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晚出晚熟原因探析

2018-09-17 07:25李丹伟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晚熟

摘 要:在“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曲是最晚成熟的。其中造成中国戏曲晚出、晚熟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被人关注的是其城市经济的发展,此外还有众多不可忽视的因素值得我们去发现。

关键词:中国戏剧;晚出;晚熟;原因

作者简介:李丹伟(1993.6-),女,汉,山东烟台人,青岛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2

关于中国戏剧的晚出、晚熟问题,张庚等人认为:在原始歌舞中就已经出现了戏曲的萌芽,但其经过长久的发展过程,直到十二世纪末才算形成。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最早确立了我国古代成熟戏剧的定义和时间,对戏剧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初步勾画。他认为戏剧需要将语言、动作、歌唱融合在一起演绎故事,才具有戏剧的意义,指出成熟的戏剧出现在元代,这种说法为后世很多学者所接受。对于宋元戏剧成熟的原因,以往的学术界将其归结为城市经济的繁荣。我们必须承认戏剧的出现、发展与繁荣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可割裂,但并不代表戏剧的发展不受其他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中西方戏剧发展的不同,来探讨中国戏剧晚出、晚熟的原因,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戏剧的发展。

一、赖以生长的社会土壤不同

1、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影响

刘知新认为中国戏剧萌芽早出现却较希腊晚熟,是商品经济不发达导致的,进一步的解释为经济的发展致使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旺盛,这种需求刺激戏曲艺人大量出现,进而走向职业化,而这些情况直到宋末元初才出现,所以中国的戏剧在十二世纪才走向成熟;郑传寅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從印度梵剧的发展史来看,梵剧的繁荣时期正是其国家分崩离析之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并没有达到经济繁荣的程度。对我国来说,唐代经济的发展水平要远高于战乱频繁的宋末元初,但戏曲的真正繁荣却正是出现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宋元时期。所以,对于我国的戏剧来说,不能将其成熟与经济的繁荣简单等同。戏剧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除了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外,社会政治结构、风俗习惯、居住环境、文化传统以及时代精神等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2、平民与文人阶级的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末,希腊建立了奴隶主民主制,平民成为人数众多的一个阶级。有些僭主为了获得农民的拥护,提倡创办“酒神大节”,古希腊戏剧就是在这种全民性庆典中得以出现和发展的,所以古希腊戏剧的早出、早熟与当时民主政治自由的社会氛围以及平民阶层的崛起有密切的关系。与古希腊不同,中国古代社会至少在宋代以前还没有给戏剧的出现创造一个合适的条件。虽然汉唐两代也经历过经济的大繁盛,但戏剧所需的都市平民的文化氛围却非常欠缺,平民阶层尚未形成。宋代以后,社会性质出现明显变化。平民阶层形成而且日益壮大,城市成为物质和经济消费的场所,社会的平民化程度被不断加强,听书看戏成为平民阶层业余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而元蒙时代停止了科举考试,导致历来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文人,突然间沦为无业游民,浪迹街头巷尾,他们迷惘、惆怅、潦倒、绝望,这种残酷无情的社会现实虽然葬送了他们进入仕途的美好愿望,使他们经受了从未有过的待遇和困顿,然而却使他们开始反思,开始灵活思考,并开阔了视野。他们发现了正在兴起的民间文化,低贱的地位使他们和青楼行院艺人的距离很快接近,同病相怜的心理使二者之间有很多的共同感受,思想更为接近。文人和艺人的结合是中国戏剧突然提高品位进而繁荣发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统治阶级和社会的态度

在伯利克里统治期间,雅典公民有极大的民主权利。统治者十分重视戏剧的创作和演出活动,积极鼓励人民看戏,并且实行“观剧津贴”的政策。可以看出,古希腊戏剧的繁荣实际上得益于民主政治以及统治者的支持。对于中国来说,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治上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国家,所以文学上最早以抒情为主,加上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对很早就在民间出现的“百戏”并不重视,小说、戏剧在很长时间内被看作俗文学,登不上大雅之堂。知识分子为了进入仕途参加的科举考试,是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的,戏剧不在他们的备考范围内,所以一直受到忽视。直到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后,戏剧这种市民艺术才发展起来。

