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18-09-18 03:58
诗歌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验诗人诗歌

施茂盛诗歌本身的复杂性,让他的写作获得了汉语的现代性品质。他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言词—世界—心灵”所组成的动态、开放体系里。相对于时下的各种写作,施茂盛的诗歌表现出了同时对于语言、世界、灵魂的关注,因而其诗歌呈现出了综合性诗学的特点:既非单纯的语言诗,也非专注于灵魂的写作;同时,他在处理诗与现实的关系这一难题时,较成功地绕开了道德伦理的陷阱。但应该强调的是,对于诗人而言,他诗歌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对于“心”的关注,这是他写作的一个强力支点:他以内心外化世界,同时心外世界被内心化,然而,这绝不可以被简单地视为表现主义艺术。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诗歌里,思想的硬冲、硬着陆,会不会造成感性的脱节,这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阿蘅的诗歌,从表面上看,具有优雅情调。往往,这样的写作被认为有某种趣味主义倾向。但实际上,她的写作远非这个标签所能定住。她的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对阅读的仰仗,对她而言,写作具有某种后现代的游戏性质,或者说,是一种罗兰·巴特意义上的“文之悦”。她将阅读经验和个人经验,通过考究、典雅的用词,编织成赏心悦目的文本。然而,读者將会发现,这两种经验不但将诗歌的时空打得更开、更大、更远,而且,它们也奇妙地融为一体,最后化为具有普遍性的生命经验。她能够得以如此,还得借由她对世界、词语的敏感,对诗歌节奏的把控:它的轻细的节奏,它的碎碎念。

梁震的诗歌,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对平凡生活的敬重,因此,平凡的日常生活,成为他的写作最主要的题材来源,而且,诗人也乐意将自己的诗歌坐实在世俗生活中。除了日常性之外,读者将会发现,他的诗歌还有着当代诗歌许多的其它特点,比如叙事性、故事化、个人化,甚至伦理化。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诗歌的现代品质:他不但是写当下的生活,而且也具有当下诗学特点。他的大多数诗歌所书写的内容,涉及到了青春、爱情、亲情、时光……然而,读者也有理由要求,他在写作时,不仅仅将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同时,也可以对语言自身给予多一点关注。

——李秀丽

施茂盛诗歌本身的复杂性,让他的写作获得了汉语的现代性品质。他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言词—世界—心灵”所组成的动态、开放体系里。相对于时下的各种写作,施茂盛的诗歌表现出了同时对于语言、世界、灵魂的关注,因而其诗歌呈现出了综合性诗学的特点:既非单纯的语言诗,也非专注于灵魂的写作;同时,他在处理诗与现实的关系这一难题时,较成功地绕开了道德伦理的陷阱。但应该强调的是,对于诗人而言,他诗歌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对于“心”的关注,这是他写作的一个强力支点:他以内心外化世界,同时心外世界被内心化,然而,这绝不可以被简单地视为表现主义艺术。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诗歌里,思想的硬冲、硬着陆,会不会造成感性的脱节,这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阿蘅的诗歌,从表面上看,具有优雅情调。往往,这样的写作被认为有某种趣味主义倾向。但实际上,她的写作远非这个标签所能定住。她的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对阅读的仰仗,对她而言,写作具有某种后现代的游戏性质,或者说,是一种罗兰·巴特意义上的“文之悦”。她将阅读经验和个人经验,通过考究、典雅的用词,编织成赏心悦目的文本。然而,读者將会发现,这两种经验不但将诗歌的时空打得更开、更大、更远,而且,它们也奇妙地融为一体,最后化为具有普遍性的生命经验。她能够得以如此,还得借由她对世界、词语的敏感,对诗歌节奏的把控:它的轻细的节奏,它的碎碎念。

梁震的诗歌,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对平凡生活的敬重,因此,平凡的日常生活,成为他的写作最主要的题材来源,而且,诗人也乐意将自己的诗歌坐实在世俗生活中。除了日常性之外,读者将会发现,他的诗歌还有着当代诗歌许多的其它特点,比如叙事性、故事化、个人化,甚至伦理化。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诗歌的现代品质:他不但是写当下的生活,而且也具有当下诗学特点。他的大多数诗歌所书写的内容,涉及到了青春、爱情、亲情、时光……然而,读者也有理由要求,他在写作时,不仅仅将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同时,也可以对语言自身给予多一点关注。

