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龙
2013年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东郊纺建路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东侧永丰苑小区发掘了两座唐代墓葬,其中一座出土墓志一盒。由盖、志两部分组成,青石质。盖为方形盝顶,顶面抛光,有“大唐故宁府君墓志铭”。刹面较窄,刹面减地阴线刻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周围饰山石、草木、云气纹。立沿阴线刻 “S”形卷草纹。盝顶边长46.0厘米,刹面宽9.9厘米,盖边长60.0厘米,厚9.5厘米。志方形,四立沿面阴线刻十二生肖,每面各三,生肖周围衬饰如意云纹。志文楷书,15行,满行18字,共253字。志边长60.0厘米,厚10.8厘米。墓志记载了墓主人宁有义及其宦官家族从德宗到武宗时期的任官情况,为中晚唐宦官家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现就墓志所涉及问题考释如下。
唐故朝议大夫行内侍省内仆局令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绯银鱼袋齐郡宁府君墓志铭并序
乡贡进士王咸休撰
公讳有义,齐桓公相府戚之后焉,元系黄帝之苗,随土命封,今为齐郡人也。簮缨沠叶,鼎盖传芳,莫彦间生,翼赞明圣。曾祖讳某,字某,勳袟诏诰,散落时遥,阙而不叙。祖讳叔良,字某,摆坼风云,起家从仕,德宗诏诠,擢用中禁,名高内省,声飞帝宫,宠赐绿衣,蕟辉名器。宪宗皇帝特选人材,任左上合门司,寄重恩光,荣列宫掖,趋腾宵汉,顾视生风,改勳授将仕郎行内侍省掖庭局监作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散勳如故。公孝悌昭著,闻天子之庭,忠较弘彰,贯人臣之境。宪宗奖其俊逸,荣以绿衣,暨及穆宗敬宗拔擢恩厚,文宗皇帝以公奉上心尤忠勤效切,诏授内飞龙判官,日喜天光,风生御枥,迁朝议大夫行内侍省内仆局令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绯鱼袋。入觐龙颜,出临方面,银章朱绂,沐濯恩波,监守远边,风尘不挠。圣上高枕,民庶肃宁,月冩秋潭,清白见矣,于以神倦心劳,患□虵影,大和八载退就私庭,睿睠曲垂,听从丹懇,星霜累稔,转益高盲,春秋六十有五,时会昌元年九月十八日薨于廣化里之私第。呜呼,大椿朝菌,奄尔摧残,君子道消,哲士去世,龟筮协从,卜宜归吉,以其年十月卅日葬于帝城浐川乡上傅村之礼也。夫人汉阳郡吴氏,令仪肃穆,惠问无喧,崇雅志扵诗书,婉娴情于琴瑟,虽称敬姜,诗云淑女,论容比德,殆无以遇。自丧所天,哀毁过礼,鈆华不饬,重门永閞。嗣子二人,长曰公度,上护军,次曰公雅,咸践履名教,祗奉家声,茹毒忘生,泣血在疚,虔心毕力,以备丧葬,神赞其仪,礼终无阙,恐陵谷之将变,刊贞石以勒铭。其辞曰:
天降异灵,岳孕神粹。王室内珎,人臣中贵。出临方面,入回天睠。侍翼龙楼,升凌宵汉。呜呼无声,旋归窅冥。论辉黄道,韬光紫庭。旐泣青鸟,坟哀白鹤。野风悲兮萧萧,闲云愁兮漠漠。
墓主人宁有义,文宗时期内侍省内仆局令员外置同正员,是一名中级宦官,其人史书未有记载。与其他唐代墓志一样,宁有义墓志中对墓主人的家族世系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其远祖追至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夫宁戚,这也是几乎所有宁姓的始祖。墓志载:“今为齐郡人也。”齐郡为宁氏之郡望。“曾祖讳某,字某,勋帙诏诰,散落时遥,阙而不叙。”可见宁有义曾祖的名和字在撰写墓志铭时已不得而知,其人是否为宦官也无从知晓了。
“祖讳叔良,字某,摆坼风云,起家从仕……置同正员上柱国散勋如故。”墓志对宁有义祖父宁叔良有详细的叙述,德宗时期起家从仕,开始在内侍省任职,并受赐绿衣。宪宗时任左上合门司,授将仕郎行内侍省掖庭局监作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墓志未提及其父,推测其父应不显赫。
