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联合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

2018-09-18 09:24王冬燕刘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王冬燕 刘慧

【摘 要】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KD)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DK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益肾化湿颗粒,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U-T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试验组TG、LDL-C更为明显 (P<0.01)。试验组U-T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U-TP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联合益肾化湿颗粒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脂质代谢,改善肾脏损伤,又能减少蛋白尿。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益肾化湿颗粒;脂质代谢紊乱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5-0126-0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临床以持续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1-2]。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病机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升高水平与尿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相关[3]。高脂血症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肾脏损伤,异常升高的脂质是糖尿病肾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4],改善脂质代谢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应用西药联合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血脂水平及蛋白尿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肾病科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1名,女性19名;年龄47~65岁,平均(58.36±8.72)岁;病程7~15年,平均(8.6±2.3)年。治疗组男性22名,女性18名;年龄48~64岁,平均(57.24±8.48)岁;病程8~14年,平均(8.4±2.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5]和Mogensen等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6],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持续尿蛋白0.5~3g/24h,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均在正常范围,临床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确诊为1型糖尿病,活动性肝炎,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合并尿路感染、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肿瘤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基础治疗: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胰岛素控制血糖,降压药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大连),国药准字H10950224),降脂药物为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66)每次20mg,每日1次。

1.3.2 试验组 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益肾化湿颗粒(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250)每次10g,每日3次,饭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

1.4 检测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检测下列指标。患者24h尿蛋白定量(U-T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

1.5 疗效评价标准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脂血症疗效评价标准[7] 制定。显效:血脂(TG、TC、LDL-C)一项(或以上)指标下降超过20%;有效:血脂一项(或以上)指标下降超过10%~20%;无效:血脂指标下降不到10%或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U-TP、TG、TC、LDL-C比较 两组治疗前U-TP、TG、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试验组TG、LDL-C更为明显 (P<0.01)。试验组U-T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U-T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有1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糖尿病代谢紊乱的突出表现。高脂血症不仅直接参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并發症的发生,血浆中高水平的脂类还可造成肾组织脂肪沉积、系膜扩张及肾小球硬化,并且可以直接损伤足细胞,使肾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加重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8-9]。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改善脂质代谢对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极为重要。

目前西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其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从而降低血清LDL-C的水平,但他汀类药物可出现肌溶解、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10]。贝特类作为二线药物能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从而降低血清TG水平,但同时又会升高血清肌酐的水平,且和猝死、胰腺炎及静脉血栓等相关[11]。

中医古代文献无“血脂异常”病名,现代研究提示,高脂血症与痰、湿、瘀相关,而2型糖尿病合并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证型以湿热、痰浊最为常见[12-13]。痰湿化生与脾虚相关,从健脾化湿入手可改善高脂血症。益肾化湿颗粒源自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方中人参、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利水消肿,白术、茯苓、泽泻、半夏健脾祛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柴胡升清,黄连清热,白芍敛阴,陈皮行气,生姜、大枣、甘草健脾益气。全方起到升阳健脾,益肾化湿,利水消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黄芪、黄连、半夏、茯苓、陈皮、泽泻、丹参等都有明确的降血脂的作用[14]。

本研究表明,益肾化湿颗粒能降低TG、TC、LDL-C水平,能减少蛋白尿,提示益肾化湿颗粒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脂质代谢,改善肾脏损伤,达到减少蛋白尿的作用。但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益肾化湿颗粒能否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长期预后,亟待更大样本、长疗程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KDIGO. 201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Kidney Int Suppl,2013,3(1):1-150.

[2]中華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11):792-801.

[3]李军辉,程东生,王锋,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异常与尿蛋白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6,50(3):478-482.

[4]Guebre-Egziabher F,Alix PM,Koppe L,et al. Ectopic lipid accumulation: A potential cause for metabolic disturbances and a contributor to thealteration of kidney function[J]. Biochimie,2013,95(11):1971-1979.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6]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4-1434.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8]Kiss E,Kranzlin B,Wagenblabeta K,et al. Lipid droplet accumu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hyperglycemia-induced renal damage: prevention by liver X receptors[J]. Am J Pathol,2013,182(3):727-741.

[9]Martinez-Garcia C,Izquierdo A,Velagapudi V,et al. Accelerated renal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glucolipotoxic mouse model[J]. Dis Model Mec,2012,5(5):636-648.

[10]Maggo SD,Kennedy MA,Clark DW.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pharmacogenetic variation on the effects of statins[J]. Drug Saf,2011,34(1):1-19.

[11]Jun M,Foote C,Lv J,et al. Effects of fibrates on cardiovascular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J]. Lancet,2010,375(9729):1875-84.

[12]闻莉,刘松林,梅国强.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证型颁及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3): 220-221.

[13]徐晖,张英来.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血脂关系[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6):846-847.

[14]张勇,尚德静,李庆伟.中药降血脂的研究进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2):201-205.

猜你喜欢
糖尿病肾病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