——李秀丽

王国维曾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間词话》)。在王国维的语境中,“写”即是情感之投入,而“观”则是审美之静观,“写”与“观”也即“入”与“出”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够创造出融情感与智性为一体的更为复杂、丰富和更有力量的诗歌。

田君的这组诗歌与他以往的诗作不尽相同,不同之处是诗人所书写的不再是空泛的情绪表达,而是有了更实质性的内涵表达。“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组诗贴近山区生活、贴进土地,作者用平朴的语言,更低的视觉写出了独属于他自己的驻村之思。在日常生活的叙写过程中,他能够随时保持着自我的独立与清醒,保持着他审美应有的立场与距离,在细致描述的同时,还有着辨析与理性,已经超越了情绪化和私密化,是一种抒情与理性交相辉映的诗写。

诗人田君有幸扎根在大别山区,这里是鄂、豫、皖三省的交汇之地,延绵二百七十多公里的山脉广袤富庶,庇佑的同时也形成某种遮蔽,现代文明思想与陈旧不变的乡村观念之间的碰撞,带来一位诗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也就在所难免,诗人记录着他的一次次的深入,在“入”和“出”之间,诗人观察和思考,那些交叉的路“像一根无限延伸的绳索”,引起他对大地未知的解析的愿望,而引动他内心向往的,是不断地踏上那通往理想家园的探索之路。

——微蓝

施茂盛诗歌本身的复杂性,让他的写作获得了汉语的现代性品质。他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言词—世界—心灵”所组成的动态、开放体系里。相对于时下的各种写作,施茂盛的诗歌表现出了同时对于语言、世界、灵魂的关注,因而其诗歌呈现出了综合性诗学的特点:既非单纯的语言诗,也非专注于灵魂的写作;同时,他在处理诗与现实的关系这一难题时,较成功地绕开了道德伦理的陷阱。但应该强调的是,对于诗人而言,他诗歌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对于“心”的关注,这是他写作的一个强力支点:他以内心外化世界,同时心外世界被内心化,然而,这绝不可以被简单地视为表现主义艺术。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诗歌里,思想的硬冲、硬着陆,会不会造成感性的脱节,这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阿蘅的诗歌,从表面上看,具有优雅情调。往往,这样的写作被认为有某种趣味主义倾向。但实际上,她的写作远非这个标签所能定住。她的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对阅读的仰仗,对她而言,写作具有某种后现代的游戏性质,或者说,是一种罗兰·巴特意义上的“文之悦”。她将阅读经验和个人经验,通过考究、典雅的用词,编织成赏心悦目的文本。然而,读者將会发现,这两种经验不但将诗歌的时空打得更开、更大、更远,而且,它们也奇妙地融为一体,最后化为具有普遍性的生命经验。她能够得以如此,还得借由她对世界、词语的敏感,对诗歌节奏的把控:它的轻细的节奏,它的碎碎念。

梁震的诗歌,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对平凡生活的敬重,因此,平凡的日常生活,成为他的写作最主要的题材来源,而且,诗人也乐意将自己的诗歌坐实在世俗生活中。除了日常性之外,读者将会发现,他的诗歌还有着当代诗歌许多的其它特点,比如叙事性、故事化、个人化,甚至伦理化。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诗歌的现代品质:他不但是写当下的生活,而且也具有当下诗学特点。他的大多数诗歌所书写的内容,涉及到了青春、爱情、亲情、时光……然而,读者也有理由要求,他在写作时,不仅仅将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同时,也可以对语言自身给予多一点关注。

