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建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当代青年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变化,展现出客观理性的历史观、平等自信的国家观、开放包容的国际观以及勇于担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作为社会中最活跃、最富张力的群体,当代青年将更有能力不负时代、无愧历史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从而对中国未来发展,乃至世界文明进程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 历史观 国家观 国际观 【中图分类号】D43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如今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青年对中国和世界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
当代青年成长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成长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成长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可以说,当代青年将完整经历实现新时代目标的伟大征程,他们既是实现伟大目标的生力军,也将是伟大目标实现的受益者。成长在这样一个具有崭新特点的时代,当代青年对历史、国家和世界的认识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特征。
当代青年能够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历史命运。在过去,一部分青年可能会因为看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将随之终结,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持悲观态度。但是今天的青年可以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地上看待中国的发展,在理性辨析中形成更为客观理性的历史观。
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苏联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道路本身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出在苏联僵化死板的社会主义模式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对全球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百年复兴的伟大目标。我们相信,通过努力,“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终将在当代青年的接力中变为现实。
当代青年客观理性的历史观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粱漱溟先生说:“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等,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尽管历史在不断向前推进,但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永远不变的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以及强烈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意识。也正因如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才得以保存下来。近代以来,我们党在长期奋斗的历程中形成了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形成了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和平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汇聚到一起,共同形成了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养着每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空间。
可以说,个体的每一次提升与进步,都源于历史文化的浸润与实践基础上的积淀。当代青年吮吸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和历史经验。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构筑起了当代青年客观理性的历史观,并融入到了他们的精神气质中。
“国家观”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中国青年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深情感知。青年群体是平等自信国家观的践行者,他们的选择就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当代青年的国家观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平等自信的特点,这种平等自信的国家观一方面来源于中国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积极评价。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4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今,“中国制造”不再是低端的代名词,中国已有超过770种制成品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中国的高铁、清洁能源等技术受到世界的好评。从产品到产业再到产权,中国“智”造开始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使当代青年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当代青年对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更加自信。以中国青年对我国民主状况的认识为例,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史天健对亚洲五國的青年群体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超过80%的中国青年认为中国现在的民主供给非常高,在五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二。此外,对于民主的理解,只有不到12%的青年认为民主是指选举,6.3%的青年认为民主是制衡集权者,22.9%的青年认为民主就是自由,而将近55%的青年则认为民主是政府在进行决策时能处处为人民着想,征求人民意见和为人民服务。此外,法国益普索公共事务中心的一项新调查显示:中国是全世界最乐观的国家,该国87%的受访者相信,他们的国家走在正确轨道上。受访的27国中,只有7个国家有超过一半的国民对本国的发展持积极态度。除了中国,其他六国分别为印度(74%)、沙特阿拉伯(71%)、韩国(66%)、加拿大(58%)、俄罗斯(57%)和塞尔维亚(51%)。由此可见,当代青年对于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越来越自信,他们不会片面地把西方民主制度作为参考系,而是立足于中国的政治文化来看待中国的道路选择和制度选择。
除此之外,青年平等自信的国家观也来源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积极评价。2017年两会期间,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增至1500多名,英国《卫报》报道称:“两会不再单纯地关乎中国的国内事务,它具有全球影响力,中国的政策走向对全球事务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反映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重要作用。根据2017年7月美国皮尤调查中心公布的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结果显示,中美在受欢迎度上旗鼓相当。皮尤研究中心对全球38个国家的4.2万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有好感的人数比例为47%,对美国有好感的受访者占49%。与此同时,中国的全球不受欢迎率为37%,而美国比中国多2个百分点,达到了39%。以上数据充分说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对中国的正面评价也随之增多,国际舆论越来越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接受和认可就是对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肯定,来自外部世界的积极评价是对当代青年的最好鼓励,极大增强了他们对国家的信心。
当代青年对中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政治上所获得的国际地位充满自豪感,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中国与世界各国应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当代中国青年平等自信的国家观是在对自己作出准确定位基础上的平等与自信。这份自信不会张扬,也不会走向傲慢,其中包含着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也包含着对于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理性认知。
作为推动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的国际观将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普及,当代中国青年身上也体现出了更为开放包容的国际观。
当代青年开放包容的国际观来源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以10至39岁的年轻群体为主。截至2017年12月,这一群体占我国整体网民的73.0%。作为与互联网共生共长的一代,当代青年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网络也成为青年群体探索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对青年的世界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当代青年思想中已经逐步树立了开放包容的国际观。
在前互联网时代,青年只能通过老师、书本等单一的方式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对世界的认识也是孤立和片面的。互联网带来的开放包容使青年群体有机会平等地享有各种信息,今天,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可以在谷歌地图里“环游世界”,可以在网上与国际友人沟通交流,可以在各大网络论坛里找到网友对不同国家真实客观的评价。通过互联网,当代青年可以真正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最新状态。他们既可以看到西方世界民主、自由、平等的一面,也能够了解他们存在的贫富差距、枪支泛滥和族裔矛盾等各种社会问题。互联网的平等、开放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看待世界的视角,这将有助于纠正一些青年人妄自菲薄的心态,同时也防止妄自尊大的倾向,使当代中国青年能够以更加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外部世界。
此外,当代青年开放包容的国际观也来源于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广泛的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青年之间逐渐打破地域壁垒和意识形态偏见,不断进行思想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当代青年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新的思潮与各国文化充满好奇。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广大青年的思想观念日趋开放活跃。特别是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能够有机会出国学习、旅游和访学,这些交流活动大大开阔了他们的国际视野,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了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观、国际权力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隔阂,为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可行的方案。在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交融互动中,当代青年身上也展现出了一种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
当代青年勇于担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来源于中国与世界日益密切的互动。当代青年成长于中国逐步强起来并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阶段,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有利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质产品和丰富的精神产品,更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超越意识形态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世界之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正实现从自主、自强到自信的新跨越,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維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倡议和行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和实践,使他们产生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宏伟抱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赋能,青春最燃,作为社会中最灵动、最活跃、最富张力的群体,当代青年将更有能力不负时代、无愧历史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也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注释】
①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8页。
②李君如:《协商民主:解读中国民主制度》,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年,第5页。
③[美]约什·霍维茨撰,王晓雄译:《美媒:一项民调显示,中国是全世界最乐观的国家》,《环球时报》,2017年8月8日。
④曹树林:《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自信》,《人民日报》,2017年3月11日。
⑤陈欣:《皮尤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中美在受欢迎程度上旗鼓相当》,《环球时报》,2017年7月15日。
⑥曲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求是》,2013年第4期,第53页。
责编/王妍卓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