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罗通元 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 吴超|文
目前,我国政府安全生产统计及管理存在种种弊端,造成安全生产统计数据产生过程效率低、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等问题。安全生产统计是国家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促进我国安全科学发展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国家制定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的重要依据。安全生产统计在于“以史为鉴”, 彰往考来,做好安全生产统计对于安全生产及安全科学发展极为重要。笔者试分析我国安全生产统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给出适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对策。
我国安全生产统计工作目前正处于国家大调整大改革的背景之下,深化安全生产统计改革也要顺应国情要求,结合国际通用做法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统计理论及方法迫在眉睫。
当下我国安全生产统计还是延续以往事故报告与调查的思路,主要特点有如下4方面:一是以事故为切入点,以事故发生后的损失为指标,建立一系列评价标准为主的传统统计框架。二是事故统计针对某一时期或事故类型的总体概况性分析,缺少系统性的详细剖析。三是注重死亡及特大事故的调查和统计,忽视隐患、险兆事件和一般事故的统计。四是只注重可量化的指标,缺乏人心理伤害指标的统计,缺乏人文关怀。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统计工作还是沿用之前的方式手段,利用常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主要职责有5点:一是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二是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三是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四是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五是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这5项职责也是事故调查的目的,统计内容也是以这些职责为原则进行细化并实施的。不同行业使用不用的统计标准和指标,主要是结合行业特色建立的统计体系。如:煤矿行业事故统计以百万t煤炭死亡率等指标来进行统计计算。其他行业也大致如此,安全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指标是描述性和非数据量化的指标,一般易受人为主观影响,且指标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定量指标是可量化的一些用来刻画统计结果的确定性事件。
统计结果主要是死亡人数趋势图,统计图表以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和管理图等为主。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表、事故经过、事故类别和原因调查等。安全生产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急性工业中毒人数、单位经济类型、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等。各行业企业形成事故统计月报上报属地管理部门,然后由属地管理部门按权限逐级上报,直至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该部会定期向社会发布统计情况。
安全生产统计不能仅仅停留在重特大事故统计上,也应当将非事故和其他事故统计纳入安全生产统计范畴。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统计就是单一的事故统计,其中国家层面以重特大事故统计为重点展开。以事故严重度来划分事故统计调查的级别,往往重特大事故才能引起国家重视,企业里的其他事故影响只停留在企业内部。事故的教训受统计人员级别影响,小企业里的统计不会产生强烈深远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国务院或应急管理部牵头的事故调查往往才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缺乏非事故统计和其他事故统计就会导致安全生产统计工作出现短板,不能全面把握和预测未来安全工作,进而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方案。事实上许多小事故所消耗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多情况下要比重特大事故严重得多。
统计工作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一般非专业人员是很难做好统计的,安监部门的统计多为低层次的简单数据统计,比如以时间为序的趋势分析和以地域为序的行业分析等。零星、分散的安全生产统计资料只能表明局部的情况。以传统统计方法为主的内容,常见发生事故的总数和伤亡人数,以及其他许多静态指标,动态指标的统计和分析较少,涉及到行业事故统计指标、伤亡事故频率指标、伤亡事故严重度指标和伤亡事故人员暴露时域指标等。此外,还存在指标不全面的问题,如消防火灾事故统计指标中,不能区分伤亡事故起数、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相对指标比较和地区安全生产评价指标缺乏,不能综合反映地区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目前安全生产统计没有完善的统计体系和制度,缺乏全国性宏观安全生产统计数据库及专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统计专职人才队伍不完善,没有形成从全国基层企业到国家统计局自下而上的统计制度和数据共享平台。具体表现为:未建立完善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统计机构,乡镇政府也没有设立安全统计站或配备安全生产统计员;各级政府安委会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安监部门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统计工作,导致安监部门的监察、检查、执法、处罚等权利受到约束,难以独立地树立安全管理权威,导致查而难罚。
安全生产统计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广泛性,直接影响对事故原因的定性和反措施的有效性和对安全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一是安全数据的获取依靠基层单位的各种统计报表,主要靠人工操作来完成,在网络时代统计数据复杂大量的情况下依然很少采用计算机智能采集处理和存储。二是利用统计工具实现简单的数据统计,很少结合大数据及移动互联技术构建全国性的安全统计数据库。三是社会公众对于各地各行业安全生产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安全生产统计数据也不能及时被企业职工知晓,缺乏有效的安全数据发布和预测体系。
完整准确及时地展现各项安全数据结果,加强统计内部信息的交换,是安全管理部门管理决策的重要手段,安全统计数据的标准化信息化是实现统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我国目前尚未完善安全统计数据发布的标准化体系和流程,数据的管理、审批和反馈不足,安全生产统计数据的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安全统计工作方面现存的问题,笔者从统计内容、统计对象、统计制度体系、统计发布4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
一是非事故统计也应纳入安全统计中,比如安全投入与效益统计、安全措施与安全行为关系、安全行为下的风险削减统计、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对事故预防作用、安全教育培训的统计、职工职业卫生与生命健康数据统计、个人防护的事故减缓效果统计、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安全法律法规对风险控制效应统计、宏观经济下的安全激励统计、事故起数与从业人员规模关系、GDP与伤亡人数关系、个人心理下的行为影响统计等等。
二是其他事故和轻微事故或险兆事件也应该纳入安全生产统计工作中,应更多关注特定范围内的轻微事故,以及存在的隐患,分析其数量表现,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此外,小微事故和职业病的致因统计分析对于建立事故预防机制至关重要。
综上,安全生产统计对象需要包括以下方面:事故统计及非事故统计、各行业安全情况、人致因心理生理、轻微及险兆事件分析、职业病与健康通统计、社会群体、环境及管理因素统计等等。
图1 安全生产统计框架体系
图2 预想中的我国安全生产统计制度体系
应根据安全生产统计的目标要求,从事故与非事故角度细化安全统计内容,结合系统思维建立统计内容框架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统计框架体系是比较复杂的,细化到每个统计内容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深化。安全生产统计内容要有行业安全、事故统计、自然灾害、职业健康和人因统计等诸多方面。构建的安全生产统计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一是国家应设立由中央到地方政府的专门安全生产统计部门,完善安全统计报表制度;国务院要健全各级政府及各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统计机构和加强安全统计工作,并统一制定全国性的安全生产统计制度和安全统计方法。
二是出台“安全生产统计法”,规范统计行为,并设立国务院直属的国家事故调查队、城市群事故调查队和企业事故调查队三级队伍,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垂直管理的模式,负责全国和地方事故调查及安全统计。笔者预想中的我国安全生产统计制度体系如图2所示。
安全生产统计工作的成果应及时向全社会发布,对社会提供安全生产统计资料。安全生产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统计的基础,主要包括原始记录、安全统计台账和安全统计报表等。
一是建立安全生产统计数据定期公布制度,通过定期发布新闻稿、举办新闻发布会和出版安全统计书籍等形式形成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同时通过新媒体,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统计官网等方式及时发布安全统计信息,加强互动交流和数据共享。通过建立国家统一的安全信息统计数据库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全国各行业各地区的安全生产情况及事故进展,为政府及社会提供服务。
二是利用大数据实现安全统计的预测预警,提高统计结果的预测性。安全生产统计数据发布内容应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非死亡事故及受伤人员情况,同时增加行业数据比较结果,以便全面反映安全生产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可借鉴国际安全生产统计数据发布相关原则和实践经验,通过应用标准化理论,建立安全生产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