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萍
近些年来,受不良饮食、生活等行为方式的影响,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提升,在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受到影响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1-2]。因此,临床上逐渐提升了对慢性病进行预防与控制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措施对慢性病进行预控。大量临床研究与实践表明,通过对慢性疾病危险人群展开健康教育,可使其对慢性病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主动规避相关的危险因素,达到降低慢性病发生率、减轻慢性病严重程度的效果[3-4]。此次研究选取扬州市广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7年7—12月收集的某街道的慢性病患者138例展开健康教育,旨在对慢性病预防及控制中健康教育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现对研究进行如下回顾性报道:
此次研究共纳入对象138例,均为扬州市广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7年7—12月收集的某街道的慢性病患者,男、女性均为69例,年龄31~81岁,平均(55.63±5.79)岁。138例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水平均处于正常状态,并明确可配合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健康教育的方式。①针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并对其发放相关的健康手册,让患者及家属阅读,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耐心讲解,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②组织专家定期开展各类疾病知识讲座,邀请患者及家属积极参加,对相关慢性病知识进行普及,提高患者的疾病意识,鼓励患者在疾病防控中收集各种难题,并在讲座中对其进行讲解与解答。③建立健康咨询处。为患者提供定点咨询的地方,如在小区内,通过张贴宣传画、宣传条幅及播放视频材料等增加患者的防控知识。
(2)教育内容。①疾病知识。依据患者患病情况或慢性病危险因素,对慢性病诱发因素、常见症状等进行介绍,使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得以提升,主动参与至疾病预控中。②生活及饮食。生活习惯对慢性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的饮食应格外注意,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尽量选择食用清淡的饮食,并确保荤素搭配平衡,高钠、高脂肪含量食物尽量减少食用,可适当选择搭配粗粮、粗纤维食物。若患者存在吸烟、饮酒等习惯,告知其慢性病发生、发展中烟酒产生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尽量进行戒除。不仅如此,向患者介绍适量运动的必要性,并介绍适宜的运动方式,使患者能够坚持进行运动。③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照医嘱进行用药,以达到对疾病进行有效控制的效果。
(1)自制调查表,对患者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调查表满分设置为100分,得分越高,则健康知识知晓率越高。(2)调查患者教育前后吸烟饮酒、过量食盐摄入、参与锻炼、规范用药情况。
本研究涉及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展开统计处理,并以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教育前,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评分是(67.56±6.85)分,教育后是(92.37±3.28)分,教育后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教育后吸烟饮酒率、过量食盐摄入率低于教育前,参与锻炼、规范用药率高于教育前,P<0.05,见表1。
慢性病属于一种涉及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是当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主要公共卫生问题[5]。大量调查显示,普通人群、患者对慢性病的相关知识认知度均不够,易出现一些不良生活方式,致使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提升[6-8]。因此,对慢性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可帮助其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达到预防控制慢性病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评分是(92.37±3.28)分,高于教育前的(67.56±6.85)分,P<0.05;教育后吸烟饮酒率、过量食盐摄入率低于教育前,参与锻炼、规范用药率高于教育前,P<0.05。提示,通过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慢性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减少、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及进展[9]。通过个性化口头教育、书面教育、集体教育等方式对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可使患者主动戒除烟酒,采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使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得到规避,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10-11]。通过指导其规范用药,可使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12]。
表1 教育前后相关行为对比[n(%)]
综上所述,在对慢性病开展预防控制的工作中,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通过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度,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达到有效预控慢性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