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基层医疗卫生写新篇

2018-09-22 09:01陈玉兰
遵义 2018年17期
关键词:卫生室遵义市卫生院

文丨全媒体记者 陈玉兰

新蒲新区虾子镇红乐村卫生室

盛夏酷热,这样的天气,对心脑血管病人意味着发病的风险较高。在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大清早,70岁的高血压患者李永发收到了70岁老村医雍元书的电话通知,让他去村卫生室量血压,同时告知他家小孙子该打预防针了。这个服务太贴心了,李元发感到开心。当晚,湄江湖村的其他慢性病人和很多年轻父母都收到了老村医雍元书关于体检和打预防针的微信通知。

去年,李永发在乡镇卫生院免费体检后得知自己血压血糖都高,从此被纳入村卫生室的慢性病管理对象,定期接受老村医的细致服务。

老村医雍元书心里特别留意3类人:全村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在全村各村民组分别有多少,是哪些人,他了然于心。定期访查、定期打预防针、上门送药……哪家有啥情况,总会及时打他电话,他总会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他会建议病人马上去镇卫生院或县医院。乡里乡亲,都离不开他了。

播州区沙滩村卫生室,来往者纷纷对崭新的卫生室点赞。两层高的卫生室有1200平米,医疗区和公共卫生服务区分开,有儿保室、药具室、妇科检查室、宣教室、治疗室、食堂等,还设有卫生间,配齐了空调、电视。过道上放着几张崭新轮椅,服务于行走不便的病人。一位脑梗塞后遗症的村民正拄杖练习走路。村医说,类似的病人很多,康复治疗很受群众欢迎。卫生室要打造为全区的农旅医养康复点,正在为创新农村养老事业积累先行先试的经验。

道真三桥镇,山高路险,让很多农村老人无法到镇卫生院体检。2010年起,三桥镇卫生院成立专门医疗队,用马背驮运相关器械,将体检服务送进山里人家。这支 “马背医疗队”的服务贴心,散发着遵义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带给广大群众的“健康温度”。

在新蒲新区虾子卫生院,常年病人络绎不绝。近些年卫生院加大服务能力建设,设施设备先进,现有包括产科在内的13个科室,有二孩门诊、婴儿洗澡室,能做多种手术,甚至白内障手术、微创手术,收费却低廉。随着它和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医附院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后,远程医疗服务更是让群众享受了家门口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深得群众赞赏,连周边县域的群众都慕名来看病。

在播州区龙坑卫生院,中医特色治疗吸引着众多群众前来治疗,尤其是康复针灸,成为一张院名片。无独有偶,三合、团溪两镇卫生院在中医治疗方面都独具特色,带动了整个播州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成就了原遵义县“全国中医药先进县”的美誉。

习水土城镇卫生院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火爆的红色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余庆骑游小镇松烟,镇卫生院的优质服务是游客心中的一张名片……

各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折射出近些年遵义市基层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十二五”以来,截至2017年底,在全市221所镇乡卫生院和3260所村卫生室以及众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普惠性逐年增强。如今,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50%以上,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1%,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达89.5%……

改革开放40年来,遵义基层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7年底,全市乡镇卫生院共有床位8063张、卫计人员7726人,各乡镇卫生院普遍都有B超、放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常规医疗设备。大部分村卫生室均按照相关规定建起了。各乡镇卫生院都能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大部分一般卫生院能开展一般下腹部手术,大部分中心卫生院能开展上腹部手术、一般难产手术。

李元发感叹说,如果当年有现在的医疗条件,父亲就不会死了。26年前,李父哮喘病日渐恶化,因为家庭困难,不能住院治疗,后来心肺逐渐衰竭,一张脸青紫。在一个寒冷冬夜,老人离世了。李父的际遇,正是上世纪90年代乃至前几十年遵义农村地区的普遍现象。