唐代宦官势力的膨胀,起自唐玄宗时期。唐德宗时期,宦官群体开始崛起[1]。唐德宗由于奉天之难,加强了对宦官的信任和依赖[2]。正是在这种对宦官有利的大环境下,宁叔良开始在内侍省担任职位。墓志记载德宗赐他服绿,按照唐朝的制度,服绿应为六七品[1],可见其在唐德宗时期应该属于下层的宦官。“宠赐绿衣”,而没有说其官职应该服绿,很可能还没有具体的职位。
由于唐顺宗在位时间短暂,墓志没有提及。宪宗时期,宁叔良任左上合门司,地位重要。“上合之内,谓太极殿东为左上合,殿西为右上合,其门无籍,应入者准敕引入,阑入者绞。”[3]而其担任的掖庭局监作,为从九品下[4]。根据杜文玉先生的研究,唐代宦官不论在何处任职,都要在内侍省有职位[5]。由此可知宁叔良担任左上合门司,而掖庭局监作应该是用来表明其身份高低的本官。
墓主人宁有义应是宪宗时期在其祖父宁叔良的影响下在内侍省开始担任官职的。黄楼先生讨论了元和系宦官与晚唐政局的变动,认为元和时期是宦官势力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时期[6]。“宪宗奖其俊逸,荣以绿衣”,虽未记载宁有义担任的官职,他可能还没有具体的职位,但享受了六七品官员的待遇。
从墓志看,穆宗、敬宗时期,其待遇也很优厚。穆宗、敬宗在位时间很短,由于穆宗、敬宗都是宦官拥立的,这一时期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对朝政有很大的影响[7],因此他们必然会优待宦官。
文宗即位之后,宁有义担任了内飞龙判官。根据相关研究,内飞龙军是中晚唐时期宫廷内的一支精锐禁军,对唐中后期政局有重大影响[8]。内飞龙军的长官内飞龙使是内诸司系统的使职之一,设于武周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担任内飞龙使的都是上层宦官,其职务是掌握内厩马匹,领有大量有关养马、调马等人员。唐长孺先生认为“知飞龙、弓箭库二使地位高于他使”。而内飞龙判官是内飞龙使的幕僚,由内飞龙使任命,与内飞龙使关系密切。墓志载,宁有义在文宗时担任过内飞龙判官,见于记载的文宗时内飞龙使先后有韦元素、马存亮和仇士良[9]。大和八年(公元834年)仇士良始任内飞龙使,而宁有义大和八年已退休,可知宁有义任内飞龙判官时的内飞龙使可能为韦元素或马存亮。
我们根据宁有义墓志首题“唐故朝议大夫行内侍省内仆局令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绯银鱼袋”来看,其职位内仆局令也只是正八品下[4],但是其担任的文散官朝议大夫为正五品下,比其在内侍省担任的官高很多。而同时其又享受了赐绯银鱼袋的待遇。根据杜文玉先生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赐绯银鱼袋是为了表明其官位的高低,当然唐朝后期有滥授的嫌疑[10]。墓志记载:“入觐龙颜,出临方面,银章朱绂,沐濯恩波,监守远边,风尘不挠。”宁有义可能还担任过监军使或监军副使。唐代宦官任监军使,在方镇中地位崇高,他们监视刑赏,奏查违谬,协助方镇消弭兵乱,稳定军情,插手方镇的各种事务。在唐人有关方镇活动的记载中,他们与节度使处于并驾齐驱的地位[11]。
“夫人汉阳郡吴氏,令仪肃穆……鈆华不饬,重门永閞。”墓志载宁有义夫人吴氏“崇雅志于诗书,婉娴情于琴瑟”,可见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进一步推测其出身。杜文玉先生曾指出唐代与宦官建立婚姻关系的主要有三类家庭:一为官僚家庭,与其通婚的多为高层宦官。二为宦官家庭,这类婚姻在唐代宦官中占较大比例。三为平民家庭,多数因为生活贫困而被迫嫁女。吴氏擅诗书、通音律,受过良好的教育,应不是出自生活贫困、基本没有受教育的经济能力的平民家庭。宁有义虽然权重,但毕竟不是高层宦官,因此吴氏也应该不是出自官僚家庭。吴氏有可能出自宦官家庭,由于有经济实力,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了建立起密切的政治联盟,嫁与宁有义。
宁有义还有两个养子,长子的勋官上护军,次子没有记载官职,因而我们不确定其子是否也都是宦官。为了宦官家族的延续,一般中上层的宦官都会有养子[12]。正是由于中晚唐以来,宦官势力的增长,为了保持权势不移,宦官也和常人一样,组织家庭,并且收养子女。
