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
近几年,一股极简主义风潮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追捧。于是,简约、简单、留白几乎成了主流审美。在极简主义践行者看来,有品的衣服,应该有如大音希声般的高级格调,不加修饰,不印花纹,最好连纽扣都去掉;家具店里,来自北欧的清新、简约,来自日式纯净、简单成为审美主流。无论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还是一个水杯甚至一块抹布,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少即是多。拥有太多的东西并不能让你幸福,反而会止你失去其他更多的东西。所以说,你所向往的品质生活,往往毁在了拥有太多。
白,对极简最佳的诠释
在很多日式的家居设计中,我们容易体验到的就是那种纯粹的干净,这一切都是由“白”的视觉效果呈现的。可见颜色对这种极简主义体验的影响之大。
日本著名家居品牌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认为,以“白”为背景可以凸显事物的本质,还包含一种似有似无的抽象概念。白的对立面不是黑,而是将一切混同起来的灰。原研哉对于“白”的强烈感受,源于长久以来从事艺术总监这个职业的经历。他长期与白纸打交道,排版和字体也都是文字与余白的组合。他对于白的思考,其实是从思考“空白”开始的。
在某些情况下,白意味着“空”。白作为“无颜色”转化为一个“不存在”的符号。但空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或“零能量”。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它指的是一种状态:将来是会被内容填满的。什么都没有,其实其中充满了一个什么都有可能性的空空的容器,它真正体现了可以容纳万物的潜在力量;在这种空之中,更包含了沟通和传达的力量。
极简主义是人们日渐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日渐兴起的美学。可能只有白,才能更精准地诠释极简主义和空的含义。
更小的空间,更多的自由
极简生活践行者GrahamHill因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极简生活之美》一举成名。其中两句话,几乎打动了所有读者:
我的空间很小,但生活很大。( My space is small.My life is big.)
我有一辈子花不完的钱,但现在住在40平米公寓里,只有6件白衬衫、10个碗。
他在TED的演讲上提出了一个超有趣的观点:小才性感。(Small is sexy.)Graham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点。20多岁时,他因创办著名环保网站Greehugger,成为美国最年轻的科技新贵之一,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000万美元)后,他搬到西雅图栋四层的330平方米的豪宅,甚至还雇佣起私人采购员,工作内容只有一项:小到电子产品、小电器,大到汽车,整天买买买,将房子填满……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房子和物品成了他的“新雇主”,草坪需要割、排水沟需要清理、房间需要打扫、汽车需要保养,还要想办法让采购员忙起来,不能让他闲着……直到这种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的豪宅生活,最终令Craham心力交瘁后,他决定搬到纽约曼哈顿蜗居。
新公寓不到40平方米,买下来只花了28.7万美元。他砸下36.5万美元装修,将空间利用率提升3倍,在设计界圈了一票粉。很快他践行的小而美生活方式,又刷爆了整理圈。Graham家的设计方案是从300多位网友中众筹而来,采用了很多“折叠”概念,利用垂直空间,把房间变成“变形金刚”。看起来普普通通一室户,经隔断,变成左右两居室。右边作为主卧和休息区,左边是客房和办公区。床和床头柜,统统藏在墙壁里;Graham的纸质书很少,大多数书籍都被数字化了;不常穿的鞋子收纳在沙发底下……
从Graham Hill的故事里,我们发现极简主义的核心,并不是“把生活過简单”,而是剔除可有可无的选择,把能量聚焦在我们想做的事情上。都市人常说一个词:“心累。”为什么会心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内在能量被不断消耗,太多事需要去顾及,太多东西需要去分心。
家具越多,空间越少,直到空间被占满,新的东西无处摆放。就像著名的空杯理论,只有把杯子倒空才有更多的可能性。当能把可有可无的家具统统去除,只留下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无拘无束的、各种自由发挥的可能性。
所以极简主义,不仅是在空间上做减法,更是在生活上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