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霖
真的,我觉得投稿最重要的一定是要对自己的文章充满自信,敝帚自珍嘛,再怎么看不顺眼也要捏着鼻子往外塞,说不定哪位编辑老师一眼相中了你的文章,“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最开始投稿的时候,我还是抱着极大的激情和壮志凌云的雄心哗啦啦一连刷发了好几篇文章给不同的杂志社,基本上人手一份通讯单上的编辑邮箱都亲切问候了一遍。(其实现在想想真的蛮羞耻的,唉,年轻不懂事……)于是之后每次电子写作课前都要仔仔细细翻看有没有编辑回复,幻想着满屏都是“您好,您的稿件已采用”。哇咔咔咔,想想都觉得异常刺激。然而,界面里空荡荡一片只有“QQ邮箱管理:好友生日提醒服务”,导致我到现在都能把全班同学的生日倒背如流。
满脑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啊……
但作为羽生党的铁杆成员怎么能认输!
我还是一边抱怨一边发邮件发邮件。那时候我差点怀疑人生,觉得大概这辈子都别指望靠着发表文章走上人生巅峰,太难了。所以当邬老师拿着《闽南日报》找我时,我挺震惊的,原来我写的东西还是有人能够欣赏甚至将它刊登出来。再到后来,渐渐有编辑联系我把文章修改之后再重新发给他们,我就知道我有戏了。于是之前挖煤似的小半年投稿为之后井喷发表埋下深厚的基础,我也开始大胆去接编辑约稿,尝试各种类型的稿子:议论文、散文、书信、小说、诗歌……围姐选我的诗歌也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大概因为自己是个诗歌狂热爱好者,同桌也是位天才诗人,诗歌的发表比其他什么文章来得更加振奋人心。
个人感觉比起抄原来的文章随便轰编辑老师邮箱,其实写约稿还是有点困难,你还要去琢磨老师大人的胃口如何。之前接厦门游记的约稿很让我头疼,没写过游记也没有参考的模式。网上搜索“游记”要么是百度知道里600字小学生范文,要么是旅游网上几张美照配鸡汤金句,你让我怎么搞,怎么搞啊?
我那次深刻知道了小学看的《淘气包马小跳》里描写写作文跟挤牙膏一般是什么感觉——窒息。这导致我疯狂用莫名其妙的描写皮几下凑字数,比如“偶来一卷微风,吹起的不是漫眼微尘,而是从每簇花中凝结的无色静谧”。这都是些什么鬼东西?
删删减减磨蹭了好几节晚自习那篇文章才彻底成型,拿给我那位天才同桌看时,他还默不作声修改了好几处病句。他说,“我看你写这篇状态很不好嘛。”被这么一讲,我都快放弃这篇游记了。厚着脸交上去的第二天,结果邬老师跑来教室猛夸我一通,吓得我打了几个冷颤。看来我皮得还挺到位?
于是乎,我那些惨痛又搞笑的例子,其实就是想证明,不管写文章还是投稿,一定不要脸,还要有点皮。毕竟你所认为的不要脸,卻恰恰是去努力争取属于自己不可多得的机会的一种手段。这大概就是在邬老师辛勤教导下,我们班的一种特别“诡异”的思维模式,什么都要去尝试,机会是自己拿到的而不是上帝所赐。
7、其实以平常心去看待,ω并没有做错什么。
8、并不是要你在题海里怎么样。你可以挑一片浅一点的海,不要挑深的,脚刚好能碰到海底,游不动了还可以走。唉不对那不是海,那是游泳池,在数学的游泳池里遨游。
9、如果我这条弦CD也耐不住寂寞。
10、关于这次考试,我要说的是,不要紧张。你要清楚,你肯定是做不完的。
11、有同学说他觉得D选项不是那么错,那你不是那么错的和很错的不都是错的吗?
12、世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更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第一小问。
13、第三题我本来想出简单点的,但我觉得我应该尊重你们。
14、定理说成这样,什么切长线切割线,切西瓜吧。
15、我有的时候真的很怀疑我能不能活到退休。以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来看,前景很渺茫啊。哪一天我就英勇就义,为国家教育事业献身了。
16、原本我以为,考好这张卷子是不容易的,考差这张卷子也是不容易的。现在我收回这句话。
17、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多数可以靠脸吃饭、靠颜值吃饭,但我们要任性一点,偏偏要靠才华吃饭。
一开始叫我投稿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不能说你叫我投,我就投。后来某天拿到样刊和第一张稿费单子,整个人仿佛被加了特技,DUANG的一下就很爽,很棒,很开心。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感受的话就是——
“真香!”(手动王境泽)
于是,感受到了炒饭(划掉)投稿乐趣的陈同学便开始四处投稿,多次尝试无果后,小陈同学惊奇地发现——
原来这根本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