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江麦816”在裴圩镇种植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09-22 07:19:26周成刚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裴圩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223735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圩镇播种期田块

周成刚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裴圩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223735)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裴圩镇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 000 hm2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小麦品种已不适应丰产丰收的需求。“江麦816”是江苏省宿迁中江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徐麦954/烟2801”选育推广的半冬性、超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编号:苏审麦201306)。为提高裴圩镇小麦的市场竟争力,达到小麦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笔者经过多个小麦品种种植筛选,最终确定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江麦816”最适合在裴圩镇种植。为促进“江麦816”在裴圩镇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笔者在2016年秋季对该品种的生育特性进行了试验探究,并总结出一套适宜在裴圩镇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技术。现将相关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育特性

1.1 生育进程

“江麦816”属半冬性小麦品种,在适期播种的情况下,一生总叶片数有12~13张;早播时,一生总叶片数可达13~14张,晚播时则会减少至8张。在播种期相差35 d的情况下,成熟期仅相差5 d,表明该品种播种期弹性大,适合早中晚不同茬口种植,具有较广的适应性。见表1。

1.2 分蘖成穗特点

“江麦816”幼苗呈半匍匐状,叶片细长,叶色深绿,抗寒性好;分蘖力强,冬前主茎叶龄与分蘖同伸较好,形成了冬前分蘖高峰,返青后分蘖较少,但晚播时春季分蘖发生较多;成穗率高,每667 m2成穗数较稳定,均在38万~45万穗,具有良好的抗灾能力。见表2。

表1 “江麦816”不同播种期的生育进程

表2 “江麦816”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分蘖成穗特性

1.3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江麦816”的播种期弹性较大,9月底至10月底均可播种,通过种植密度的调节,均可实现较高产量。由表4可知,10月7日播种,每667 m2基本苗数9万~15万苗间,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为防止暖冬年发生倒春寒危害,“江麦816”在裴圩镇不宜过早播种,最适播种期为10月1日—20日,每667 m2基本苗数以10万~16万苗为宜。

表3 “江麦816”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

表4 “江麦816”不同种植密度下成穗数、产量变化

1.4 需肥特性

由表5可知,“江麦816”每667 m2产量要达550 kg以上,每667 m2适宜的总用氮量为15~20 kg,每667 m2总用氮量低于10 kg则产量下降、高于20 kg则肥料报酬率下降。在具体肥料运筹上,基追肥比例以5∶5为好、其次为7∶3,即在“江麦816”大面积生产上宜重视拔节肥的使用,基肥在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可每667 m2施尿素15 kg、二铵15 kg、氯化钾15 kg,拔节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或复合肥30 kg左右。

表5 “江麦816”肥料运筹与产量的关系

1.5 产量形成特点

从多年栽培试验和示范结果来看,“江麦816”属产量三要素协调型品种,每667 m2产量达550 kg以上,需每667 m2成穗数40万~45万穗,每穗粒数33~36粒,千粒重40~43 g。

2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 种

播种前要对田块进行深耕和整地,麦田耕整在质量上要求“深、细、透、实、平、足”,做到上虚下实、排灌畅顺。播前7 d将麦种摊晒2~3 d,然后进行种子药剂包衣,可起到减轻和推迟小麦病虫为害的作用。“江麦816”的播种期弹性较大,正常年份于10月初至11月下旬均可播种,配合适宜的播种量均可获得较高产量。但在裴圩镇种植的最适播期为10月5日—15日,在此播种期内每667 m2适宜的播种量为10~15 kg,若肥力水平偏低或播种期推迟,则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播种时采用机条播,适当将小麦行距加宽至23 cm左右,以增强田间透光效果,减少病虫为害,利于增产。一般播深3~4 cm,播后镇压,并开好麦田三沟,做到沟系畅通,达到旱能灌、涝能排,且有利于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为害。

2.2 施 肥

小麦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发育时期的供氮水平,“江麦816”每667 m2目标产量要达550 kg以上,建议每667 m2总用氮量为15~20 kg(基肥尽量增施有机肥,适当配合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施用,氮肥基追肥比为7∶3,超高产栽培基追肥比为5∶5)、P2O57~8 kg、K2O 10 kg左右。做到化肥深施,有机肥分层施,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冬腊肥和返青肥的施用。越冬期追肥每667 m2施尿素2.5~5 kg促平衡,在基部一、二节间定长及倒2叶出生前后(3月25日前后),要重视拔节肥的施用(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以达到巩固分蘖成穗、主攻大穗、提高粒重的目的。后期应注意养根保叶,提高千粒重,一般田块每667 m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25~0.5 kg,脱肥田块可每667 m2另加尿素1~1.5 kg混施。

2.3 田间管理

主要把握好四个关键技术:(1)做好抗旱排湿工作。小麦播种后,若墒情差应浇水抗旱,促进出苗;冬季遇雨水较多,应及时清沟排湿;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遇旱必须浇保花水,以增加小麦粒数。(2)实行化学除草。播种后出苗前,每667 m2用33%氟噻·吡酰·呋(拜宝玛)80 mL兑水30 kg进行喷雾防除,可一次性防除大部分单子叶杂草及前期双子叶杂草,尤其对看麦娘、早熟禾发生重的田块防除效果更好。出苗后春季小麦返青拔节前进行茎叶处理,以单子叶杂草发生为主的田块,每667 m2用5%唑啉·炔草酯(大能)80 mL加50%异丙隆125 g兑水30 kg进行喷雾防除;以阔叶杂草发生为主的田块,每667 m2用苯唑·二甲钠(阔极)50 g加20%使它隆40 mL兑水30 kg进行喷雾防除。(3)防治病虫。小麦返青前后,及早使用己唑醇、噻呋酰胺等药剂加氧化乐果防治蚜虫、麦蜘蛛、纹枯病;拔节后密切注意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建议及早使用醚菌酯防治;抽穗前后结合防治赤霉病进行蚜虫防治,可使用氰烯菌酯加抗蚜吡虫啉和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微量元素进行药肥混喷,以增加后期光合物的生产量,增强抗逆性,并视天气情况进行第2次防治。(4)适时化控。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667 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30 g兑水30 kg喷雾,可明显缩短小麦茎基部节间长度,使茎秆粗壮,以利于抗倒、增产。

2.4 适期收获

为使小麦获得优质高产,可将传统的蜡熟末期收获推迟到完熟初期进行机械收获,这样可提高小麦品质,延长面团稳定时间。同时,要关注天气变化,防止因天气原因造成小麦减产,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猜你喜欢
圩镇播种期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广东:谋划开展美丽圩镇建设项目6327个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壤学报(2019年6期)2020-01-15 07:59:44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山西建筑(2019年5期)2019-04-12 01:52:34
近代广西左右江流域圩镇变迁动因探析
老区建设(2018年8期)2018-09-12 10:38:06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农家顾问(2016年4期)2016-11-19 09:21:47
春湾镇破解卫生保洁难题
源流(2016年6期)2016-05-14 12:10:11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01
新丰马头圩镇居民告别“用水难”
源流(2013年7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