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2018-09-18 00:57陈佰山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管护

 陈佰山

刘兆明 摄

内蒙古大兴安岭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围绕生态保护建设、国有林区改革、转型发展、民生保障和改善所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模范践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了应有贡献。

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科学论断,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积极贯彻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落实国家政策,培育后备资源。林区逐年减少木材采伐量直至停采。2011年林区的年木材产量调减到110万立方米,2015年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此外,林区人一手砍树、一手栽树,累计更新造林2000多万亩。二是建立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四级管护网络责任体系,已建成森林管护站511个,共有管护员2.2万人,落实管护面积966.49万公顷。三是加强各类保护区建设。对林区重要流域、山脊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繁衍地建设了总面积达178万公顷的8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3个,省部级5个)、1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四是加大森林灾害防控,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增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能力。在引进了视频监控、北斗导航、自动传感、无人机巡护等先进技术后,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保护建设水平持续提高,走在了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的前列。

经过几代务林人扎根林海、砥砺奋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建设走在了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前列。有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分别由开发初期的637万公顷、6.6亿立方米、60.1%,提高到目前的827万公顷、9.49亿立方米和77.44%,森林年增长2000万立方米,对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坚实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坚持改革创新,为生态保护建设建立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经过天保一期、二期工程改革后,2015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共有1.6万余名富余职工实现了转岗再安置,移交资产5.6亿多元。2017年2月,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从整章建制入手,编制机构设置建议方案,建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编制一批改革发展规划方案。在根河、绰尔等林业局进行内部购买服务试点的基础上,于2018年在林区全面推开,推动建立符合林区实际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林业生产组织方式改革。林区职工人数已经由1992年的在册18.4万人减少到2017年末的在册8.45万人、在岗4.56万人,一个精简高效的国有林管理机构正在形成。

推进“1+N”绿色发展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林区转型发展和职工致富指明了方向。林区以旅游为主线,初步形成了林下经济、特色种植养殖、特种经济林、森林碳汇、绿化种苗等“1+N”绿色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建设体现温泉、康养特色的南部板块,体现鄂伦春狩猎文化的东部板块,集观光、科考、探险、冰雪体验、驯鹿文化为一体的北部板块,打造“世界地标性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内知名森林养生圣地”。二是积极发展碳汇产业。在绰尔等6个林业局进行试点,合作开发国际、国内不同标准的林业碳汇项目,碳汇交易突破100万元。积极探索碳汇金融合作方式,争取将林区和林业碳汇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碳库”变为“钱库”,打造“国有林业最大碳汇储备区”。三是重点发展林下产业。积极开展北五味子、金莲花等中药材驯化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利用野生浆果、山野菜等资源,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食药“绿色品牌”“森林品牌”,打造“国内重要森林绿色食品和中药材供应区”。四是着力发展绿化苗木产业。依托现有苗圃和种苗基地,重点培育西伯利亚红松等珍贵树种和兴安落叶松等乡土树种,对外承揽造林绿化工程,打造“国家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区”。

共享生态美产业兴林工富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积极回应职工群众所想、所盼、所急,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深远山职工搬迁。2009年至2016年,自治区下达棚改计划17万户,已建成16.5万户。将124个建制林场的居民整合撤并,对保留居民的36个中心林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共有5.22万户深远山林场居民搬迁至中心城镇和中心林场。二是持续增加职工各项收入。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突破5万元,每年安排救助资金1600万元持续开展送温暖帮扶救助。加强职工转岗技能培训,组织引导职工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参与旅游服务,不断增加职工经营性收入。三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4万名“老工伤”参保政策,解决5.8万名混岗集体工养老保险待遇,落实8.5万名天保工程和改制一次性安置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四是推进人居环境建设。近年来,人居环境建设投入资金3.8亿元,义务献工200多万人次,林区面貌焕然一新。

让党旗在广袤的林海高高飘扬

开发建设66年、改革开放40年、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通过实施以加强绿色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党建工程、以促进改革发展为重点的聚力党建工程、以抓好增收致富为重点的民生党建工程、以服务中心和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活力党建工程,确保了党在生态保护建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

一是实施新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党对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领导,开展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目前已有14个基层单位实行了新体制。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针对远山管护站分布广泛、条件艰苦和近山管护责任区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等实际,采取单独或联合组建方式,把党支部建在森林资源管护第一线,每名森林管护党员都编入支部参加活动,并辐射带动没有党员的管护站,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三是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林区1200个党支部的2.5万名党员中先后开展“千里兴安筑屏障,万顷林海塑党魂”、营造党支部示范林、党员生态责任区等活动,林区党员干部在生态保护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夯实生态保护建设责任机制。强化各单位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将生态保护建设指标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并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包片责任制,明确生态保护建设的包片责任,同时与属地政府建立生态保护建设工作联动机制。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林区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