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机遇

2018-09-19 10:15袁丰王玥
群众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新一轮价值链变革

袁丰 王玥

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强调指出,要抢抓技术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既带来新挑战,也蕴含新机遇。江苏主动把握和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既是作为经济、科技、教育大省的责任担当,也是新时代寻求高质量发展、重塑竞争优势、实现经济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主要趋势

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正不断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催生新供给、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继而引发经济运行模式、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群体性技术突破持续涌现。不同于以蒸汽机发明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电力广泛使用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在信息、生命、装备、材料、能源、空间、海洋等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呈现多点突破、群体推进态势,全球科技中心和创新中心呈现分散化、多极化趋势。大量新技术的涌现与发展,也推动了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和产业化进程,新一代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约而同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战略聚焦的重点领域。

科技和产业多元深度融合。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日益交叉融合,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正在重新定义和不断重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范式。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再造,不断催生新产品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工艺水平、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产业之间边界逐渐打破和日趋模糊,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向上游的研发设计以及下游的销售和服务领域拓展。

绿色智能成为产业发展新潮流。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业的出现,正在改变企业生产方式、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市场需求和供给。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绿色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以节能、安全、环保为核心的绿色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产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强调个性化、品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消费需求成为流行趋势,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方式日渐深入人心,并开始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

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从先导性到普适性发展,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渗透到产品研发、生产、分配、消费、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新产品研发和进入市场的时间大幅缩短。大企业主导的“集中生产、分散消费”的传统产业组织模式逐渐退潮,大规模定制生产和小型化、个性化、网络化协同制造成为产业组织的新方向,并推动形成基于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动态感知的柔性化产业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

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并行不悖,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培育的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多点突破、群体推进的趋势特征,打破了以往产业变革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垄断的局面。江苏已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并形成了产业先发优势。江苏可以结合新产业先发基础和全球消费市场重构,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障碍,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带动能力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产业。同时,积极运用新材料、信息、智能等新技术改造装备、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工艺水平、竞争力和附加值。

二是全球价值链重组的机遇。价值链是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中最为关键的链条之一,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80%以上的贸易是通过全球价值链组织的。现有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通过抓住前几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占据全球价值链的研发、品牌、贸易等核心环节,控制了价值链的财富流向和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基本确立了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地位。但是江苏企业总体上处于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等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且面临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风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新定义了核心产业,为重构全球价值链和重塑江苏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提供了契机。特别是江苏通过培育符合未来潮流的新产业,有利于在全球产业结构重构中占得先机,通过核心技术、技术标准、品牌运营等协调全球价值链,掌握产业发展和财富分配的主动权。

三是人才集聚和回流的机遇。人才是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和扩散,也将带来新一轮的全球人才流动和人才格局的洗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环境的日益改善,對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特别是留学人才回流态势迅猛,2017年突破48万人。江苏是我国科教强省和人才大省,人才资源总量达1232.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717.6万人和358.2万人,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江苏未来要进一步结合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突出人才引进和培育重点,大力引进关键技术人才和产业化人才,推动人才的规模、质量、结构与江苏转型升级和新产业要求相适应。

当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给江苏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例如,江苏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仍较薄弱,“卡脖子”现象没有根本缓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华技术封锁和禁运加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困难重重;依靠低成本要素组合优势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发展新动力仍处于培育孕育阶段,面临“稳增长”和“转动力”的双重压力;体制机制方面的掣肘依然存在,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

在把握新机遇中增创江苏发展新优势

当前,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机遇,因地制宜制定应对策略,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强竞争新优势,是实现江苏经济新跨越的重要方面。

第一,做好“创”文章,聚焦关键领域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和核心任务。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和时代潮流,江苏要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先进的实体经济基础,加强基础创新、应用创新、集成创新,打造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科学发展已经进入了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源头作用愈加凸显,国家已经在北京、上海、合肥设立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江苏作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省份,立足长远发展,可以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资源生态环境、智能电网等领域,全力加强综合性科学创新工作。通过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不断提升江苏的原始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引擎的引领作用。

同时,面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立足纳米技术、物联网、石墨烯、智能装备等优势领域,依托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城市建立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鼓励依托创新中心城市建立多领域科技研发联盟、产业链联盟、市场合作联盟、技术标准联盟,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抢占全球价值链和新一轮国际分工的高端位置。

第二,做好“融”文章,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的交叉融合,也必然带来产业发展的串联融合。紧跟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江苏可以发挥产业门类完备、各地资源禀赋各异和发展阶段不同的特点,按照全产业链整合一、二、三产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整合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盈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依托江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基础,加强产业间融合创新,推动三次产业特色化、服务化、智能化发展。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区域间、产业间、产业内部深度融合发展和分工合作,鼓励围绕全产业链或者产业链的部分环节,培育“大而强”的企业集团和产业以及“小而美”的企业集群。同时,鼓励龙头和骨干企业跨界整合,培育一批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的产业集成骨干企业。

第三,做好“用”文章,加强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江苏要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结合人民群众需求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日常生活、旅游等消费市场,为新产业发展培育市场空间。比如,通过新能源汽车与城市公交对接,发展新能源大巴等;抢抓污染防治机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同时,可以在城市公共交通、医疗卫生保障、科教文体场馆、环境治理、休闲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中,积极运用本地企业的产品、技术等,提供企业产品展示与消费的空间。

同时,要多方式、多途径积极开拓市场。政府或行业组织应通过互联网、展销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荐江苏特色产业和商品,提升江苏制造和服务的知名度。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商品销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特别是鼓励“小而美”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等形式宣传和销售产品,积极拓展农产品、旅游、家纺、工业品等电子商务市场。

第四,做好“才”文章,培育产业发展核心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离不开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梯队。要抢抓人才回流和外国人才来华工作机遇,通过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和拓宽招引渠道,集聚一批国际国内高端创新、产业和管理人才。凭借外资外贸优势,依托国际中介机构、驻外办事机构、本地跨国公司等资源,建立国际人才招引网络体系,撬动“外资”带动“外智”来江苏创新创业。创新人才招引方式,依靠江苏产业、科教资源优势,通过“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专业+产业”模式等方式招引人才。

同时,鼓励企业建立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目的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行“人才+项目”培养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级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项目,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引导和支持企业相关人才到上海、北京以及境外参加国际惯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推进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企业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等平台建设,培养一批与市场接轨的实用性人才。

第五,做好“配”文章,优化和创新产业发展环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要靠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创新机制和创新主体。重点加大财政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新产業的扶持力度,落实国家支持创新税收政策,研究探索鼓励创新创业的普惠税制。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股权融资,探索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母基金、股权代持基金,探索建立人才开发银行、技术银行等新型融资模式。支持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加大政府对创新产品的采购。探索从行业类别、投资强度、节能环保等方面制定差别化产业投资政策,创造公平、公正和透明的产业政策环境,提高企业对产业政策的可预见性。深入推进投资便利化,借鉴上海等自贸区成功经验,探索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市场化运营水平。培育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的园区运营商(组建开发公司或聘请市场化中介机构、企业),全面负责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土地开发和经营等工作,提升园区开发建设效益和服务质量。积极建设检测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公共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营模式,鼓励中介机构和企业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平台的市场化运营水平。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

猜你喜欢
新一轮价值链变革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新一轮高考备考备忘录
中国加大力度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变革开始了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将新一轮土地改革纳入法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