——李秀丽

施茂盛诗歌本身的复杂性,让他的写作获得了汉语的现代性品质。他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言词—世界—心灵”所组成的动态、开放体系里。相对于时下的各种写作,施茂盛的诗歌表现出了同时对于语言、世界、灵魂的关注,因而其诗歌呈现出了综合性诗学的特点:既非单纯的语言诗,也非专注于灵魂的写作;同时,他在处理诗与现实的关系这一难题时,较成功地绕开了道德伦理的陷阱。但应该强调的是,对于诗人而言,他诗歌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对于“心”的关注,这是他写作的一个强力支点:他以内心外化世界,同时心外世界被内心化,然而,这绝不可以被简单地视为表现主义艺术。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诗歌里,思想的硬冲、硬着陆,会不会造成感性的脱节,这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阿蘅的诗歌,从表面上看,具有优雅情调。往往,这样的写作被认为有某种趣味主义倾向。但实际上,她的写作远非这个标签所能定住。她的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对阅读的仰仗,对她而言,写作具有某种后现代的游戏性质,或者说,是一种罗兰·巴特意义上的“文之悦”。她将阅读经验和个人经验,通过考究、典雅的用词,编织成赏心悦目的文本。然而,读者將会发现,这两种经验不但将诗歌的时空打得更开、更大、更远,而且,它们也奇妙地融为一体,最后化为具有普遍性的生命经验。她能够得以如此,还得借由她对世界、词语的敏感,对诗歌节奏的把控:它的轻细的节奏,它的碎碎念。

梁震的诗歌,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对平凡生活的敬重,因此,平凡的日常生活,成为他的写作最主要的题材来源,而且,诗人也乐意将自己的诗歌坐实在世俗生活中。除了日常性之外,读者将会发现,他的诗歌还有着当代诗歌许多的其它特点,比如叙事性、故事化、个人化,甚至伦理化。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诗歌的现代品质:他不但是写当下的生活,而且也具有当下诗学特点。他的大多数诗歌所书写的内容,涉及到了青春、爱情、亲情、时光……然而,读者也有理由要求,他在写作时,不仅仅将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同时,也可以对语言自身给予多一点关注。

——李秀丽

王国维曾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間词话》)。在王国维的语境中,“写”即是情感之投入,而“观”则是审美之静观,“写”与“观”也即“入”与“出”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够创造出融情感与智性为一体的更为复杂、丰富和更有力量的诗歌。

田君的这组诗歌与他以往的诗作不尽相同,不同之处是诗人所书写的不再是空泛的情绪表达,而是有了更实质性的内涵表达。“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组诗贴近山区生活、贴进土地,作者用平朴的语言,更低的视觉写出了独属于他自己的驻村之思。在日常生活的叙写过程中,他能够随时保持着自我的独立与清醒,保持着他审美应有的立场与距离,在细致描述的同时,还有着辨析与理性,已经超越了情绪化和私密化,是一种抒情与理性交相辉映的诗写。

诗人田君有幸扎根在大别山区,这里是鄂、豫、皖三省的交汇之地,延绵二百七十多公里的山脉广袤富庶,庇佑的同时也形成某种遮蔽,现代文明思想与陈旧不变的乡村观念之间的碰撞,带来一位诗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也就在所难免,诗人记录着他的一次次的深入,在“入”和“出”之间,诗人观察和思考,那些交叉的路“像一根无限延伸的绳索”,引起他对大地未知的解析的愿望,而引动他内心向往的,是不断地踏上那通往理想家园的探索之路。

——微蓝

诗歌作品往往是无法脱离情感的“纠缠”的,热爱与憎恨、快乐与悲伤、轻松与沉重,这些情感的内容一旦入诗,情感之间的相互融合、对立、转化与背离生成了诗歌抒情手法上的丰富性、多变性与奇特性。

鲍李宾的诗歌在情感运用上显得明快而硬朗,“你对我好,我变本加厉对你好/你给我的,我添枝加叶再给你”,其情感的显露、煽动和描述洋溢着自信与自负的态势,诸如“我看见的都是自己的声音/我听见的也都是我自己”“对着天空咆哮/声音落到另一个声音上”这类句式呈现出足够的硬度与质地,而稍有不慎,诗歌就会直接坠入情绪化的危险,在抒情诗歌中,须知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丁薇的诗歌偏向“冷抒情”,语言的机敏掩盖了情感的波动与慌张,“从鲜艳到腐烂的过程/让我想起了他们的相遇和分别。”“光束里/那么多的尘埃也跟随而来,/就像一些闯入我生活里的人”,丁薇对于情感的有效把控既意味着对关注对象的聚焦,也意味着有被关注对象限制的可能,譬如她在《秸秆》一诗写道“他腰疼得打不直,/佝偻的样子如同窗外的秸秆。”诗歌中将父亲比喻成秸秆,这种传统的抒情技法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难度的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感动,是丁薇注意到诗歌意象凝练的必要性。

