,和极端的人工光环境交融相应。整个建筑体被设置在死火山的下面,形成了建筑和自然的统一。参观通道及观看方式通过巧妙的设计,给予受众变幻莫测的感官体验。从下向上对于天空的观望,结合了火山的意向,配合着光装置的布局,营造了一种隐秘而洁净的天人感应。如图4特瑞尔的作品“Skyspace”及“ Gathered Sky“,观者观看空间中唯一的天窗。以光线隧道和投射手法来营造出光的形状和神秘感,观者不由自主地对自然天窗进行虔诚膜拜。利用下沉式的建筑结构,让观者能从底下向外看天空,遇见苍穹,打开感知之窗,并赋予它应有的蓝色。此时的观者或闭上眼睛,或凝视上方的天空,渐进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仿佛是对理想仙境的追求。

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詹姆斯·特瑞尔的灯光艺术设计作品充分体现了灯光本身的实体特性,同时借由灯光表达了人类感知的奇妙和复杂性。这微妙而又微妙的状态,“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感官体验是观者探究事物奥妙的途径,和玄之又玄的道境一样玄远旷达。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奥妙神秘。道不是一般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这种玄妙有时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科学无法解释的奇妙奥秘。

詹姆斯·特瑞尔的作品楔形空间,如图5,最能体现这种玄妙的道境。观者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进入一个漆黑的通道,只能摸着右边的墙壁前行。摸索前行期间观者体会到黑暗中的恐惧,不知道前面的是什么奥秘的作品,急切期待这恐惧感早点结束……正当观者对前方的憧憬逐步被恐惧吞噬,楔形的发光空间突然出现在眼前。呈倾斜角度的墙体进行空间分割,墙体背后隐藏的光源在黑暗的室内形成层层透叠的光幕。观者通过光幕的位置来判断空间结构方向,感知光的微妙变化。无法用照片或者视频来记录作品的奇妙之处,观者只有身处其间感受过程,才能在空灵玄妙的光影中寻得各自对空间的不同体悟。作品同时也在筛选着它的观众,只有和作品产生共鸣的观者,才能在黑暗的房间里静观产生冥想,或入迷雾仙境,或历醉烟荡漾,或心境空明清澈通透,或释怀悲喜,或坦然人生。一旦投入这妙境,观者就会从作品中有所探索有所收获。

四、虚实相生,负阴而抱阳

詹姆斯·特瑞尔早期的作品多为使用光的投影,灵感来源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光为阳、影为阴,阴阳交合、虚实相生。影由光而生,光却为影而在。光影交错,负阴而抱阳,不放弃追求彼岸的“虚无”。“ 一阴一阳之谓道”,出自《周易·系辞》。老子关于万物起源的思想中亦语“ 万物负阴而抱阳”,出自《 道德经》。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下形成新的和谐体。詹姆斯·特瑞尔早期光的投影作品,灵感来源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柏拉图洞穴寓言作了一个这样的比喻: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著洞穴后壁。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把这些影像和自己的回音当作真实存在的实体。假如有人把他从洞穴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以至暂时什么也看不见。柏拉图告诉我们:真理、正义固然难求,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对真理的追求。道家思想也同样阐明事物本身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虚实相生、阴阳转换的统一体。

詹姆斯·特瑞尔的投影作品用投影仪将光束以特定的角度和形状投射到黑暗房间的角落或墙壁上。如图6角落投影中,观者看到发光的三维几何体悬浮在墙面的角落里,对被照射区域周围墙体的深度发生感知错乱。如图7墙角装置,用光的塑造作用消融了墙壁的实体性,产生墙体悬浮或向外翻转的错视现象。物为实,光为虚;光为实,影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随着观者的移动及思绪的变化出现虚实转换、阴阳转化。

信息化时代,艺术家和设计师使用光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利用高科技手段与观者互动追求魔幻的力量;有的关注光的装饰亮化功能;也有的探讨光的非物质化的视幻功能。而詹姆斯·特瑞尔却创造了不断颠覆观者认知的灯光艺术设计作品。他的灯光艺术设计作品兼具哲学蕴涵、艺术形态、神圣信仰三重体验,刚好暗合了中国道家思想的道境。观者经历虚极守静、物我交合的玄妙视幻体验后,沉淀心情,洗涤心灵,找回初心。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Bk. VII,G.M.A.Grube 译(Indianapolis, Ind., Hackett, 1974);

[2]南怀瑾,《老子他说》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十六章、第二十五章, 2002 06;

[3]祁嘉华,《设计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05;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09;

[5]宗白华,《艺境》商务印书馆出版 ,2011 12。

猜你喜欢
道法自然
巍山小吃道法自然精神探究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当今生态危机环境下重析老子《道德经》中的生态思想
场地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及其现实应用探析
“道法自然”的城市水域驳岸景观设计探析
浅析中国古典建筑的哲学特征
中国山水文化的哲学蕴涵探究
《老子》自然政治思想内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