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梦 千年浮生

2018-09-21 02:47余俊颖
收藏·拍卖 2018年4期
关键词:粤剧岭南园林

余俊颖

园林是古人对山林生活之向往的产物.古人在园林中畅游山水、观想山林。琴、棋、书、画、诗、酒、茶皆与园林息息相关。而在广州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园林一直在广州文化中占领着不可忽视的位置。南越王赵佗在广州开国定都,筑造南越王宫.南汉时期,刘氏王朝在广州广建离宫别苑.著名的昌华苑、药洲、华林苑等都在此时建造,宋到明亦一直有园林建造的记载。清代广州一口通商,行商聚集,出现了大量行商园林.成为广州造园的又一高峰。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历代园林所剩无几,辉煌不再。岭南园林文化的凋零,似乎造成了广州无名园的假象,现代人的生活亦随之淡化了这种文化印记。

园林随分有清凉,走遍人间梦几场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是中国传统园林为文人造的山林梦,园林可观望、可玩赏、可栖迟。究其功用,人是主体,其中生发的许多悲欢离合,诗酒附兴、戏曲唱情,回溯起来意趣盎然。广州因地处五岭之南,“山高皇帝远”,且历来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接觸大量外来文化,岭南园林比之中原及北方园林,摆脱了些森严礼制,比之江南园林,又少了些文秀之气,却自由而多元地发展出了独具本土特色的形式,同时影响了其园居活动。清代广州一口通商,西方通过外销画了解中国这个神秘的东万国度,其中恰好记录了大量当岭南时园林的盛景。

清朝道光年间,当时的巨富潘仕成将荔枝湾方圆几百亩地买下,此地岸上遍植荔枝,素以“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之美景著称,他筑山修堤,修亭葺台,“池广园宽,红蕖万柄,风廊烟淑,迤逦十余里”,名之为“海山仙馆”,且海山仙馆之湖与珠江相通,可走水路出入宅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外销画中,巨富家的庭院多以水为中心,建筑绕水布置,人与山水的关系十分密切,规则式人工驳岸,设有埠头,园中水池亦可以泛舟。且建筑雕琢精美,传统的园林形式中,明显混合了西方装饰元素,可谓是当时最为时尚奢华的园林典范。

为了能在自己家中更好地听戏,潘仕成在海山仙馆中建了一戏台:“距堂数武,一台峙于水中,为管弦歌舞之地。每于台中作乐,则音出水面,清响可听。”伍家花园亦在妻妾居所后建戏台,背南朝北,三面都可以达到,观众观看方便。旧时粤剧进入西关地区,受水乡文化影响,常有粤剧团乘坐红船去唱戏的习惯,有《竹枝词》:“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行商在园林中设置戏台,伶人泛舟而至,宾客隔水听戏,应是广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广州行商们继承自古人的一部分传统园居生活,他们结社雅集,游湖泛舟,览园林胜景,随兴而附诗作画,文心相瞩。岭南古时虽为南蛮之地,然而广州历史上其买并不缺乏文秀风雅的印记。早在南汉时期,刘龑凿西湖,广集天下奇石,建成药洲。宋代痴迷石头的大书法家米芾慕名而来,兴之所至在仙掌石上题书《九耀石》五言绝句:“碧海出蜃阁,青空起夏云。瑰齐九怪石,错落动乾文。”此后,更吸引了大量文人骚客前来朝圣,在药洲留下诗文歌咏百篇,可谓风雅之极。

园林作为文人精神栖居之所,既能纵情山水,又应能内修自我。广州光孝寺的前身虞苑,是虞翻被贬后安身之地,遍植诃树,著书立说讲学。明代有南园五子,于园中举办结社,开岭南诗派之先河。但同时行商园林亦发展出有别于这类传统园居活动的特点,行商园林区别于过往传统园林的内敛,因涉外活动、办公之需,已是半开放性,承担了更多公务使用的功能,充分展现这批十三行行商亦商亦儒的一面。这种商业性在其他各派传统园林中都不曾存在,却是广州繁荣商业文化的产物。