同鲍李宾和丁薇的诗歌特点相比,甘肃90后诗人樹贤的诗歌既有激情的语态又有平缓的情感,在同一首诗歌里,情感起伏变化较大、意象歧义丛生,“我看着桃花,看春雨过后消失掉的蜜蜂的吻痕/它悲伤的眼神里空洞的表情朝着凋败的方向运行”,树贤笔下的桃花、蝴蝶等在一首诗歌里有着不同的转喻角色,他有把自己给定的或确定的情感因素嫁接给读者的能力。

张伟的诗歌注重诗歌的叙述能力,强化了情感为叙述情节服务的功能,在《夏天即事》《童年即事》等诗歌里,张伟给我们提供的诗歌叙述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是碎片式的,在其冗长的描述性语调里,一些细微的情感与情绪逐渐显现出明晰的线条和色彩来。

——樊子

施茂盛诗歌本身的复杂性,让他的写作获得了汉语的现代性品质。他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言词—世界—心灵”所组成的动态、开放体系里。相对于时下的各种写作,施茂盛的诗歌表现出了同时对于语言、世界、灵魂的关注,因而其诗歌呈现出了综合性诗学的特点:既非单纯的语言诗,也非专注于灵魂的写作;同时,他在处理诗与现实的关系这一难题时,较成功地绕开了道德伦理的陷阱。但应该强调的是,对于诗人而言,他诗歌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对于“心”的关注,这是他写作的一个强力支点:他以内心外化世界,同时心外世界被内心化,然而,这绝不可以被简单地视为表现主义艺术。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诗歌里,思想的硬冲、硬着陆,会不会造成感性的脱节,这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阿蘅的诗歌,从表面上看,具有优雅情调。往往,这样的写作被认为有某种趣味主义倾向。但实际上,她的写作远非这个标签所能定住。她的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对阅读的仰仗,对她而言,写作具有某种后现代的游戏性质,或者说,是一种罗兰·巴特意义上的“文之悦”。她将阅读经验和个人经验,通过考究、典雅的用词,编织成赏心悦目的文本。然而,读者將会发现,这两种经验不但将诗歌的时空打得更开、更大、更远,而且,它们也奇妙地融为一体,最后化为具有普遍性的生命经验。她能够得以如此,还得借由她对世界、词语的敏感,对诗歌节奏的把控:它的轻细的节奏,它的碎碎念。

梁震的诗歌,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对平凡生活的敬重,因此,平凡的日常生活,成为他的写作最主要的题材来源,而且,诗人也乐意将自己的诗歌坐实在世俗生活中。除了日常性之外,读者将会发现,他的诗歌还有着当代诗歌许多的其它特点,比如叙事性、故事化、个人化,甚至伦理化。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诗歌的现代品质:他不但是写当下的生活,而且也具有当下诗学特点。他的大多数诗歌所书写的内容,涉及到了青春、爱情、亲情、时光……然而,读者也有理由要求,他在写作时,不仅仅将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同时,也可以对语言自身给予多一点关注。

——李秀丽

施茂盛诗歌本身的复杂性,让他的写作获得了汉语的现代性品质。他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言词—世界—心灵”所组成的动态、开放体系里。相对于时下的各种写作,施茂盛的诗歌表现出了同时对于语言、世界、灵魂的关注,因而其诗歌呈现出了综合性诗学的特点:既非单纯的语言诗,也非专注于灵魂的写作;同时,他在处理诗与现实的关系这一难题时,较成功地绕开了道德伦理的陷阱。但应该强调的是,对于诗人而言,他诗歌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对于“心”的关注,这是他写作的一个强力支点:他以内心外化世界,同时心外世界被内心化,然而,这绝不可以被简单地视为表现主义艺术。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诗歌里,思想的硬冲、硬着陆,会不会造成感性的脱节,这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阿蘅的诗歌,从表面上看,具有优雅情调。往往,这样的写作被认为有某种趣味主义倾向。但实际上,她的写作远非这个标签所能定住。她的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对阅读的仰仗,对她而言,写作具有某种后现代的游戏性质,或者说,是一种罗兰·巴特意义上的“文之悦”。她将阅读经验和个人经验,通过考究、典雅的用词,编织成赏心悦目的文本。然而,读者將会发现,这两种经验不但将诗歌的时空打得更开、更大、更远,而且,它们也奇妙地融为一体,最后化为具有普遍性的生命经验。她能够得以如此,还得借由她对世界、词语的敏感,对诗歌节奏的把控:它的轻细的节奏,它的碎碎念。

