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
作为民生产业,中国纺织业向来走在产业扶贫之前列!“纺织行业较早地投身市场经济,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产业集聚,构造了完整的产业链,为扶贫工作奠定了产业基础。”上月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举办的“全国纺织产业精准扶贫推进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表示,今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中纺联把“产业精准扶贫”列入了重点工作计划,今后还要成立相应机构。下一步,中纺联将在国务院扶贫办及有关部门指导下,密切协作、积极参与和动员各方力量,继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
对于纺织行业扶贫工作成绩的取得,高勇表示,纺织行业积蓄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敢做敢当、有胆有识的企业家,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贡献。行业有一支能吃苦能打勝仗的技术人才和工匠队伍,解决了贫困人口就业后的技能提升问题。
关于纺织行业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中纺联会长孙瑞哲也曾表示,纺织行业是重要的民生部门,行业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供了丰厚的薪酬收入,而且产业发展直接惠及“三农”。目前,全行业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且大部分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全行业每年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和数千亿元现金收入,每年使用国产天然纤维原料约900万吨,为农村、农民、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全国百强县域经济中大部分是以纺织为主业发展起来的。各种特色、民族、非遗纺织制造产业的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提供了重要途径,特别是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实现了区域间资源有效对接,激活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潜力。
就在本月中旬,中纺联副会长孙淮滨率调研组赴云南玉溪红塔区,实地考察了当地小龙茵绣娘基地。同行调研的首创集团还与小龙茵基地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意向绣品订单金额达60万元。在孙淮滨看来,各地纺织非遗传承基地的建立,可以有效对接商业平台,这对于增加当地绣娘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以及非遗的传承和精准扶贫,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在接下来的3年脱贫攻坚战中,纺织业必定一如既往地冲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