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卓么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加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是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小学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具有获取、收集、提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了了解青海省海南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笔者在海南州实施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调查利用问卷和访谈获取教师的看法、感受等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海南州民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初步的建议。为更好地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调查问卷是自行设计的“青海省藏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认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四个部分。在这次调查中,选青海省海南州民族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青海省
海南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下辖5县,总人口41.34万人,有藏、汉、蒙、回、土、撒拉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7.6%,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7%。本次调查涉及海南州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五个县,共11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810份(其中共和县发放200份、贵德县200份、贵南县150份、兴海县130份、同德县130份),回收有效问卷780份,回收率96.3%;调查对象中女教师456名,占总数的58%,男教师324名,占总数的42%。
2.2.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本部分是调查了解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分布及任教科目情况,调查数据如图1、图2、图3所示:
本次调查对象为海南州民族中小学从事一线教学的中青年教师,调查涵盖九年义务教育的所有学科,因此,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2.2 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本部分主要是了解现今中小学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情况,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数据分析可知,多数教师在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应用中对文本处理软件掌握情况很好,且熟练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而对Flash、Photoshop、视频、音频处理软件的应用不太熟,甚至不会应用,
可见,中小学教师的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表1 计算机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统计数据
2.2.3 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情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2]。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作用日益凸显,使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面临新的挑战。
如图4、图5数据分析可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调查中30.2%的调查对象回答“经常用”,34.1%的调查对象回答“偶尔用”,22.9%的调查对象回答“很少用”,从数据可知,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偶尔在学校组织听课和评优活动中用,其他时间不用,很少将信息技术资源用于教学;据了解在教学中很少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限,准备课件费时费力,导致不能把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去。在掌握信息检索技能情况的问答中,有15.3%的调查对象回答“熟练”,31.2% 的调查对象回答“会”,35.2%的调查对象回答“一般”,18.3%的调查对象回答“不会”, 因为教师欠缺获取、搜集,整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导致不能充分将丰富的网络资源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访谈中大多数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要求,提高学科教学的能力、建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2.2.4 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需要教师积极的态度并且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调查结果(如图6和图7)显示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意愿中53%的调查对象回答“很想学”现代信息技术技能, 32%的调查对象“想学”现代信息技术技能;极少数教师表示“不想学”,主要是高龄老教师。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示很想学学这门技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问题的回答中45.6%的调查对象认为“很有帮助”,39.1%的调查对象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数据分析可知,目前,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并能在学科教学中辅助教学使用,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在对海南州民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科学有效地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具有重要作用;多数教师出于教学需要积极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已经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能力,并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其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人员因素(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设备因素(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及认识因素(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
藏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目前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师资力量是课程设立的首要前提。据笔者调查,海南州民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相关专业毕业生。还有目前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一类是刚从大专院校毕业,他们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知识,但对教学的实际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不足;另一类是参加过中小学初级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的教师,这部份教师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的起点不高。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能力有限,进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时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访谈中有些老师提到:“为准备一节课,制作教学课件花去很多时间。”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欠缺是影响教师教学和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校建成了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但计算机数少于学生数,使得在上机练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没事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校现有的微机房配置低,无法安装教学必须的软件,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较少。还有一些学校在建设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时基本上是注重硬件,很少配备相应软件和人员培训,形成“硬件硬,软件软”的现象。也有些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评估,投资配置了一些软硬件资源,在检查和评估过后,就将其闲置一边,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低,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3.3.1 教师的认识因素
调查中发现,有很多中小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信息技术与实际教学的结合,但是从实际的整合效果来看,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实际的应用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在信息技术方面,还是从日常的教学方面,都没有做到两者真正的结合。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未真正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在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意识仍然处于浅层面,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着重于应用手段,甚至有的教师仅在学校强制要求和应付检查时使用。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和培养人才的一种基本需求,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3.3.2 学校领导的因素
中小学的领导者在学校的各种策划和管理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领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理念,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及建设缺乏认识,不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信息技术应用于具体教学成为空谈。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方法和策略,来提高海南州民族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效率和水平,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效益。
面对海南州各民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应着力将各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重点由骨干教师转向全体教师;且认真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根据不同教师的能力水平开展不同内容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假期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校内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和实现课程教学方式实质实质性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不断提高其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因此,在各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中要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际出发,通过参与式培训等多种渠道推动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设施是顺利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的物资和技术保障。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时,既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 着眼于长远,统筹规划,又要立足于当前实际, 逐步实施,在装备的硬件配置上,要以实用和够用为前提,合理配置,一味贪大求全、盲目追求高档次是不可取。通过购买引进、交换共享、收集整理、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积累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校级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方便。
中小学领导是学校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灵魂。一方面,学校领导应当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为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可能性,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实践探索,并在学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突出和取得显著教学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