梁震的诗歌,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对平凡生活的敬重,因此,平凡的日常生活,成为他的写作最主要的题材来源,而且,诗人也乐意将自己的诗歌坐实在世俗生活中。除了日常性之外,读者将会发现,他的诗歌还有着当代诗歌许多的其它特点,比如叙事性、故事化、个人化,甚至伦理化。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诗歌的现代品质:他不但是写当下的生活,而且也具有当下诗学特点。他的大多数诗歌所书写的内容,涉及到了青春、爱情、亲情、时光……然而,读者也有理由要求,他在写作时,不仅仅将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同时,也可以对语言自身给予多一点关注。

——李秀丽

王国维曾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間词话》)。在王国维的语境中,“写”即是情感之投入,而“观”则是审美之静观,“写”与“观”也即“入”与“出”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够创造出融情感与智性为一体的更为复杂、丰富和更有力量的诗歌。

田君的这组诗歌与他以往的诗作不尽相同,不同之处是诗人所书写的不再是空泛的情绪表达,而是有了更实质性的内涵表达。“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组诗贴近山区生活、贴进土地,作者用平朴的语言,更低的视觉写出了独属于他自己的驻村之思。在日常生活的叙写过程中,他能够随时保持着自我的独立与清醒,保持着他审美应有的立场与距离,在细致描述的同时,还有着辨析与理性,已经超越了情绪化和私密化,是一种抒情与理性交相辉映的诗写。

诗人田君有幸扎根在大别山区,这里是鄂、豫、皖三省的交汇之地,延绵二百七十多公里的山脉广袤富庶,庇佑的同时也形成某种遮蔽,现代文明思想与陈旧不变的乡村观念之间的碰撞,带来一位诗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也就在所难免,诗人记录着他的一次次的深入,在“入”和“出”之间,诗人观察和思考,那些交叉的路“像一根无限延伸的绳索”,引起他对大地未知的解析的愿望,而引动他内心向往的,是不断地踏上那通往理想家园的探索之路。

——微蓝

施茂盛诗歌本身的复杂性,让他的写作获得了汉语的现代性品质。他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言词—世界—心灵”所组成的动态、开放体系里。相对于时下的各种写作,施茂盛的诗歌表现出了同时对于语言、世界、灵魂的关注,因而其诗歌呈现出了综合性诗学的特点:既非单纯的语言诗,也非专注于灵魂的写作;同时,他在处理诗与现实的关系这一难题时,较成功地绕开了道德伦理的陷阱。但应该强调的是,对于诗人而言,他诗歌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对于“心”的关注,这是他写作的一个强力支点:他以内心外化世界,同时心外世界被内心化,然而,这绝不可以被简单地视为表现主义艺术。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诗歌里,思想的硬冲、硬着陆,会不会造成感性的脱节,这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阿蘅的诗歌,从表面上看,具有优雅情调。往往,这样的写作被认为有某种趣味主义倾向。但实际上,她的写作远非这个标签所能定住。她的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对阅读的仰仗,对她而言,写作具有某种后现代的游戏性质,或者说,是一种罗兰·巴特意义上的“文之悦”。她将阅读经验和个人经验,通过考究、典雅的用词,编织成赏心悦目的文本。然而,读者將会发现,这两种经验不但将诗歌的时空打得更开、更大、更远,而且,它们也奇妙地融为一体,最后化为具有普遍性的生命经验。她能够得以如此,还得借由她对世界、词语的敏感,对诗歌节奏的把控:它的轻细的节奏,它的碎碎念。

