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枪杆练笔杆

2018-09-21 07:00:08廖建明
政工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笔杆子战场战争

☉廖建明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自古以来,治国文武不分家,既需要文臣出谋划策治国理政,也需武将金戈铁马保疆卫国。左权将军是我军历史上能文善武的将才,曾被毛主席称赞为“两杆子”。这“两杆子”实际上就是枪杆子和笔杆子,“两杆子”孰重孰轻?孰优孰劣?有人觉得:“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只有枪杆子才是硬道理,笔杆子毕竟是“纸上谈兵”。也有人觉得如今和平社会,枪杆子派不上什么用场,笔杆子才蕴含着强大的杀伤力。枪杆子是能打胜仗的物质力量,笔杆子是消灭敌人的思想武器,光有枪杆子不行,光有笔杆子也不行,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形成整体威力。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共产党人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先武装自己。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人们认识到了枪杆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终于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中国革命随之转危为安。星星之火,井冈山燃起,很快蔓延至整个神州大地,成燎原之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武装力量在战争中不断壮大,终于赶走了侵略者,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历史证明了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着眼当下,枪杆子更加重要,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是国家安全的捍卫者,更要擦亮“枪膛”、练好“枪杆”,一有机会手握枪杆决胜疆场。

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笔杆子的力量不可或缺。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的起源则是笔尖上的思想。周武王大举伐纣,四处宣扬商纣王的统治腐败,致使其十几万大军和奴隶纷纷起义,倒戈一击,纣王自焚而死,殷朝灭亡,周朝建立。革命战争年代,枪炮的对抗铁血无情,笔尖上的交锋也不遑多让。中国革命就是从“笔”上开始的,俄国“十月革命”暴发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爱国志士指明了前进方向,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投身革命,这都是“笔杆子”的力量。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下了《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存在?》,理清了为谁打仗、为何打仗的根源,人民自然选择红色政权、揭竿而起,纷纷报名参军,10万人的县城就有4万青年参军。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有枪声炮声,也有口诛笔伐,鲁迅、萧红等作家,靠手中的“笔”进行革命斗争,用文字揭露反动政府的丑恶嘴脸。革命先辈方志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在狱中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抗争,没有枪,他就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唤醒了劳苦大众。如今国家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颜色革命”和挑衅,这不是枪的战场,我们更应该拿起手中的“笔”,用笔头文字争夺正义的制高点,与负面的言论作斗争,戳破“多党制”的迷雾,拆穿“中国威胁论”的险恶用心,传递社会正能量。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回顾历史,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力量都是惊人的,枪杆子要练,笔杆子也不能撂下。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练就枪响靶落、一击绝杀的打仗本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战场空间多维,战斗样式多变,战争形态多元,舆论法理斗争和心理攻防日益激烈,隐蔽军事斗争形势严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更要拿起手中的“笔”,去积蓄强大思想和正能量,用笔杆子去占领无形的战场。

战场是最终的考场,打赢是最大的战绩。作为新时代大国军人,就要认清当今国际的复杂形势,局部战争随时可能发生。能战方能止战。背着枪杆练笔杆,既要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铁血气概和军人本色,又要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指挥才能和战争智慧。面对未来战争,必须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不断强化备战打仗思想,坚持一切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必须坚决贯彻战训一致原则,枕戈待旦加紧练兵,真正弄清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破解信息化战争密码,练就过硬的打仗本领;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在近似实战的训练中砥砺意志、锻造军人特有的血性胆气,始终保持旺盛的精武热情和高昂的战斗意志,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用“枪杆子”和“笔杆子”践行报效国家的庄重誓言,争当“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猜你喜欢
笔杆子战场战争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40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意林(2020年20期)2020-11-06 04:06:14
被风吹“偏”的战争
学生天地(2019年32期)2019-08-25 08:55:12
他们的战争
笔杆子里出英雄——如何选择新闻角度
笔杆子为什么歇不得
廉政瞭望(2016年19期)2016-11-15 07:20:08
笔杆子为什么歇不得
廉政瞭望(2016年10期)2016-10-26 12:12:30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环球时报(2010-01-05)2010-01-05 10: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