从南越王宫开岭南园林之滥觞,代代造园,文人往来络绎不绝,风雅不羁,热闹非凡。然而在时代发展中,岭南曾经几度辉煌的园林文化陷入了沉寂,人们的日常生活似乎与园林艺术之美逐渐远离。

岭南园林生活的新时代演绎

在经历快速城市化后,千城一面的今天,似乎各个城市都在寻求本土文化的唤醒。而唤醒人们对传统生活之美的渴求,是其中重要一环。纵观岭南千年园居生活,可总结为“游、读、品、观、听”五个方面,游观山水,雅集中读诗书画、品茶啖荔、听曲观戏等,不一而足。将传统生活美学贯注到现代生活中,既需公共园林的大众启示,又应渗入日常生活中,寻回对生活艺术的审美趣味。

2016年,广州西关恩宁路上建成了一座粤剧艺术博物馆,其所在位置囊括在莫伯治先生考究的海山仙馆原址范围中,荔枝湾涌将其分隔两岸。荔枝湾一带历来是园林荟萃之地,见证着广州两千多年的园林兴衰,此处与园林有深厚的不解渊源,似乎是岭南复兴传统园林的不二之地。

华南理工大学郭谦教授带领华南理工大学团队,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一起设计了一座园林式博物馆。采取了传统园林的布局与形式去承载现代公共建筑之功能,满足文化传承的需求,兼之激活周边西关居民区,为居民提供生活活动场地的公共空间。并且在设计之初,此园各组建筑就兼顾考虑到传统园居生活的再现,园林空间以“游、读、品、观、听”之乐串联起来,并做了对应的室内空间设计,可承载饮食宴乐、雅集、文创商业运营等功能,空间体验丰富。

园林布局紧扣传统岭南园林与水、与粤剧之间的紧密关系,以荔枝湾涌为隔,南北形成一河两岸的布局,园中以规则水池为中心,水中设以纯木构戏台,池边以红色花岗岩打造一艘红船,再现了“一带红船泊晚沙”的历史场景。戏台对岸的琼花堂便是“观”为主题的活动体验空间,室内以潮州木雕、彩画装饰。从此处看出去,可观山、观水、观戏、观室内雕梁画栋,山水与工艺之美结合。而围绕此“观”,家具陈设设计以传统各厅堂布置,既可观堂前山水环绕的戏台,又可观堂后小戏台。开园后,园中定期举行粤剧雅集、节日活动,市民人人可参与,为粤剧艺术的活态传承营造了一个真切的“文化空间”,亦满足了新时代公共建筑的功能需求,启发了园居生活之于现代生活空间的审美选择。以岭南传统园林形式去承载粤剧艺术博物馆功能是综合地缘文化、粤剧源流、当代生活需求后,应对“此时、此地、此境”最适合的选择。

走进博物馆的主楼,是设备先进、满足多元化需求的粤剧表演舞台;地下展厅陈列粤剧相关的各项展品,并以天井采光,设置室内庭院,将园林的气息引进到地下展厅中,游园观感并不以室内外分隔断绝。同时,整个园林的装饰系统邀请了岭南三雕两塑、潮州嵌瓷、彩画等传统营造工艺的工匠大师打造,每一件木雕、木作、砖雕、陶塑等都精雕细琢,又请来当代艺术家参与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尝试,最后这些艺术品各居其位,各展其美,可谓把精品放置于最适合观赏的位置,“日用”是比之放置展柜更优的传承之道。粤剧艺术博物馆不仅保护和传承了粤剧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带给人们集岭南传统文化、艺术、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于一身的复合型体验。

设计团队一向重视深入挖掘场地的历史文脉与价值取向,并秉持尊重与谦卑的态度,营造最适合于“此时此地”之境,以达到传统与现代的“气韵”相合。比如粤剧艺术博物馆是把传统岭南园林生活融入到具有深厚园林渊源的老城区中,结合文化主题对传统园林再演绎。隐于五仙观历史环境中、与传统建筑相呼应的南粤先贤馆,则是把园林引入下沉空间,再现广州史上“坡山古渡”的历史场景;对具有千年历史的岭南传统园林一一药洲遗址进行保护更新时,延续其历史文脉,采用岭南园林鼎盛时期的南汉园林风格,对其进行整体景观提升和历史情境再现;而在广州粤剧红船码头、广州金融城翠岛等项目设计,创新地将岭南传统园林元素运用到现代空间中,打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现代园林空间。不论是哪种情境下的园林演绎,传统园林与现代空间显然并不相斥,相反,传统园林的融入能为现代设计带来典雅与时尚于一体的审美体验,既追传统之精,又扬当代之美,为园林艺术生活的传承带来重要参考意义。

