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下家装设计及其版权保护研究

2018-09-24 08:11程铎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版权保护人工智能

程铎

摘 要:人工智能发展已经影响到了传统的家庭装修领域,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文章从人工智能对家装设计的影响为着眼点,结合家装设计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为人工智能下家装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家装设计;版权保护

一、人工智能对家装设计的影响

(一)对家装设计实施程序的影响

首先,收集素材和处理信息在家装设计整体工作中占比较大。素材收集以及信息处理占据了设计师近30%工作量,而人工智能通过运用自身的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能力,模仿人类在家装设计中处理设计素材的思维过程。從而帮助设计者从繁重的搜集素材和处理信息的工作中解脱。其次,家装设计行业在人工智能上的运用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最善变的设计问题可以通过机器的理解进行解决”。基于人类对自我思维的突破,机器已经可以部分的承担一些创造性的工作,通过对获奖的家装设计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分析、建模、运算,得到了一套完善的评价方式,使得人工智能够承担家装设计师的设计任务。

(二)对家装设计行业发展的影响

在家装行业中,家装设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为确定设计风格、完成设计图纸与协调施工和设计方案的适用性。人工智能以软件的形式的运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由设计公司向顾客出售设计和施工的商业模式。近几年问世的可以在手机平板上运行的My Dream Home 3D这一类的移动应用,使得家装设计的操作流程变得简单而容易上手,即使是未曾学过专业绘图的普通业主,也可制作出专业的家装设计图纸和效果图。

二、家装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设计师队伍整体素养低于市场发展需求

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数量可观的从业人员相比,家装行业个体专业水平良莠不齐。行业缺少统一的管理规范,同行之间以免费设计为宣传,相互山寨、恶性竞争严重。究其根因主要是由于设计师的文化素养差别所导致的,家装设计师中只有小部分接受过系统的设计课程学习,而剩余的从业者大部分为半路出家,文化修养较低。

(二)家装设计行业缺少正确的设计理念以及行业精品

我国家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从早期的实现家装功能到之后的拥有一定风格到如今的崇尚个性,方向一直是良好发展的。但是我国的家装设计从整体而言未体现出自我发展的个性,或者盲目追求豪华而导致实用性差缺少功能性,或者造型杂乱无章。虽然也有追求民族因素等方面的创新,但是由于缺少固有的文化内涵,也仅仅是视觉风格上的近似。

(三)对家装设计人员版权保护不力

一个家装设计能否卖两次?家装设计能否批量化生产?这些问题都在长期困扰着家装设计师。首先,家装设计作为一种版权,需要通过申请来获得权利,或者自己到版权局办理,或者委托代理机构进行办理。然而,两种方法费时且费力,程序较为繁琐,大部分家装设计师对自我的家装设计作品都没有进行申请版权保护。发生了权利争议时,法律对家装作品的认定也缺少统一的规定。随着人工智能在家装设计中的运用,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学习和算法自动的将设计要素匹配到一个新的空间里,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方案。但是这也涉及到一个新的问题。若将家装设计师设计的作品进行拆分、将方案进行重组,孵化出的新作品算不算侵权呢?若将其设计的三室两厅完全的进行组合这是否会造成侵权?

三、人工智能下家装设计行业完善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立法,规范家装设计行业标准

针对当前家装设计行业准入门槛低、缺乏规范的现状,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的出台针对家装行业的政策法规,对无资质的家装设计的单位予以清除;建立数字设计作品的备案系统与保护家装设计知识产权为目的的行业协会。例如深圳出台了《深圳市平面设计作品版权保护办法》,办法中明确若使用他人的平面设计的作品创意的,原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发生侵权后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或追回侵权人的侵权所得。若发生侵犯设计作品版权的,家装设计版权所有者还能向政府申请法律援助。

(二)扩展人工智能在家装设计中的运用

专业的家装软件设计平台以及设计软件是未来人工智能与家装设计结合的主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行业开始逐渐进入家装设计行业,技术不断升级,软件逐渐被一些设计师接受,并安排做一些简单的设计表现工作。一些本地的家装材料市场已经意识到此类问题,积极的与软件开发团队合作来保障自己的地位,如宜家就已经和planner 5D合作开发了能在手机和平板运用的Home Planner for IKEA。

(三)家装设计作品的版权保护策略

1.明确家装设计作品的版权判断标准

家装设计是否能通过版权进行保护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为独创性,第二为可复制性。只有满足了这两种条件。这一家装设计才能被当做版权保护的客体。而如何判断家装设计具有独创性?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是将其放在大量的家装设计进行识别,若能够识别的出就说明其具有独创性。

2.明确判断家装设计作品抄袭的办法

在判断室内作品是否抄袭的方法上,主要是采用了“接触+实质性相似”的标准。首先判断作品是否有被接触到的可能,若设计的作品在网上已经全部公示过,则其他设计师是有接触到的可能的,即符合了“接触”标准。其次,判断侵权人是否有接触到这件家装设计作品的可能性,主要通过查询侵权人网页搜索记录等。最后,证明两件作品是否有相似性,从而来界定是否存在抄袭的现象。

3.通过合同约定人工智能的家装设计的版权归属

在法律未出台前,对于人工智能设计出的家装设计的权利归属,在尚未有定论的情况下,应当首先由双方通过合同进行约定。例如通过AI将设计方案重新打碎后在重新设计出现的新的家装设计,在最终的版权费用结算的阶段,若客户最终将钱款给予家装设计师,就意味着承认了这个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的AI方案是与原设计师的方案是近似的,那么最终的版权就应当给予家装设计师。

参考文献:

[1]郭博文.青年设计师应如何应对技术变化[J].设计,2018(1):39-40.

[2]陈庆军.未来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J].美术观察,2017(10):16-17.

[3]胡晓.重新定义用户体验,文化·服务·价值[J].设计,2018(2): 56-81.

[4]诸葛语丹.家装设计的版权法保护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3(2):88-91.

猜你喜欢
版权保护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中文科技期刊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人工智能与就业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版权保护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论图书编辑的版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