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增发和他的微电影

2018-09-22 04:45张吉虎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18年5期
关键词:山西

张吉虎

朋友,您听说过微电影吗?如果没有,那您就太“out”了!而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其势燎原。微电影就是微时代文化娱乐园地的一支奇葩。微电影是新时代的新产物,它2003年在美国诞生,2005年登陆中国,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微电影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蓬蓬勃勃发展起来了。它可以在在手机上打开,可以在网络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方便在短暂休闲状态下欣赏,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友情爱情、公益教育、商業信息等众多方面。它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由于它具有三微特征(微片长、微制作、微投资),适应时代需要,所以玩的人多,看的人也多,于是乎便很快蔚然成风了。2012年大同开始发展微电影,几年之间便风生水起,在国内、省内连获金奖,引起国内业界高度关注。说起大同微电影,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段增发。段增发是我的小师弟、老朋友,日前,一个阳光温暖、惠风和畅的日子,我采访了他,聆听了他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故事。

大爱如山

我与段增发是山西师大的校友,在学校我们就有过交集。这些年他在市作家协会先后任秘书长、副主席,我在“作协”报告文学研究会任副会长,交流日多,感情愈深,但对他青少年的经历并不了解。日前相约,在他的工作室我采访了他。段增发满怀深情地向我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故事。

段增发家在朔州市山阴县后所乡一个叫辛立庄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识字的农民。父亲一生勤劳、少言寡语。母亲快人快语、宽容热情。早先是人民公社、生产队,集体上工,一起干活,农业学大寨。每天都是一出勤两送饭,战天又斗地,披星戴月干。父母每天下地劳动,天寒地冻、风里雨里,劳作一年,一家人还难得温饱。

为了能给家里添几个活钱,也为了给父母减少一点负担,段增发和村里小伙伴们从小拔草喂兔子,上小学每天放学后继续坚持拔,最多时喂养七八只兔子。上初中时,赶上改革开放,村里分田到户了,虽然农民没有以前那么紧张劳累了,可父亲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他干完地里的农活,每隔三四天他还要到几十里外的大山里去砍柴。砍柴一是解决家用,此外还能向村里的“四属户”卖点钱。每逢父亲去砍柴,段增发都要到离村五里的山口去接父亲。当他老远看见父亲背着百十斤柴捆艰难行走的身影,便急急忙忙跑过去。想替父亲背一段,让父亲缓一缓,可父亲怕他身单力薄,把他累坏了,只让他从柴捆里抽一少部分背上。因为不能为父亲多分担一点辛劳,段增发常常感到特别愧疚。

段增发母亲的宽厚直爽、热情好客是方圆十里八村出了名的。主人一热情,亲戚以及山那边代县的朋友、老家人自然也会来得勤些,虽然家里待客的只有山药粗粮,但大盆大碗的,总能让亲朋们吃得高兴满意。母亲刚强,特能扛事。段增发初中毕业考上山阴县一中,到离家几十里外的县城上高中,村里是第一个。上高中又是学费、又是伙食费,又是教材费,这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确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家里没钱,他看家人为难,就拿定主意不去上学。可母亲说,家里再穷也要供孩子读书。卖了些粮食,又走东家串西家的去告借,总算凑够了上学的钱。在学校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读书,为父母争口气。高中毕业后,他又是村里第一个考上了大学。当时,家里人又是高兴又是忧愁。因为两个姐姐出嫁,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也在上学,负担重。他想,自己上大学,又要给父母出难题。母亲看出了他的心事,开导说,上大学是光宗耀祖的事,也是给你长出息的事。别的事你不用管,有妈在,就一定要送你上大学。上大学那天,父母送他到村口,他走了老远,他们还站在那里。一向坚强的他泪水止不住的流下来。大二的时候,父母把16岁的妹妹提早出聘了,把婆家给的嫁妆钱也挪用来供他上学了。看着父母四季操劳日渐苍老的身影,他多次伤心流泪……多少年过去了,那些情景还一直烙在他的心里。

