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9日,邓小平关于轿车可以合资的指示传到上海时,正值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率领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赴欧洲考察访问。在欧洲途中,代表团接到了国内打来的电话,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
德国街头邂逅大众
中国代表团抵达德国后,首先去的地方是奔驰公司总部所在地斯图加特,其目的是要考察奔驰汽车公司。在斯图加特街头,中国代表团惊讶地发现,除了极少数的奔驰外,满街跑的汽车基本上都是顶着大众车标的甲壳虫和高尔夫。代表团的人员向奔驰公司询问这些汽车的制造商是谁,奔驰公司向中国客人介绍,这些车都是来自狼堡的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周子健立刻决定:到狼堡去。
抵达狼堡后,代表团徒步从火车站赶往大众厂南部的一个大门。借助于翻译,周子健向当班的警卫做了如下的自我介绍:“我是中国的机械工业部部长,想与大众公司的负责人对话。”
那名警卫面对着身穿中山装徒步来到的中国部长惊讶不已。那天,正巧负责销售的大众公司董事施密特博士在公司。中国政府和大众的对话便由此开始。
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11月20日,在参观德国大众公司的预备会上,上海机电局局长蒋涛向周子健部长建议:能否在参观后的座谈会上提出与上海合资合作经营轿车厂的意向?周子健同意了这个建议。
狼堡,德国大众轿车生产厂。车间里设备密集,工人劳动有条不紊,流水线上闪亮的轿车排着队,一辆一辆驶下装配线。眼前的景象使代表团的成员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轿车生产。站在一辆辆驶过的轿车面前,蒋涛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上海汽车厂,两相对比,令人汗颜。
参观完毕后,主客双方进入会议室。蒋涛抓住机会对大众公司董事施密特提出:希望大众公司能够与上海汽车公司合作经营轿车厂。中方翻译的话音一落,施密特先生就热烈响应,他将双手高高举向空中,大声地说:“我双手赞成”。施密特说:“大众汽车正和另一国家(韩国)商谈在亚洲合作建厂问题,如果中国愿和大众汽车合作,那么大众汽车将放弃与那个国家商谈的项目。并且,大众汽车愿意出资金,也愿意转让技术,将大众汽车研制的最新车型提供给上海选择。”
施密特的表态令在场的所有人尤其是中方来宾振奋。中国代表团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时任机械工业部外事司司长的江泽民。此行考察,江泽民担任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的秘书长。会见一结束,江泽民立刻亲自对蒋涛交代:“此事极为重要,你们千万不要放过这一机遇,回国后要抓紧向中央各部委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
蔣涛回来后立即向上海市领导汇报了德方的表态,在场的上海市领导一致同意,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汪道涵立即指示:“这一项目由蒋涛负责,组织班子着手准备对外谈判。”
得知上海的安排后,一机部立即向德国大众公司发出邀请,请他们派人到中国上海洽谈,德国大众公司也立即派出代表来华,从此,中德双方拉开了谈判的序幕。
虽然上海方面开始了与德国大众的接触,但当时中方的合作对象并没有锁定德国大众,眼光还在美、日、法等其他大型轿车公司扫描,希望找到更心仪的合作伙伴。
再度远赴重洋
1979年元月初,上海提出赴美与通用汽车公司洽谈合资经营的方案。得到中央的首肯后,1979年3月6日至4月16日,饶斌(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汽车总局局长)率领以上海汽车工业代表为主的中国汽车工业代表团,赴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进行考察,谈判合资经营事宜。
面对中方合作的要求,美国通用公司的回应是:中方生产部分汽车零部件,再由他们提供其余的零部件在中国装配,产品纳入他们的世界生产体系,这如同通用雇用一个帮他们打工的小伙计,离中方自己生产轿车并要出口创汇的想法相差万里;而极为精明的日本汽车公司奉行的是“只卖商品,不卖技术”,他们更不愿意用自己的技术去培养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法国的雷诺和雪铁龙倒是有积极性,但他们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市场和中方的想法,提供的车型不适合中国的市场。
中国代表团的考察活动断断续续持续了近2年之久,但这次全球环游“选秀”毫无成果,日本、美国等各大汽车公司相继拒绝了他们。
这些西方大公司拒绝中方的原因很简单,中方的合作内容让他们无法接受。蒋涛说:“我们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坚持了以下几条原则:首先是能提供适合我国市场需要的先进车型;其次是能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共同建设完整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对方在国际上已具备有较强的竞争力,并能参与商品出口以解决外汇平衡;第三,同意对横向零部件企业提供技术帮助,加快零部件国产化。”
对照中方的条件,多数外国大汽车企业不屑一顾。他们认为,出牌要对等,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如此落后,市场环境是如此糟糕,市场容量是如此有限,中国完全没有发展轿车的基础与条件,中方凭什么开出如此高的要价?他们对中方说:你们没有必要自己生产轿车,进口我们的产品就行了。
德国大众公司是这些西方国家中的另类,相比较其他西方大公司而言,德国大众公司是惟一愿意提供最新技术又愿意投入资金的大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饶斌认为,还是德国大众的条件较好,这才选定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作为谈判伙伴。
原上海大众总经理仇克回忆道:德国大众公司的代表博诗到上海主要是我接待的。我们也很清楚,德国大众派他来是了解中国情况,探讨合作条件。他来了后,先是参观了上海汽车厂。我告诉他,我们的要求是: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建成年产15万辆的合营企业,主要是出口。
合作成功
接下来就是1979年4月饶部长率领中国汽车工业代表团访问大众,他们特地安排了代表团参观每天生产3700辆轿车的狼堡轿车厂、高尔夫轿车的自动装配线,还看了技术中心、试车场、碰撞试验室等,以及他们正在生产的各种车型的展览大厅。参观完后,大众公司董事长再次重申,他们愿意和中国合作,在上海建设现代化轿车厂,还提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愿意帮助我们发展零部件,并同意整车返销60%。代表团一行都认为大众公司提出的条件比较实际,可信度较高,符合我们国家的要求。
后来,德国大众又派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由纳德布什带团。他们这次带来的情况是:他们是想在亚洲寻找合作伙伴,第一家找到了伊朗,双方谈得很深入,后来因为伊朗国内动乱而取消。现在正在谈的是韩国,韩国有许多条件是大众公司愿意接受的:首先是国家体制,韩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次,韩国轿车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第三,韩国人做事情非常“拼命”。
但他们仍然愿意跟中国合作,主要是看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而这正是韩国所缺乏的,因此,他们最终将中国定为合作伙伴。
从此,上海和德国大众开始了艰苦曲折起伏不断的长达6年的马拉松式合资谈判。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十几亿勤劳的人民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使得德国大众将目光投向中国。
在当时,与中国合作无疑是大众公司最大最重要的战略布局,力促德国大众与中国合作的有两个人,一位是大众公司董事施密特,就是他首先做出了与中国合作的决定。2年后,卡尔·哈恩博士接任大众公司董事长后,将大众公司与中国的合作进一步推广,最终使得中国成为大众公司最大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