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来到上海,出席东亚峰会安全架构问题会议。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12届东亚峰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中方支持继续探讨区域安全架构问题,倡议地区国家开展关于完善亚太安全架构的联合研究。
本次会议主题是“构建亚太区域安全架构——我们正处于战略焦虑和战略稳定的十字路口吗”,这一主题非常契合当前形势。世界局势正经历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大变化,一大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演变。与此同时,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更加突出,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亚太地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步上升。近年来,本地区特别是东亚经济体保持快速增长,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日益频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顺利,朝鲜半岛、南海等热点问题取得积极进展。但亚太地区仍面临不少安全挑战,呈现多样性、突发性、跨国性和联动性特点。地区国家在发展阶段、政治制度、安全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个别域外国家推行单边主义,片面强调本国利益优先,大国关系的竞争面上升。恐怖主义、自然灾害、跨国犯罪、毒品泛滥、难民潮等非传统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亚太地区是否将长期处于战略焦虑,还是会走向战略稳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是完善区域安全架构。
目前亚太地区建立了不少双多边安全机制,大致包括五类:一是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及其双多边安排;二是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等以东盟为中心的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三是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阿富汗问题四方机制等旨在解决具体热点问题的专门机制;四是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等跨区域安全合作机制;五是以香格里拉对话会、香山论坛、亚太圆桌会议等为代表的一轨半或二轨安全对话平台。这些机制针对不同次区域、合作领域或合作重点,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着独特作用,也为未来区域安全架构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然,也要看到上述部分机制存在覆盖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合作效率不高、行动力不足、安全理念陈旧等问题,导致现有安全架构越来越难以及时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安全挑战,不能满足地区国家维护和平稳定、谋求发展繁荣的需要。我们应加强对话合作,共同完善区域安全架构,以新理念、新方式为维护亚洲安全探索新路径。
东亚峰会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为各方沟通地区重大战略性问题提供了平台。地区安全架构问题一直是东亚峰会的重要课题,曾举办六届一轨研讨会。中国作为亚太重要一员,倡导完善亚太安全架构,支持就这一问题进行研讨。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东盟秘书处时表示,中方愿与地区国家以国际法和规则为基础,打造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亚太安全架构。这其中包含三个重要关键词:
一是以国际法和规则为基础。“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亚太安全架构要遵循一定的规矩,这种规矩应该是各国共同商定、各方普遍接受的国际地区关系准则,不能由哪一个国家说了算,不能把少数国家的意志作为地区或国际规则并以此确定“基于规则的秩序”。也不能将国际法断章取义,鼓吹所谓“国际法治”,更不能允许个别国家打着“法治”的幌子侵犯别国合法权益。
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加大努力:一要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体系,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代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二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公认的国际法与国际规则;三要落实《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未来的“南海行为准则”等地区国家共同制定的行为规范;四是尊重地区国家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共识,如以“平等相待、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为主要内涵的“东盟方式”。
二是以东盟为中心。东盟在东亚合作的中心地位是历史形成的,长期以来得到地区国家的尊重和支持。东盟在自身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了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等一系列安全合作机制,并将这些机制打造成为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安全对话合作平台。东盟方式在促进地区国家的政治安全对话、推动非传统安全合作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地区和平发展,逐步树立了东盟在亚太安全架构中的中心地位。
中国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一直坚定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加入;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了东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中国第一个同东盟签署自贸协定,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一体化。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和中国—东盟创新年,双方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推动合作关系提质升级,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三是开放包容。东亚国家在区域合作中一贯奉行开放包容政策,欢迎域外国家建设性参与,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地区的合作机制交流互鉴,共同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在亚太安全架构建设中同样要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创新安全理念,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否则将落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陈旧安全理念。我们不能让一部分国家安全而使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
中方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太安全之路,倡导保障普遍、平等、包容的安全,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通过发展和安全并重来实现持久安全。这一安全观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各方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迫切需求,是对东亚地区安全合作理念的传承和创新,为亚太安全架构建设注入了新动力。中方愿与各方共同践行这一理念,也欢迎地区国家提出其他新理念。
地区国家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发展水平、安全关切各有不同,亚太地区既有东盟主导的多个安全合作机制和上合、亚信等平台,也有历史形成的军事同盟。这种多样性决定了短期内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框架,多种机制齐头并进将是地区安全架构演进过程的常态,这些机制将共同构成多层次、宽领域、复合型的亚太安全网络。构建新的亚太安全架构,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现有机制的完善和升级。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个世界还存在动荡、暴力、灾害,这些威胁着我们实现普遍安全;还存在零和博弈、以邻为壑、相互倾轧,阻碍着我们实现共同发展;还存在以意识形态画线、以同盟体系画线的现象,阻碍着我们建立开放包容的区域安全架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早日找到构建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的可行路径,为亚太地区摆脱战略焦虑、走向战略稳定、实现持久和平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为中国—东盟中心前秘书长,中国前驻立陶宛、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东盟大使。本刊有删节,小标题为本刊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