改革开放之前,遵义地区交通落后,农民从乡镇到县城一趟很不容易,更何况当时的县级医疗条件也落后。遵义市卫计委副主任李进曾经在湄潭县医院工作多年。他对20年前的记忆刻骨铭心。“20年前的基层医疗状况和现在都是天壤之别,何况40年前……”

20年前,全市乡镇卫生院只有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3件,乡镇医生只能看简单的头疼脑热。就连当时的湄潭县医院,也只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三个科室。设备只有200毫安的X光机、黑白B超。化验只能做三大常规。手术只能做阑尾手术和部分骨科手术。人才队伍十分薄弱。医院只能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人只能上转。那时,因为没有经济能力去承担大病重病,农民有病就忍着拖着,县医院的农村危重病人几乎都是拉回家……那时,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太薄弱,儿童保健方面,只有免疫接种、测量身高体重……

1998年后,遵义市改革探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各级医疗单位深化改革,大力建设业务技术,引进新仪器、新设备、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扩展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根据群众的医疗需求,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各项医疗技术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和各科业务技术不断提高,形成从市、县(区、市)、乡镇三级医疗服务格局。其中,尤其以农村为重点,加强乡村卫生基础建设,注重区域发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农村“三级五层次”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让农村卫生实现了“无危房、设施设备人才配套”的目标,全市城乡医疗保障从数量扩展到质量效益全面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全市医疗机构、床位、人员发展较快,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李进说。2001年后,全市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大量资金,改扩建县、乡镇卫生院及农村卫生室,购置医疗器械设备,培训医务人员。

2003年,新农合的启动开始了基层医疗的历史性大转折。到2006年,赤水、仁怀、余庆、遵义县4个新农合试点县,覆盖农业人口近200万人,参合率达76%。2007年,新农合试点工作覆盖全市,受益农业人口600余万人,参合率83.49%。如今,我市全民医保制度进一步巩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保和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顺利实现,普惠广大群众。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本着“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宗旨,全市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城乡全体居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各镇乡卫生院也被多次投入,从基础设施到人才队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建设力度。作为基层医疗网络的网底,村卫生室也发生了改变。

到2013年,在“三项建设”和“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取得巨大成绩基础上,全市乡镇及村医疗卫生进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阶段。

2016年,随着习总书记“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明确,遵义市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5个全覆盖”—— 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农村中小学校校医配备、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均实现全覆盖,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攀升,夯实了基层基础。

2017年,遵义市全面推进“五个全面建设”——即全面建设全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网络体系、乡镇卫生院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全省医药监管平台和省、市、县人口健康信息基础平台。信息化建设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快捷的医疗服务。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得到大幅改善。

2018年夏,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与54家县镇(乡)、村级医疗单位共同组建的遵义市危急重症区域性协同救治体系启动建设,为基层危急重症患者搭起了生命的快速抢救通道。“五个全覆盖”全面推进——推进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室建设、农村中小学医务室建设、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远程医疗、疫苗数字化监控系统建设的全覆盖。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农村普遍存在。如今,决胜脱贫攻坚的遵义,深入开展健康扶贫。2018年全市资助参合人口共计71.02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为23万。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全面落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政策;全面实施大病集中救治和慢病签约服务管理,确保大病慢病精准救治到人。目前全市已对罹患13种大病且符合救治条件的农村贫困患者1242人开展了集中救治,全部建立一人一档并纳入动态管理系统。全市15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扶贫“一站式”即时结报,有8个县(市、区)实现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报。同时全面启动新农合跨省就医“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一站式直报。

对于跨省直报政策,习水县土城镇高坪村人赵如英点赞不已。在广州务工的她,2018年在广州普宁市人民医院住院两次,总费用17000元左右。通过跨省直报,报销8400元,自付8000多元。她说,以前哪有这种好事。如今,政策是越来越好了,感恩这个好时代啊。

40年时光飞逝,遵义基层医疗卫生一如凤凰涅槃,基层医疗卫生正在书写新时代的美好新篇,福泽广大遵义百姓。

猜你喜欢
卫生室遵义市卫生院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