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文
8月13—19日,舆情热度趋势变化较为平稳,但有小幅波动。应急管理相关正面舆情占比约51%;中性舆情占比约37%;负面舆情占比约12%。8月13—14日,云南省连续两天发生5.0级地震,引发媒体和网民极度关注,15日应急管理部向云南省调拨中央救灾物资支援通海地震灾区。同日,应急管理部工作组赶赴地震现场指导协调云南通海地震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相关新闻被媒体集中报道,网民纷纷点赞,整体舆论于8月15日形成舆论高点。
据不完全统计, 8月13—19日“应急管理部向云南调拨中央救灾物资支援通海地震灾区”热度最高,为100;第二是“应急部工作组现场指导协调云南通海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热度为96;第三是“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约谈贵州省六盘水市”热度为85。
在此期间,媒体关注焦点突出:一是《人民日报》发布“国务院安委办通报贵州‘8·6’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管理部向云南通海调拨中央救灾物资”等4篇新闻;二是新华社发布“应急管理部向云南通海调拨救灾物资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安委办就今年首起煤矿重大事故约谈贵州省六盘水市”等4篇新闻;三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朝闻天下”“东方时空”“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播报“应急管理部落实应急预案 严防局地成灾”“云南通海连发5.0级地震 应急管理部工作组赶赴现场”“应急管理部:精准有力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等17次。
舆情趋势图
同时,网友针对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约谈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广泛讨论。
另外,针对本周热点,《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筑牢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文章认为防灾减灾力量下沉、关口前移,背后更包含着从“救”到“防”的理念转变。防灾减灾救灾,不见得就一定是与灾害“肉搏”,更多表现为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和管理,表现为对知识经验、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考验的正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从强调提高应急救援现代化水平,到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理念;从不断增强基层自救互救能力,到让防灾减灾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与灾害斗争的每一次进步,围绕的都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得到更多来自大自然的回馈。
《新京报》发表评论“彩钢板‘逼停’京沪线 高铁沿线还有多少安全盲区”。文章认为铁路部门与高铁沿线地方政府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把高铁沿线的安全带管起来。尤其是“净空区”邻近地带不能成为安全盲区,应从制度上进行优化,加强日常监管,厘清各方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