梁震的诗歌,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对平凡生活的敬重,因此,平凡的日常生活,成为他的写作最主要的题材来源,而且,诗人也乐意将自己的诗歌坐实在世俗生活中。除了日常性之外,读者将会发现,他的诗歌还有着当代诗歌许多的其它特点,比如叙事性、故事化、个人化,甚至伦理化。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诗歌的现代品质:他不但是写当下的生活,而且也具有当下诗学特点。他的大多数诗歌所书写的内容,涉及到了青春、爱情、亲情、时光……然而,读者也有理由要求,他在写作时,不仅仅将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同时,也可以对语言自身给予多一点关注。

——李秀丽

施茂盛诗歌本身的复杂性,让他的写作获得了汉语的现代性品质。他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言词—世界—心灵”所组成的动态、开放体系里。相对于时下的各种写作,施茂盛的诗歌表现出了同时对于语言、世界、灵魂的关注,因而其诗歌呈现出了综合性诗学的特点:既非单纯的语言诗,也非专注于灵魂的写作;同时,他在处理诗与现实的关系这一难题时,较成功地绕开了道德伦理的陷阱。但应该强调的是,对于诗人而言,他诗歌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对于“心”的关注,这是他写作的一个强力支点:他以内心外化世界,同时心外世界被内心化,然而,这绝不可以被简单地视为表现主义艺术。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诗歌里,思想的硬冲、硬着陆,会不会造成感性的脱节,这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阿蘅的诗歌,从表面上看,具有优雅情调。往往,这样的写作被认为有某种趣味主义倾向。但实际上,她的写作远非这个标签所能定住。她的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对阅读的仰仗,对她而言,写作具有某种后现代的游戏性质,或者说,是一种罗兰·巴特意义上的“文之悦”。她将阅读经验和个人经验,通过考究、典雅的用词,编织成赏心悦目的文本。然而,读者將会发现,这两种经验不但将诗歌的时空打得更开、更大、更远,而且,它们也奇妙地融为一体,最后化为具有普遍性的生命经验。她能够得以如此,还得借由她对世界、词语的敏感,对诗歌节奏的把控:它的轻细的节奏,它的碎碎念。

梁震的诗歌,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对平凡生活的敬重,因此,平凡的日常生活,成为他的写作最主要的题材来源,而且,诗人也乐意将自己的诗歌坐实在世俗生活中。除了日常性之外,读者将会发现,他的诗歌还有着当代诗歌许多的其它特点,比如叙事性、故事化、个人化,甚至伦理化。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诗歌的现代品质:他不但是写当下的生活,而且也具有当下诗学特点。他的大多数诗歌所书写的内容,涉及到了青春、爱情、亲情、时光……然而,读者也有理由要求,他在写作时,不仅仅将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同时,也可以对语言自身给予多一点关注。

——李秀丽

王国维曾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間词话》)。在王国维的语境中,“写”即是情感之投入,而“观”则是审美之静观,“写”与“观”也即“入”与“出”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够创造出融情感与智性为一体的更为复杂、丰富和更有力量的诗歌。

田君的这组诗歌与他以往的诗作不尽相同,不同之处是诗人所书写的不再是空泛的情绪表达,而是有了更实质性的内涵表达。“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组诗贴近山区生活、贴进土地,作者用平朴的语言,更低的视觉写出了独属于他自己的驻村之思。在日常生活的叙写过程中,他能够随时保持着自我的独立与清醒,保持着他审美应有的立场与距离,在细致描述的同时,还有着辨析与理性,已经超越了情绪化和私密化,是一种抒情与理性交相辉映的诗写。

诗人田君有幸扎根在大别山区,这里是鄂、豫、皖三省的交汇之地,延绵二百七十多公里的山脉广袤富庶,庇佑的同时也形成某种遮蔽,现代文明思想与陈旧不变的乡村观念之间的碰撞,带来一位诗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也就在所难免,诗人记录着他的一次次的深入,在“入”和“出”之间,诗人观察和思考,那些交叉的路“像一根无限延伸的绳索”,引起他对大地未知的解析的愿望,而引动他内心向往的,是不断地踏上那通往理想家园的探索之路。

