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丹
补短板,砥砺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信息通信业顽强成长,时至今日已处在全球领先地位,不可撼动。
从几乎空白的移動网络到如今全球最大的4G网络;从零星可数的移动用户到如今14.7亿的移动用户;从几乎空白的手机制造市场到如今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从几乎空白的光纤制造到如今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从光纤预制棒深度依赖于国外到现在自给率达到80%。
在捍卫标准话语权的道路上,我国已经走上国际舞台,越来越多的标准开始说“中国话”,核心专利申请量逐年升高。
企业竞争力与日俱增。在通信主设备领域,中国独占“四大”两元,华为和中兴通讯;在光通信领域,成长了长飞、亨通、中天科技等一批全球领先的光通信企业;在手机芯片制造领域,海思、展讯的实力并不输于高通。此外,我国还涌现了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涌现了一批新兴领域的“独角兽”。
信息通信等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合作、产业链供给,是产业发展常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包打天下”,都是在产业链条上互相分工、各取所需。我国信息通信业一直坚持开放合作的精神,学习大T的发展经验,借鉴大厂的先进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挥后发优势,追赶并超越。
所有一切成绩的背后是,耐得住寂寞,以工匠之心,静待花开。
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进程中,我国信息通信业也走过不少弯路,也经历了野蛮扩张的阵痛,也存在不少短板,但是放眼全球,这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企业和行业都会经历的过程。例如,一些核心关键器件、高端芯片处理器和决定生态的基础软件,还受制于人,对国际供给存在依赖。
长期以来,中国通信产业在奔跑中着力“补课”,在完全开放的红海市场“拼杀”中强身健体,注重技术研发和专利积累。未来,中国通信企业在大力集成创新的同时,更要继续夯实基础研发根基,特别是关键、高端、基础领域,必须形成自己能力或配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