闭门即是深山,园林生活的家居再现

园林生活的美学既可在园林中再现,更应从日常居住中体现。食养山房的主人林炳辉先生曾在纪录片《园林》中说过:“古代文人心中有两样东西,钟鼎与山林,前半生追求钟鼎,即是仕途,后半生追求山林,即是隱逸。没有了山林,人是扛不起钟鼎的。”然而当代人生活节奏快,又受用地所限,大多失去了园林之乐。画家叶放在自己与邻居家的院子建造了南石皮记,小小院子山石花木具备,尺度虽小却可游玩,室内焚香插花挂画,竟也可组建雅集,小院中可唱评弹昆曲,家室之中可抚琴烹茶,在闹市中把生活过得文雅风流,显然园林审美生活延续至今。

现代居所中未必人人能有如此小院,但园林与居室有许多共通之美,园林的审美生活亦可进驻到日常居住中,带来更多审美体验。古有宗炳卧游山水佳谈,追求生活意趣的文人以挂画、或以画屏、山石与盆景为桌上摆件,营造出山林之意境。岭南风格的盆景、山石艺术都独具特色。岭南盆景艺术以施法自然,枝干突出,修剪浑然天成而著称,而山石以岭南生产的英石为主,山石盆景时有结合创作,带有浓重的岭南特色,可说是继园林之后更为抽象的咫尺山林。同时,岭南园林中可以看到大量精美的三雕两塑工艺,这些工艺品也能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家中亮眼的藏品摆设,带来日常生活美妙的调剂。岭南的这些工艺品主题独具特色,岭南花果、水族等自然意趣或是人物故事,仿佛将人带入园林的自然意境中,求得游山水之乐,又具备岭南文化中显著的世俗性,如粤博中的藏品工艺,小幅摆设于家中亦别添一番戏剧性。

园林生活以美的体验为主旨,自然讲求意境与观景并存。古人的园林中不同房间自根据其不同用途与取景布置不一样的家居布置,家具更是讲究意境营造。宴客的厅堂中轴对称,而书房则相对自由舒适,文人雅集甚至可能将园林之风搬至家居中。随着东万美的复兴,中式家具兴起,如今众多家居品牌融汇传统中式家具之美,设计出新中式家具,典雅古朴,其家具摆设亦别具东方审美韵味。

岭南园林常有水庭布局,中部水仿如山水画中大留白,又以连房广厦为特点,空间曲折丰富。园林丰富的时空体验向来是其为人称道之处,这一点亦颇值得家居空间设计的参考。日常居室中,大留白的中部使用空间,多层次空间设计,丰富了人的空间体验。抑或以艺术摆件、盆栽、家具陈设等再现山林意境与园林艺术之美,又以隔断等手法控制空间的开合、曲折,丰富空间体验,在居住空间中营造出园林可居可游的心理体验。人在其中或书或画,或品茶抚琴,三两知己相聚,共赏桌上山水,若还有以人物故事为主题的工艺挂饰在墙上演绎浮生百态,观物如观戏,定会为现代生活的审美观感添色不少。对园林生活的寻回我们无法人人造园,却也能通过意境的营造,将园林生活之体验领入家中。

岭南传统园林中的人生百态热热闹闹唱响两千多年,文人雅士之清欢,俗世权贵之享乐,织就了岭南似真似幻的千年园梦。在园梦幻灭多年后的当今,岭南传统园林生活的复兴还任重而道远,然而若能将园林之美融入栖身的一方之地,岭南千年园梦或许会进居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一种新的姿态再现。

猜你喜欢
粤剧岭南园林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园林》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吃荔枝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中国园林“缀玉集”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