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需要这样一部电影

2018-09-18 20:18置我山窗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西东西南联大师生

置我山窗

生活对他们来说从来都没有容易过,但他们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慷慨。

——罗琳斯

在2018年初上映的《无问西东》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电影。它是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献礼片,片名取自于清华大学校歌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初心、关于勇气、关于选择的故事。其中既有民国时期的精神求索,抗战时期的英勇为国,又有变革时期的矛盾与挣扎,以及现代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下的迷惘踟蹰。它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年轻人做出的选择,和选择下透露出的中国最高学府的精神传承与无畏风骨。

同时,《无问西东》是一部有争议的电影,除了叙事结构的复杂之外,它还带了些许的“不合时宜”——

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有一句描述:“一些人过着一种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分明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有意义,却没有力量去追求。”这种无欲无求、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打上“佛系”的标签,在年轻人中俨然成了主流。

这部电影却要执着地向大家提问:“你是否遵从了本心做出选择,如果提前了解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电影的很大一部分情节落在抗战时期。长达8年的时间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共同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高峰。不过电影中与西南联大有关的第一个镜头,不是俨然的校舍,言笑晏晏的鸿儒,而是一列列车队,一群群风尘仆仆的年轻人。

在校址南迁的路途中,师生们平均每天跋涉30多公里。他们换上草鞋,戴着大草帽,脸上积着厚厚的尘土,只有一双双清亮的眼睛,透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

Tip:西南联大诞生在中华民族最动荡、最危机的时刻。日寇攻入北京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址都沦为日寇的大本营,三分之二的南开大学毁于炮火之中。为了保护重要的教育资源,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数次南迁,上千师生携书籍、仪器行走了7500公里,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地球的半径。

国难当头,窗明几净的教室成了奢求——西南联大的校舍只有图书馆屋顶使用了青瓦,教室和实验室用的是铁皮屋子,其他都是茅草房。

电影中有一幕,一位老教授正在上课,外面的雨势渐盛,雨滴砸在铁质的屋顶上,像是烧开的水在铝制水壶中沸腾,声音一层高过一层。最后,教授索性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静坐听雨”。于是学生们纷纷推开窗户,窗外的雨声、风声、朗朗读书声、孩子的打闹声,乃至池塘边垂钓老翁丢下的一粒鱼饵的声音,都和谐地连在一起,组成了一支雨中交响乐。

Tip:这浪漫的一幕曾真实发生在西南联大的课堂上。但到了抗战后期,联大的经费越发紧张,连铁皮房顶都卖掉了,换上了清一色的茅草屋顶。每次下雨时,大家只能打着伞上课。

西南联大的师生还时刻有生命危险,电影中展示了西南联大师生“跑警报”的日常。当防空警报响起时,同学们熟练地收拾起标本、书籍、实验器材,扶着教授,在弹药乱飞的环境中向山谷中躲去。“见机而作,入土为安。”陈寅恪的一句戏语,是战火纷飞年代的真实写照。

可是,战火毁灭了建筑,却毁不了课堂。在那片山谷中,有人谈经论道,有人吟诗说史。左边的学生学习着恐龙的结构,右边的学生在《庄子》的世界里畅谈遨游,连连的炮声打断不了笳吹弦诵,翻飞的尘土阻挡不了薪火相传。

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西南联大走出的人才在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动力學方面都取得了世界级的突破,并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诞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Tip:西南联大的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

那时候的西南联大,虽然没有清华的礼堂、北大的红楼,却有中国通史老师吴晗、国文老师陈寅恪、数论老师华罗庚、公共伦理学老师冯友兰、物理老师吴有训……在既没有桌椅也没有灯光的防空洞里,蒋梦麟用英文写出名著《西潮》;在拥挤地住着六个人的茅草屋里,华罗庚写出代表作《堆垒素数论》;钱穆写下了《国史大纲》;王力写下了《中国现代语法》……

此外,在西南联大8000多名学子中,走出了近1000名抗日战士。电影中由王力宏饰演的西南联大学子沈光耀,虽然有殷实的家境,有慈爱的父母,但是面对着遍洒黎元血的土地,他还是留下一句“妈妈,对不起”,毅然地走上了战场。

他牺牲后,母亲翻开他的遗物,那是一本素描。里面画着球场上飞扬的少年,街畔孩子的笑脸,少女窈窕的背影,还有母亲煮的枸杞莲子汤……这些都是被沈光耀小心翼翼珍藏起来的“美好”。如果当时,他胆怯一点,后退一步,他可以画下去,一直画下去……

“没有足够的兵器,且使我们的鲜血去;没有热情的安慰,且拿我们的热血去;热血,是我们唯一的剩余。”牺牲在战场上的诗人缪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而这也是如沈光耀般的爱国青年的真实写照,是无数西南联大师生的心灵选择。

抗战初期,在中日两国经济及军事实力的差距面前,很多读书人都不太相信,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西南联大的师生却拥有“坚持抗战的决心”,坚信正义必胜,并为中国的科技文化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他们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这种精神:“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猜你喜欢
西东西南联大师生
西南联大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无问西东 只因一个热爱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