——微蓝

诗歌作品往往是无法脱离情感的“纠缠”的,热爱与憎恨、快乐与悲伤、轻松与沉重,这些情感的内容一旦入诗,情感之间的相互融合、对立、转化与背离生成了诗歌抒情手法上的丰富性、多变性与奇特性。

鲍李宾的诗歌在情感运用上显得明快而硬朗,“你对我好,我变本加厉对你好/你给我的,我添枝加叶再给你”,其情感的显露、煽动和描述洋溢着自信与自负的态势,诸如“我看见的都是自己的声音/我听见的也都是我自己”“对着天空咆哮/声音落到另一个声音上”这类句式呈现出足够的硬度与质地,而稍有不慎,诗歌就会直接坠入情绪化的危险,在抒情诗歌中,须知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丁薇的诗歌偏向“冷抒情”,语言的机敏掩盖了情感的波动与慌张,“从鲜艳到腐烂的过程/让我想起了他们的相遇和分别。”“光束里/那么多的尘埃也跟随而来,/就像一些闯入我生活里的人”,丁薇对于情感的有效把控既意味着对关注对象的聚焦,也意味着有被关注对象限制的可能,譬如她在《秸秆》一诗写道“他腰疼得打不直,/佝偻的样子如同窗外的秸秆。”诗歌中将父亲比喻成秸秆,这种传统的抒情技法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难度的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感动,是丁薇注意到诗歌意象凝练的必要性。

同鲍李宾和丁薇的诗歌特点相比,甘肃90后诗人樹贤的诗歌既有激情的语态又有平缓的情感,在同一首诗歌里,情感起伏变化较大、意象歧义丛生,“我看着桃花,看春雨过后消失掉的蜜蜂的吻痕/它悲伤的眼神里空洞的表情朝着凋败的方向运行”,树贤笔下的桃花、蝴蝶等在一首诗歌里有着不同的转喻角色,他有把自己给定的或确定的情感因素嫁接给读者的能力。

张伟的诗歌注重诗歌的叙述能力,强化了情感为叙述情节服务的功能,在《夏天即事》《童年即事》等诗歌里,张伟给我们提供的诗歌叙述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是碎片式的,在其冗长的描述性语调里,一些细微的情感与情绪逐渐显现出明晰的线条和色彩来。

——樊子

雪潇的诗是感性的,他的诗来自他的日常所见,他的独特观察能够将所遭遇的人和事物目击成诗,无论是那个山路上戴草帽的骑车人,还是胳膊缠着绷带的仿佛抱着一只兔子的下山者,他用鲜活的语言把他们重新召唤,在谐谑与风趣之中到达大俗大雅之境,他那奇特想象力往往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他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对话构筑一个充满张力的诗歌世界。而李皓用他的理性梳理着都市生活中的烦屑思绪,文字里有着警惕和防御,还是为了守护他的内心家园。他在对外界事物的叙写过程中,保持着个我的独立与清醒。孙冬的诗歌表达有一种冷抒情的意味,她保持着一种冷静的气质,仿佛和周圍世界有了一段距离的阻隔,恰恰就是这一段距离感让她得以用审视的目光,于平和与安然之中,去思索、去追问,得益于她所拥有的强烈自信,”雪下到了南方,敬请赐予我开始的一天”,决然之中增加了某种历史感。

——黄玲君

佛罗伊德·斯科鲁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语言大师,他的诗,以超凡的技能和敏锐的眼光追寻着快乐和疾病、过去和现在、记忆和遗忘之间的情感世界,那种想象的遙远距离,连续不断地贯穿在诗的经验,从而了解到什么是失去。他生活在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生长着冷松林的地方,这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从多个方向凝聚而成的内在张力。本期推出冯岩女士翻译的一组斯科鲁特的诗,据译者介绍说译自其诗集《相似的乐园》,详述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的生活日常。在斯科鲁特的笔下,涌动着难以舍弃的亲情,并戳中泪点。可以说他的诗,“像接受妈妈的爱,那个完整的主题成功地提醒我们一个优雅简单的乐园总是可以到达的”。

——阿翔

猜你喜欢
经验诗人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乐淘淘“先进”经验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乐淘淘“先进”经验
愤怒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