我们可以知道宁有义在宪宗时出仕,经过穆宗、敬宗两个时期,在文宗时期任内飞龙判官,还担任了重要的使职,娶妻养子,应该算是宦官中的成功者。
墓志撰写者王咸休,史书无载,由此可补登科记考。
1.住所
宁有义 “会昌元年九月十八日薨于广化里之私第”。广化里,原名安兴坊,朱雀门街东第四街街东从北第三坊。据辛德勇先生推断,天宝至贞元年间改名为广化[13]。在唐代,尤其在中晚唐时期是宦官较为集中的居住地。出广化里北门向西可直达太极宫,出西门向北可直入大明宫望仙门,东邻兴庆宫,作为宦官,居住此地出入宫中十分便利。根据《旧唐书》、神道碑和已出土宦官墓志,目前可知的居住于广化里的宦官数量较多,有苏思勖(卒于天宝四载)、孙常楷(卒于贞元五年)、孙荣义(卒于元和元年)、骆明珣(卒于大和二年)、仇士良(卒于会昌三年)、王文幹(卒于会昌四年)、李从证(卒于大中四年)、闾知诚(卒于大中十一年)、杨复恭(卒于大顺二年)。杜文玉先生对此有清楚的分析:“对于大多数宦官来说供职和役使之处在内廷,其选择住处时必须要首先考虑方便出入宫中……太极宫以东诸坊,北靠大明宫,西靠东宫与太极宫,东南靠近兴庆宫,为供职于以上诸处的宦官最理想的居住地。”同时指出:“唐代宦官住宅围绕皇宫分布的这个特点,是宦官势力依附于皇权的直接反映。”广化里正在这个区域。
2.葬地
从墓志上看,宁有义会昌元年(841年)十月三十日 “葬于帝城浐川乡上傅村之礼也”。浐川乡,唐京兆府万年县属乡,地域跨浐河东西两岸,是唐代宦官坟茔最为密集的一个乡[14]。
上傅村,浐川乡属村,上傅村在有些墓志中也被称为上传村、尚傅村。梁元翰葬于“万年县浐川乡上传村观台里”,上傅村与上传村均在万年县浐川乡观台里,据日本学者爱宕元研究应是同一村,可能是误写[15]。据李素墓志记载:“葬于万年县浐川乡尚傅村观台里。”李素夫人卑失氏墓志则记载:“万年县浐川乡上傅村观台里。”据简报《西安东郊三座唐墓清理记》,夫妻合葬一处,可见尚傅村与上傅村为同一村。将葬于上傅村的墓志按年代列表 (见表1),可以发现,从长庆三年(823年)李素夫人卑失氏墓志记载葬于“上傅村”此后至咸通四年(863年)墓志里均刻“上傅村”,而未发现“尚傅村”。直到咸通七年(866年)普康公主墓志才又见“尚傅村”。
从以往出土的葬于上傅村的墓志地点分布看,在今浐河东岸郭家滩附近。而宁有义墓位于西安东郊纺建路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灞桥区政府以北,其地点在郭家滩西北约1.5公里处,可见上傅村的范围至少包括郭家滩至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之间的区域。
从已公布的墓志资料可知,该村埋葬的宦官或宦官夫人多人,有牛维直、王怡政夫人刘氏、李敬实、许遂忠、梁公夫人王氏、李从证、乐公夫人成氏等。
宁有义生前住在宦官宅第集中的里坊,死后葬于宦官坟茔密集的墓地,是典型的中晚唐宦官。
在宁有义墓近侧还有一座唐代墓葬,墓葬内未见人骨和其他随葬品,仅见一石质经幢,高 1.81米,长 1.65米,宽 16.5厘米,直径(两对角之间的距离)45厘米,周身阴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该经幢是宁有义长子宁公度为其养父造的。而墓志中没有专门提及宁有义笃信佛教,世俗宦官的墓葬中也随葬佛教经幢,可见会昌初年武宗灭佛前佛教的盛行。该石经幢石材高大,六棱柱切割工艺复杂,由此也可见中晚唐时期宦官的经济实力。
表1 上傅村出土墓志简表
通过研读宁有义的墓志,我们大致了解了宁有义的生平和基本的家庭情况,可以感受到中晚唐时期宦官群体的发展态势。记载唐代宦官的传世材料有限,而近年来的大量唐代宦官墓志的出土,为我们能够进一步研究中晚唐时期宦官及其作用,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唐代宦官的理解。墓志材料在唐代宦官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8],这也是近些年来碑刻材料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