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雁华
〔摘 要〕麦积山石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现有洞窟211个,内有众多优美的壁画,而且壁画题材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一直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关键词〕麦积山;127窟壁画;艺术价值
一、麦积山127窟
麦积山石窟始创于东晋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断的开凿营建,是公元 5~18 世纪佛教沿丝绸之路关中盆地西出口地带传播和发展的典型佛教石窟寺,也是中国内地开凿最早的石窟寺之一[1]。麦积山127窟是麦积山现存的大型洞窟之一,也是目前现存洞窟中保留壁画最多的一个,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而且保存良好,极具研究价值,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麦积山127窟总体成一个平面长方形,窟顶是覆斗式。窟内正、左、右三面墙壁上各开一圆拱形大龛,三面壁龛内各塑一佛二菩萨,均为原作。127窟的正中间摆放着宋元时期重塑的一佛二菩萨像。三面墙壁的正上方分别绘上了涅槃经变(正)、维摩诘经变(左)、西方净土经变(右),左边和正面下方不详,右边下方右侧是白马吻别,左侧不详。前臂上也绘上了七佛图(上)、十恶图(下左)、十善图(下右);而窟顶的覆斗正中间的长方形框内绘上了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赴会图,除此之外,127窟内还绘有槁檀摩提太子投身饲虎经变系列故事以及睒子本生的故事等等。
二、麦积山127窟壁画的艺术价值分析
(一)情感表现的扩展
《睒子本生》这幅壁画的故事剧情大致为:“慈慧菩萨投胎做了迦夷国一对打算入山修行的盲夫妇的儿子,出生后被取名为睒子。睒子十岁的时候决定将家产散尽与父母一同修行。但是某一天,睒子去泉边取水的时候被国王的毒箭射中了。睒子将死之时拜托国王照看他的盲父母,国王答应了。后来国王找到睒子盲父母修行的草屋,告知他们睒子死亡的消息,盲父母不愿接受现实,并表示愿意代替睒子去死。天神有感于睒子的孝顺、国王的仁义以及啖子盲父母的慈爱,辞灵药助睒子复活,帮助盲父母恢复光明。”这幅壁画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得非常详细,而且无论是故事的进程还是故事的内容都非常详细,且把握有度,而且准确地将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情感描绘出来。无论是睒子中毒箭后向国王表示唯有放心不下家中盲父母的挣扎与无奈;还是国王向接受不了儿子死亡事实的盲夫妻弯腰鞠躬时的愧疚和无所适从,抑或是盲夫妇跪地仰头望天哭泣的无助与哀痛,这些对人物神态的细致描画都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整地刻画出来,而且将壁画作者技术的高超以及优秀的情感表达能力完美表现出来,对情感的刻画非常细致而且符合人物形象[2]。
另外,作者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刻画来烘托剧情的进展并将故事中的人物情感传达出来。其实一般情况下,很难在一系列图片中,完美地将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完美地刻画和表达出来,所以很多时候都需要一点别的方面的辅助,比如环境。《睒子本生》中环境的描绘非常的细致,在补充故事情节,丰富画面方面的作用比较明显,它还有另外一方面的特点,也就是通过对环境的一些变化来烘托强调出主体人物的情感,以及当时背景的一些变化等等,将主体人物的情感传达出来[3]。比如说在睒子被国王的毒箭射中后,对国王发出“未被虎狼所害却死于王箭”的感慨时,山林大风暴起,鸟禽兽都发出声音为啖子鸣不平;还有在国王告知睒子父母睒子死亡的消息的时候,这个画面的背景是“大风起、树木折…”,这是作者将人物的情感依托到周边环境中,以动物和树木都表示惋惜的情况来突出人物的感情。这情景的出现,这些对环境的刻画都是在从侧面来烘托出剧情的走动,衬托出当时的人物所处的环境,将场景中的哀痛与绝望传达出来,同时又表现啖子此人的慈善,就连树木、山林、鸟兽都为它鸣不平,也为故事最后神灵赐药拯救啖子生命、帮助睒子盲眼父母重见光明提前做好了铺垫。所以,《睒子本生》中的一些山林景色的描绘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整个画面,为故事提供一个背景,而且在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还有在人物情感的传达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这也是情感表现的扩展。
(二)情感过程充分体现