文学之路

段增发从小就有个文学梦。他喜欢看书,长篇小说、小人书、故事书,一看就上瘾。别人问他你长大了想干啥?他坚定地说:“想当个有文化的公社干部”。古人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他是一大早就起来读书,晚上坚持又读书到深夜。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以至后来参加了工作,几十年的时间他都是这样坚持走过来的。他读过的中外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旗谱》、《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艳阳天》、《创业史》、《吕梁英雄传》、《基督山伯爵》、《简爱》、《巴黎圣母院》、《复活》《茶花女》等有数百部之多。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事实也的确如此。段增发读的书多,提笔作文自然不在话下。1981年他考上山西师大中文系,大学期间,他课余时间一头扎进图书馆,畅游在文学的海洋里。在学校他除了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刻苦读书外,还挤出时间尝试搞文学创作。他兴趣广泛,小说、诗歌、散文他都大胆探索,他还与同学一起搞过摄影小说创作。段增发告诉我,1985年他从山西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就分配到原雁北艺校任教员,他给学生讲语文知识,兼学校戏剧创作室创作员,跟着傅勋瑞主任这个经验丰富的戏剧老编导,学习剧本创作,渐渐掌握了剧本创作的特点和规律。那时学校有个学生剧团,他作为随团老师,既负责给他们讲课,又利用业余时间练习改编剧本,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赞誉。1987他调到原雁北文联,时任文联主席马骏、创联部主任丁义贤从艺校发现了他,推荐调他到《北岳》杂志社担任小说、诗歌编辑。87年到97年,这十年是他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先后发表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近30万字。其作品诗歌《夜烙》、小说《缘分》、报告文学《沧桑玉井乡》、《大阳地震中的青春群雕》、杂文《伍夫人陆夫人“柒夫人”》,论文《反腐败斗争要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责任》等等在山西日报、山西文学、都市文学、百花园、正气等报刊发表。1993年加入山西作家协会,曾两次参加山西作家代表大会。这期间他曾兼职大同《家庭时报》主编、大同电视台《特别关注》策划、总策划。十年编辑生涯,他圆了自己的文学梦。

迷上微电影

微电影是新世纪文学园地涌现出的一个新生事物,新生事物的特点,就是新奇、新鲜、有旺盛的生命力。段增发说,我从小是看电影长大的,那生动的画面,传奇的故事,动人的歌声,给我的童年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我爱电影,可做梦都不敢想有一天自己拍电影。微电影的出现,喚醒了他内心潜藏已久的电影梦。大电影,那是“高大上”,高投入、大集团、上档次。一般人玩不起。微电影就不同了,小投入、小团队、小制作。这就为普通人玩一把电影提供了可能。但是,微电影也是电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真要搞出点名堂,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段增发走上微电影之路,完全是一种偶然的契机。1997年,已踏踏实实当了十年文学编辑的他,被借调到大同市纪委宣教室,后进入机关刊物《方正》杂志担任编辑、副总编;2002年以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与电视台一些栏目合作,侧重搞剧本撰写,文化策划,独立制片。2015年段增发调整到大同市纪委电教中心,个人兴趣爱好与工作统一起来。新的工作岗位,带来新的动力和激情,决心在微电影事业上投入更多身心,力求有所建树。

此前,段增发在业余时间多次帮助大同市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策划、编导影视作品。该中心所拍摄的微电影,90%是段增发编剧、导演。大同市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成立于2012年,大同市文化局主管,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具有影视制作资质的社会组织(民办非企)。近年来作为该中心的“编外”总监,段增发先后参与编导了《杏花》、《边地牧人》、《族谱》、《树癫》、《大考》、《万家心愿》、《打不碎的记忆》、《娘心》、《葵花朵朵向阳开》、《多年离家已成客》、《油菜花开》、《冬阳》、《腊八谣》等十多部微电影。其中,《杏花》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精剪版《面包有了,梦难圆》获搜狐网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约定,在那个时候》获山西首届微电影大赛一等奖、深圳国际微电影节三等奖项。《族谱》获得平遥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创意奖、首届中国金花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最佳编剧奖”、山西省纪委“清风山西”微电影优秀作品奖。《边地牧人》获大同“古都灯会”最佳剪辑奖、山西“首届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微电影大赛优秀奖。2015年以来山西省举办的三届优秀网络视听节目评选活动,荣膺“三连冠”!摄制的微影纪录片与微电影连续有五部作品获奖。如此高频率、高规格的获奖,在大同,在山西,乃至在全国,都实属罕见。段增发由此成为了微电影界的一匹黑马,山西微电影界获奖专业户,大同微电影界的一面旗帜。

段增发是一个执着的人。他一旦认准了一个目标,就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大有“奋力勇向前,九牛拉不回的”势头。他热爱微电影,热爱大同故乡。他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用微电影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他对故乡故土、父老乡亲,山川风物、风俗人隋的大爱深情。每一部微电影作品的创作拍摄制作,他都是以饱满的激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其中,为此他常常夜以继日的工作,乐此不疲。果然是“有心人天不负”,短短几年,他就在微电影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段增发告诉我,他最近正在策划筹拍一个名为《大同之大》的系列微电影,从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收藏物品入手,对重要节日、民俗风情以及一些文化古村镇进行“寻根”;以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为载体,通过“活态文化”反映古今特色、大同之“大”,增强文化自信,启迪大同市民和全国网友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传承从我们做起。其目的就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让大同文化早日活起来、火起来,尽快实现幸福、富裕、美丽的大同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山西文旅资源集中亮相成都国际旅游展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送给奶奶的信
回乡记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寻找山西醋的老先生
山西反腐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