4、思想、文化的影响

中国儒家传统的“诗教”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台湾学者唐文标指出古剧晚起的原因在于古剧起源于民间,主要目的是满足平民阶层的娱乐休闲,并不承担“政教”的功能。而古希腊戏剧的兴盛是以教化人民为目的, 即戏剧承担着实现政治、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中国,这一功能主要由诗来实现。可以说,中国戏剧的大器晚成,与中国戏剧缺少政治载体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中国戏剧早期出现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因而为当时的主流文化所排除,也影响了戏剧的成熟。

二、戏剧特质、形态、艺术过程不同

1、艺术要素的多样性、复杂性

对于西方戏剧来说,剧本是戏剧的灵魂。古希腊戏剧主要包含对话和合唱,依靠演员的姿势和声音来表达感情,推动剧情发展,所以剧本中的语言非常重要。中国戏剧是包括唱歌、舞蹈、对白、武术等多种艺术因素的结合,演员需要在舞台上综合表演这些艺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的歌舞、武技、对白、百技等起源很早,但都是各自独立发展,直到唐代,这些艺术因素才开始逐渐融合成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艺术要素越复杂多样,相互之间的融合、成熟耗时就越长。除了戏剧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文人、演员和观众的参与和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梅新林认为只有当文人、演员和观众三者各自具有完备的条件,并且与流传下来的戏剧观念及叙事文学同步发展,戏剧才能真正走向成熟与繁荣。元杂剧的成熟繁荣,正是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综合了前人词曲、歌舞和各种讲唱文学,又直接吸收了金院本舞台艺术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在乐曲方面则受唐宋词曲、诸宫调等的影响。

2、戏剧语言与史官文化

在中国文学史上,早期的散文文学包括哲理及史书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而戏剧需要的是为大众所能接受的通俗语言,这种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势必阻碍了戏剧的发展。而中国最早出现白话叙事文学的萌芽是在唐代的变文中,发展到宋代,出现了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的先例,所以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也就是南戏直到北宋末叶才形成。出现这种面向大众的白话小说后,戏剧才真正得以成熟。除了受文学语言的影响,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也对戏剧的成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戏剧源于宗教祭议,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而中国古代神话的过早衰落直接中断了这种丰富的想象力,随之发展起来的是注重历史发展源流的历史意识以及记载这种真实历史事件的史官文化,这种发展路径切断了中国古剧直接由祭议转化而来的可能。

3、叙事文学的发展

王国维认为戏剧演绎过程中“故事性与叙事性”的缺失是造成中国戏曲晚熟的最大因素。中国的早期文学以抒情为主,叙事文学未能成为早期文学发展的主流,到了汉代,长篇的叙事文学才开始出现。这种叙事文学的缺失使得戏剧的其它艺术要素虽然处于不断融合中,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走向成熟。与中国戏剧发展模式不同的是,在希腊文化和印度文化中很早就产生了长篇史诗或长篇白话叙事文学,所以戏剧在这两种文化中很早就成熟定型了,中国早期的表演艺术迟迟没能与叙事文学结合,所以中国戏曲较晚走向成熟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所述,中国戏剧的晚出、晚熟是受多方面影响表现出了与西方戏剧不同的发展进程与特征。但也正因为中国戏剧的发展进程很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才使中国戏剧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拥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与不可撼动的地位,我们应在认清我国戏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弘扬我国悠久的戏剧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中华书局,2015年版.

[2]张庚.中国戏曲通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版.

猜你喜欢
晚熟
晚熟的记忆
山东育成极晚熟高产高糖杏新品种“黄金蜜”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晚熟
桃极晚熟黄肉新品种‘金黄金3号’的选育
晚熟脐橙映峡江
中晚熟大白菜新品种天白80的选育
晚熟宽柄芥(酸菜)新品种渝芥1号的选育
优质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锦润9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