《睒子本生》中情感过程的表现是通过画面之间的对比表现出来的。《睒子本生》的画面分为三段进行表达的,是一种平行式的构图表现手法,将图片按照左中右这样一种排列方式放置[4]。从右到左图片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描绘出来,从国王出猎、国王误射睒子到国王满怀愧疚去拜见睒子盲父母,然后到图片右上方睒子获救。首先是国王出猎,图片整体呈现出一种明朗、祥和的氛围,画面上的线条也多半都是垂直的竖线,人非常多,热闹而且树木多半都呈现出一种静止的状态,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表现出当时正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每个人都比较开心,也为后来剧情的转变做出一个对比和铺垫;其次,国王策马射猎的时候,画面极具动感,无论是骏马奔驰的状态,还是动物们匆忙逃生的慌乱都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画面的最底部还有横线条表现出一种运动的形态,还有骏马的造型又明显具有时代特征,简洁生动。这些足以看出作者的用心。另外一面,睒子中箭仰面倒地时的场景又让人看到之后产生一股心酸。树木被风吹到歪斜、睒子的衣衫飘动就给整个画面添上一股萧瑟和凄凉,与国王射猎的英姿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是国王去拜见睒子盲父母的场景。难以接受儿子死亡信息的盲父母一个痛苦跌倒在地面上,一个跪地仰面痛苦,还有一旁一直在弯腰表示歉疚的国王。这些人物的反映都非常符合每个人物的个性,也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还能够将人物的情感细致地表达出来,加上晃动树木的背景衬托,情感完美传达[5]。最后,主要是指睒子获救的画面。这个画面中每个人的衣衫都没有被风吹动的痕迹,可见天色又恢复了最初的风和日丽。从第一幅画面的风和日丽,到最后的风和日丽,对天气的描绘也从侧面清晰地传达出事件完美落幕、雨过天晴的信息。而各种画面之间的对比就是《睒子本生》这个故事情感过程的充分体现。
(三)运动过程的表现
《睒子本生》这幅画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图片中所表现出的运动魅力。国王在马上弯弓射箭的英姿,猎狗追逐猎物、动物们四处逃散的景象,完整地截取了狩猎场景中的一个动态画面,而且作者还用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将狩猎这么一个重要场景完美呈现出来,表现出整个画面的动态美;另一方面,作者善于运用一些简单地描绘手法来表现画面,比如画面中对山脉的刻画,就是一个运动的倾斜的线条,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山脉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一旦整个人处于运动状态下看到的山脉就是呈现一种倾斜的形态的,作者描述的就是骑马奔驰的时候所看到的山脉的形状,具有动态美[6]。所以作者对于线条的把握程度非常深,而且还将运动的特点和运动的场景描绘出来,表现出一种运动的艺术美感。另外线条美的应用其实还体现了魏晋南北朝的简易简洁的文化特色,表现出当时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喜爱与追求,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文人的风骨;除此之外,画面中人物淡雅的着装,还有石青、石绿、土黄等色彩的运用等等,都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当时的生活状态,体现出他们的审美与偏爱,具有研究南北朝艺术审美的价值,为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总而言之,麦积山127窟内可供研究的文物众多,无论是壁画还是佛经都极具研究和欣赏价值。本文主要通过讨论分析《睒子本生》来探讨麦积山127窟壁画的艺术价值,全文主要从情感表现的扩展、情感过程的体现以及运动过程的表现来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欣赏,了解到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为我国的绘画艺术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启示。
参考文献:
[1]田丰.麦积山石窟壁画内容述略[J].丝绸之路,2017,(18):32-33.
[1]杜龙琪.心灵化了的艺术:麦积山127窟壁画《睒子本生》的艺术价值浅析[J].美術界,2010,(3):72.DOI:10.3969/j.issn.1002-7416.2010.03.022.
[2]项一峰.麦积山石窟第127窟造像壁画思想研究[J].敦煌学辑刊,2015,1(1):90-103.
[3]杨晓东.麦积山石窟127窟壁画《西方净土变》构图图式特点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7,(4):186-187.
[4]孙永刚,屈涛.麦积山石窟第127号窟经变壁画中6世纪中国北方城市图像解读[J].丝绸之路,2014,(6):9-13.
[6]范毅宏,韩琦.天水麦积山石窟佛教艺术品遗存的美术价值泛论[J].陇东学院学报,2013,24(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