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寒燕
为了更深入了解学生状况,春天的某个夜晚,我和同事踏上了家访之路。
小陈同学生长在一个特殊家庭。父亲三年前离家出走,母亲大脑受过伤,没有文化。小陈的生活和学习基本上由爷爷奶奶负责。爷爷很健谈,一直和我们讲述孩子学习的困难,奶奶在旁边插话,说爷爷教育孩子没有耐心。妈妈则在一边笑着,从头至尾没有说话。
从爷爷奶奶的话语中,我明白了,小陈之所以胆小、不爱学习,是奶奶过于疼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了,甚至包括小陈的作业。
我布置的作文题,只要小陈不会写,奶奶就把作文要求拍下来,传给远在外地的姑姑,让姑姑把作文写好了,用手机拍照发过来,再让小陈抄写。所以每次作文,小陈都写得不错。有一段时间,我还以为孩子上了补习班。直到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小陈的作文一字未写,我才知道他其实不会写作文。
我跟爷爷奶奶讲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告诉他们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此外,我跟他们说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告诉他们在平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两位老人不住地点头。
接着,我提出参观孩子的书房。奶奶有些不好意思,说:“孩子写作业就在阳台上放张桌子,有时在饭桌上,书房太小了。”走进书房,逼仄的小屋子,只有一个靠墙壁的书架,每一个格子里都堆放着杂物,几本书被可怜地挤在一个小格子里。我提议他们将书房收拾一下,多为孩子买些书,爷爷奶奶点头答应。
走出小陈家,我松了口气,但心里总觉得有块石头沉甸甸地压着……
说起小郭同学,任课老师都摇头。小姑娘长得机灵可爱,但学习习惯很不好,作业拖拉,上课时喜欢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每次测试,成绩总是不理想。班主任联系了家长多次,但家长工作忙,无暇配合老师的要求。
“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在预定的时间里,我和几位任课老师来到了小郭的家。看见我们来了,爸爸妈妈连忙起身招呼。
轻轻推开小郭的书房,小郭正在写作业,她没有坐在凳子上,而是趴在书桌上。墙壁上贴着好几张“保证书”。保证书上的内容很多,如保证要自觉学习,不惹父母生气,按时完成作文之类的。小郭看见我在看她的“保证书”,脸一下子红了,这样的“保证书”在学校她也写过。
妈妈在一旁解释,因为大人忙,就让孩子回家后自己待在书房里写作业,但孩子每次都磨磨蹭蹭,经常到晚上十一点才能写完。对此爸爸非常生气,一生气就大呼小叫,甚至出手打她。爷爷奶奶看不过去,和爸爸争论,结果一大家子人为这个孩子伤透了心……
我给郭妈妈提出一些建议:工作之余,尽量多陪陪孩子,周末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在家里营造其乐融融的氛围,可以玩些亲子游戏,比如成语接龙、猜谜语等……小郭的妈妈一边听,一边点头跟我道谢。我知道,妈妈道谢不光因为我的建议,而是我愿意走进她的家门,和她并肩,一起关注孩子的教育。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孩子都是阳光向上的,家长也都是极为配合学校的,如何让三方联系起来,将教育效果最大化,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明天,我们还将走在家访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