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政
摘要: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投资管理模式和项目建设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生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PPP模式是近年来由国外引进的一种流行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其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伴随了一定的风险。本文将针对PPP的风险控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在于促进这种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PPP模式;风险;控制策略
PPP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一方面有效的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提高了投资效率,增强了资金使用效力,对于我国社会生产生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哲学角度和社会发展实际角度来看,任何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事物同时也是存在反面影响的,PPP亦然,除了对社会积极影响外,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本文将从风险控制方面进行剖析,目的在于趋利避害,促进PPP在我国的发展。
一、PPP概念及应用情况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公私合作的运营投资模式。PPP模式的参与者可以包括政府、社会资本方以及融资方等各个方面,在合同中约定好权利和义务,以及各方需要承担的责任,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最大利益的获得。
PPP模式是由国外引入,就目前在我国应用现状来看,其密切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快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营。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在PPP模式推进中,其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政府与企业双方都难辞其咎。因此,不断加强对PPP模式的研究和创新,趋利避害,规避其中风险,让其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我国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PPP项目风险分析
(一)政府决策失误的风险
这是PPP项目中一个重要的风险。首先,政府也是由众多工作人员组成,集体决策也可能出现失误,而且这种错误在所难免,是人就会犯错误。因此,政府决策失误也是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政府的决策程序不规范、缺乏对PPP项目的合作经验等原因,从而造成前期信息准备不足和对项目没有充分了解,这些都会导致政府决策有失偏颇,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从而引起PPP项目产生风险。
(二)政府信用风险
政府信用问题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问题,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政府信用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对于政府公信力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失信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尤其是针对PPP这种合作模式。其中原因众多复杂,我们在此不做分析,仅针对其中特殊情况进行说明,这种不可抗力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更是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例如,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座跨江大桥,项目进入运营期后拟采用收取通行费的形式运营。但在运营五年后,政府不顾社会资本方的强烈反对,在离收费大桥仅几公里的地方又新建了另外一所大桥,且免费通行,因此社会资本方收回投资就无从谈起,造成了巨额的亏损。
(三)项目融资风险
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方进行合作开发的一种新型项目开发模式。按照惯例,通常由政府提供开发用地以及政策,由社会资本方进行项目投资和实际运营,取得利益后可以按照比例进行科学配比利益。但这其中存在一个融资的风险,而这种风险主要是由社会资本方造成的。企业通过项目进行融资,但结果未知,虽然进行PPP项目开发的公司往往都是实力雄厚,具有较强资本的企业,但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财务紧张和融资,而对于融资结果的不确定导致PPP项目无法落实和开工。特别是2018年多部委陆续下发的各种文件,规范金融机构的同时对社会资本方PPP项目的融资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项目管理失控的情况,从而造成PPP项目的失败。
(四)不可抗力风险
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实则不大,但其作为一种潜在的风险因素,也必须加以考虑和分析。其中的不可抗力主要指自然灾害、国内形势不稳以及战争等外部因素影响。一旦出现不可抗力因素,PPP项目风险可想而知。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资本方,都无法履行相关的义务和责任。例如我国5·12的汶川地震、刚刚发生美国对于叙利亚的军事打击,这种不可抗力的发生将会直接导致PPP项目的流产。
三、PPP项目风险控制策略
(一)加强政府监管与治理,提高政府信用
针对我国而言,政府是党和国家对于社会管理的基本组织。在PPP项目中,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项目本身的监管与治理,不断提升政府信用,加强管理效力,全面推进PPP项目的落实。首先,针对PPP项目,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机构要具有足够的权限和综合监管能力。主要表现有二,第一,监管机构具有独立性,在政府管理之下,监管机构独立于其他组织存在,专门对PPP项目进行监管,权力具有独立性,独立于被监管人,不受政府其他部门管理,针对PPP项目,给予足够的权限与管理范围;第二,除了独立性,监管机构要具有综合性,针对某个PPP项目,监管机构要能够独立处理监管问题的各个领域,避免了与其他部门执法和监管出现重复和交叉,提高监管效率,保证PPP项目稳定发展,只对监管部门负责,而监管部门直接对政府负责,减少组织管理层级,提高施政效率。
此外,要加强监管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建设,保证监管机构人员的素质和德行品质。政府作为监管机构的直接上级和管理者,要不断完善监管机构建设,保证监管质量,提高PPP项目的落实力度。
(二)创新融资模式
融资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尤其是大型企业,必要的融资能够提高企业发展潜力,为企业发展助力,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PPP项目是政府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项目,通常项目规模较大,投入资金量较大,工期也较长,因此,融资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针对融资的风险因素,企业要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与方法,不断提高融资效率,保证项目的推进。首先,PPP项目有政府参与,较其他大型工程相比,其还是具有相当的保证性。企业可以通过跟当地的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由于有政府作为保障,可以获得传统金融行业的优先保障,对于PPP项目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对于PPP项目的融资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互联网获得高速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予企业发展更多的融资渠道,互聯网金融的发展让企业获得更为广阔的平台,对于实体经济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但互联网金融较传统金融行业相比,稳定性与安全性仍然存在欠缺。此外,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资产证券化、信托融资、政府引导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为PPP项目的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要合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融资,保证PPP项目的施工进度。
(三)完善PPP项目信贷防范体系
PPP项目作为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可谓是关乎国计民生。因此,保证PPP项目质量和进度,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针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双方要共同努力,将其中风险降到最低,保证项目的有效落实。
首先,以政府为主体,建立监管机构,将PPP项目落到实处,加强PPP项目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切实有效的确保项目内控机制有效发挥;其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树立风险管控意识,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做好风险预案,针对可能潜在的风险作出科学的预判,保证一旦风险出现,可以及时启动预案,不影响项目进度的情况下做好风险平稳过渡;最后,要不断完善风险控制系统,提高PPP项目风险控制能力,避免其中不必要的风险,确保PPP项目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实现政府和企业共赢,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健康的发展,为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四、结束语
PPP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讲可谓是各取所需,实现了共赢。但其中存在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不断加强PPP项目内部控制,加强政府监管,保证PPP项目的科学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具有促进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汪小勇.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控制问题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8 (02):137+139.
[2]胡丽华.广西PPP模式的政府资助与风险控制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17 (1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